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張嘉佳了,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名人”。
從張作家的受歡迎程度來說,他完全可以稱得上名人,雖然不是家喻戶曉,但那個寫文充滿詩意的張嘉佳遠程參與了無數個人的無數個夜晚的無數個這樣或那樣的夢。
但是,對于一個我欣賞的作家,我不希望用“名人”來稱呼他。因為,這樣很掉價。
文字,可以用錢和名來衡量,但一定不僅于此,而要多得多得多……
雖然,金錢與名利我都沒有,也不懂擁有他們會給人帶來多大的享受,但是即便愚蠢,我也要堅持這個看法。
畢竟,受過文字的感動,不可忘恩負義。
張嘉佳說,長篇小說很不好賣,但是他的副業發展得很不錯,所以不用為他擔心。
我聽了有點失落,雖然是人之常情。
想了許久,我想,可能是因為他的文字給了我太高的期待。
每個故事里都有張嘉佳,每個張嘉佳都是最富魅力的,至少我看來如此。
如果,讓我擅自揣度作者的意圖,他們大概是真實的張嘉佳心里一直都喜歡甚至愛著的各有特質又本質一樣的張嘉佳們吧。
以文為生的人,不是每個都能做到像張嘉佳那么成功。而即便如此,他對人生卻依然不全然滿足,站在眾人的期盼和認可中,他說自己也想要個女兒,就是找不到人生。
找一個人,生一個女兒。
好像很簡單,簡單到特別孤獨。
主持人說,張嘉佳張老師不僅喜歡寫小說,而且還喜歡喝酒。
張嘉佳也說自己愛喝酒。
張嘉佳的故事里,也說張嘉佳愛喝酒。不是普通的喝兩杯,而是逢喝必醉。
很少有人第一次喝酒就愛上它的味道的,除非他的人生苦澀得無法承受,需要借酒的苦澀,灼燒,眩暈……來以痛攻痛。
酒喝多了會吐,甚至會死,然而人們依舊樂此不疲,甚至深深迷戀。
酒癮大概就像一場皮膚病,抓則皮開肉綻,但痛并快樂著,不抓則是一個人做不到的。
如果沒有孤獨,痛苦,悲傷,應酬……酒還那么迷人嗎?一片祥和里不需要用酒慶祝,喝杯白水也很幸福不是嗎?
所以愛喝酒的人,都不是充滿快樂的人。不過,這是句廢話。世界上,沒有人是充滿快樂的。也許有,那應該在天堂里。
張嘉佳是個詩人,這個秘密我是在文字間偶然瞥見的。
《云邊有個小賣部》連書名都浪漫得毫不經意,讓你只覺得詩意迎面撲來,卻不知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這很符合張嘉佳的調皮。
簽售會現場,我看到每個和張嘉佳合影的讀者臉上的幸福,也看到隨行攝影師臉上的疲憊和蒼白。
《云邊有個小賣部》很美,但是銷售《云邊有個小賣部》卻不那么美。它瑣碎,無聊,重復,功利……
所以,文字不止于名利。
它的銷售,不止于買和賣,還有微妙的東西被創造,在生長……它是有生命的。
文字應該是作家面對讀者的全部,而與皮相、腿長、口氣、皮膚顏色及嘴唇厚度完全無關。如果一定要性感,也該由文字來袒胸露乳,風情萬種。
所以,作家不可用“名人”做稱呼。
他作為一個人,是毫無名聲而言的。他的名來于筆下的文字,那么一定要有這么個稱號,也應該是“名筆”。
張嘉佳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筆調是悲傷而無可奈何的,面對面擦肩而過,越走越遠,頻頻回頭,卻無法停留,無法陪伴,無法擁抱。
來去匆匆,他是一個身不由己的過客。
但,不是每一次擦肩都毫無退路的。
有些擦肩意味著結束
有些卻是開始
比如
我們
萬物周而復始,結束和開始哪能分得那么清?看似落幕,下一站已然開啟。
行走的意義在于變化,而變化的意義在于喚醒,喚醒身體里沉睡的細胞,喚醒精神里墮落的意志。
看清自己,然后向前……
和南京告別,和張嘉佳告別,同時期待下一站的相遇……
你好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