? ? ? 我們都知道并且都理解的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很好地說明了這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 ? 如果上天想要讓一個人背負一個重大的使命,一定會讓他經歷一些磨難,一些考驗讓他磨練意志,筋骨勞累,身體挨餓,經常遭受到失敗,可是如果他并不會放棄,依然努力向上的話,那么他的心智才會得以震動,他的性情才會得以堅韌,他的才能才會得以增長,因此,在最終他才會得以成功。這不就好比我們的生活,哪有人的生活會是一帆風順,總會經歷一些磕磕絆絆。拿學習來說,沒有多少人生下來就是天才,根本不用教就什么都會,我們就算聽過老師講課,在做題的時候難免還是會經常遇到不懂的題,那么這仿佛就是上天給予我們的磨難,如果去請教老師,克服了這些困難,那么我們在這類型題上就會都明白了。孟子的話的開頭就先說明了歷史上一些有名的人物都是源于一些不起眼的工作,可是最后的他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舜是在農田中成長起來的,傅說是在筑墻中被推舉起來的,膠鬲是因為魚鹽這種買賣而被推舉,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推舉,百里奚從市場上被提拔。
? ? ? ? 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誰能保證自己不會犯錯呢?當然犯了錯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知錯能改。當我們心中十分困惑又十分憂慮然后才能奮發而起。許多事情憋在心里是不會讓人明白的,我們只有在臉色和聲音上將他表達出來才會讓別人懂得。一個國家,在自己國內既沒有可以遵紀守法的大臣也沒有可以輔佐政治的賢士,在國外還沒有別的國家給自己帶來憂患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這樣的國家往往容易亡國。因此,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 ? ? 歷史上的那些有名的昏君,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浪費錢財,好于美色,反倒對國家不管不顧,因而使國家覆滅,這樣的例子也更是許許多多。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富二代靠著家世背景在社會上不務正業的人也是有的,但也不止這些人,現在這個社會有了這樣一句話,叫做“窮人家的富二代”,那是因為現在的父母都心疼孩子,把自己能給的所有全部給與了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也有孩子享受著父母給與的安逸。這樣的真富和假富兩種人最終會敗亡。 因此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讓我明白了有的時候家庭背景的好壞不是決定人的成功與否的絕對因素,并不是說一個人的環境背景較好,可以給他的人生道路上提供更好的工具,他就一定看可以成功。所以說那些磨難并不是絕對的壞事,反倒可以鍛煉人的心智,同樣也是那些安逸享樂的人永遠也不會擁有的另一種財富。許許多多的成功都是因為生活在困境中的人有著一種石縫中的小草的那種逆境生長的頑強精神,在經過磨難后有著不會給摧毀的“絕處逢生”的信念,這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