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動機與目標》第2天──「RIA學習力」便簽輸出第14期
作業內容:
[作業一]
「I,重述知識」(必選)
什么是實體論者?什么是漸進論者?兩者在選擇目標時有什么差異?
《實體論與漸進論》
? ? ? 實體論者是指相信智力是天生的,或者智力發展是有限度的,他受先天遺傳和教育程度限制,是一種對智力的固化思維。
? ? ? 選擇目標是會選擇自己能力能夠控制的目標。例如,我喜歡閱讀,寫作。因此我會選擇與此相關的目標。而不會選擇運動競技,因為小時候跑步我總是跑不贏別人。
? ? ? 漸進論者相信智力是可以變化的,智力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積極的心態會初進智力的可持續發展。
? ? 例如,我們在學校學習了一定的知識,但如果出了校門后一直堅持學習成長,一定可以獲得智力的成長,表現在處理事情,看待問題都更加全面和理智。或者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一直在復盤成長,我們的智力就處在終身成長中。
? ? 漸進論者在選擇目標是敢于勇敢挑戰自己的極限,根據生活工作的需要敢于踏足新的領域,在不斷的奮斗中成長。
[作業二]
「A1,激活經驗」 (必選)
1)搜索你身邊的實體論者和漸進論者,請用實例佐證。
(實體論的同事和漸進論的我)
實體論的同事小張:面臨一些困難時,會經常說“我沒這能力”,我經常對他說“你可以學會的。”他立刻說“不行,我都30多歲了,學不會了。”
漸進論的我:我特別喜歡看同事做的公眾號,頁面設計感特強,我想學,同事對我說“哎呀,很難的,費腦,你都這么4.50歲,學不會的。”我說“我試試,不試怎么知道會不會。”這幾天琢磨琢磨,發現自己還真行,就半天時間,基礎的公眾號,發文就搞定了。
? ? 我給自己定了目標,好好琢磨,爭取能做到同事現在的水平,再琢磨一下是否能自己設計一下。慢慢來會更有挑戰,喜歡一切皆有可能。
2)請描述你自己的一次實體論者經歷,和一次漸進論者經歷。然后請思考,你大多數時候屬于哪一種?在什么時候會出現實體論者的選擇?
《我的實體論到漸進論經歷》
? ? ? 初中二年級,期末我的成績很差,拿成績單給爸爸看,爸爸超級生氣,背后悄悄對媽媽說“這女兒沒用,將來一定沒出息。”
? ? ? 媽媽聽后,特別不高興,和爸爸吵了一架,說我是聰明的,只是跟壞了伴,換個學校環境,是可以進步的。后來母親把我送到農村一所好學校,我從班上倒數第幾名,上升到順數前幾名,最后以優異成績考取中專,成為一名教師。
? ? ?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爸爸是實體論者,媽媽是漸進論者。
? ? ? 我個人在2017年前大多是實體論者,例如,我覺得我自己的理科比較差,所以涉及到家庭理財我從不發表意見。例如,我覺得我的思維能力基本固化,對自己不自信。
? ? 2017年后,結緣拆書幫,收獲便簽讀書法,在大咖引領下,全方位閱讀實踐成長,逐漸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且時時能感受自己處在成長的快速通道里,很多時候我都很自信,即使遇到挫折,我也能收獲挫折中的成長。
? ? 現在大多數時我是漸進論的人。
下面是原文中的拆頁部分
拆頁三
選自《第2章 你還能變聰明嗎?》P33
信念如何塑造成就
對自身優劣勢的信念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制定的目標。如果我相信自己的數學和自然科學學得不錯,那么下決心成為一名工程師便是有道理的。如果我相信自己四肢不協調、動作緩慢,那么試圖加入大學運動隊可能就不太說得通。我們對自身能力的信念影響著我們對事物可能性的認知—甚至還影響到我們的實際成就。
有趣的是,這不僅僅在于你是否認為自己已經擁有某種能力,而實際上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覺得自己可以獲得這個能力,也就是說,你認為某種智力(或個性、體魄)是既定的還是可塑的?一個人是固定在某種聰明程度上,還是能變得更聰明?心理學家把這些信念稱作“間接理論”—也就是關于智力(或個性、道德觀以及其他特征和品質)的個人信念。
什么使人聰明?如果你相信聰明度是天生的、遺傳的,或是在幼年發育形成的,但成人后就差不多不變了,那么你是一個關于智力的“實體論”者。智力的“實體論”簡單地說就是相信一個人的智力空間有限,沒什么方式可以改變它(換言之,智力是個不變的實體)你或者聰明,或者不聰明。
反之,如果你相信聰明程度可以通過時間從經驗和學習中得來,并且投入便能獲得更多的話,你是個“漸進論”者。智力的“漸進論”是相信聰明度為可塑質量的理論——人們在任何人生時期都能變得更聰明。
毫不奇怪,實體論者會特別為證實自己的智力而做決定、選目標。通常他們都會避免太有挑戰性的目標而選擇安全選項。關于這點我可以根據切身經驗發言—我直到讀研究生以前一直是個頑固的實體論者。像很多人一樣,我相信一個人在某些學科上很拿手是基因所致。也像大多數美國人一樣,我相信如果你需要在一件事上特別努力則說明你并不擅長此事,心理學家稱之為“逆努力規則”——勤能補拙嘛。因此我曾經只會選擇對我來說容易的課程——使我看上去并自我感覺聰明。
漸進論者不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當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任何能力——是可以增長和發展的,你便不會把注意力過多集中于證明自己聰明上,反而會更注重培養自己的智力。挑戰并不可怕——它是獲取新技能的機會。犯錯誤不代表你笨,而是提供了更多幫助你學習的信息。我常常對我母親成年后學會的諸多技能感到驚嘆——那都是她小時候沒有學過或沒有被正規訓練過的技能。我的母親自學炭筆素描會縫制圖案復雜而精致的被面,自己設計并制作服飾,還是個園藝大師。她自己給家具整修表面。她在自家外圍建了一圈巖墻——用的都自己從房圍中挖出的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