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國詩詞大會》:文化節目一樣可以廣受歡迎里我談到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在布景配樂等方面精妙之處,今天再來說說這一季里讓我印象深刻的幾位選手。當然這都是我自己對他們的看法,如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指正。
(一)陳更:思維敏捷
我知道現在很多人都對本季冠軍武藝姝一片稱贊,不能否認她確實有很優秀的地方。但其他的選手也也很出色,比如詩詞大會的老面孔——陳更。
看《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的時候我就記住陳更了,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身份,工科女博士。我本人學文的,理科的東西我看了就蒙,因此覺得學理的女生很厲害。看了它的比賽我不由感嘆,文理兼修的女生更厲害。陳更的詩詞功底十分深厚,積累了很多古詩詞。在答題時她也思維敏捷,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反應過來正確答案是什么,當然這也離不開她的詩詞積淀,否則反應再快也是零。
還有從圖片里大家是否注意到她的發型和服飾,兩條長長的麻花辮,素衣藍衫,活脫脫一位從民國年間走來的女學生。她的知識儲備、禮儀素養、穿衣打扮搭配在一起,瞬間讓人覺得頗有氣質。我可以猜想,這里少不了中國古典詩詞對她的影響。
(二)姜聞頁:冷靜淡然
這一季里還有個選手也挺讓我印象深刻的,她名叫姜聞頁,是一位中學生。也許大家不是太記得她,建議各位也可以看看她的幾場比賽。
看了她的比賽,這個小姑娘給我的印象就是冷靜淡然,無論是答題正確或者是不慎失誤下場,她都是那么波瀾不驚,沒有大喜亦沒有大悲。嘉賓康震老師和她打趣,她最多也是微微一笑。我不了解她平時的生活,我不能對她的生活妄加評論,我只是從她賽場上的表現來簡單判斷。不管怎么說我覺得這種性格是現代年輕人很需要的,這個社會上有太多人浮躁不已無法沉靜下來。
當然她的詩詞水平和其他選手相比也絲毫不顯得遜色,哪怕是比較有難度的題目她略一思索也能選出正確答案。不要讓我舉例子啊,比賽太多題目記不住呢。
(三)白茹云:樂觀豁達
在本季《中國詩詞大會》快要接近尾聲的時候,有一名從百人團沖出的選手感動了很多人。有人說這是節目組故意煽情、博取觀眾同情心,我覺得這倒不至于。
她名叫白茹云,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這里沒有任何貶義)。她一直喜愛中國古典詩詞,結束了一天的勞作后她都拿起詩詞書閱讀幾首,忙的時候她也會抽空讀詩詞,古詩詞似乎已經成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是她身上觸動人心的一種特質,我想讀詩的她和周圍人比起來可能都是個異類,身邊人或許也不理解她,不明白古詩詞有什么意義。她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她只是沉浸在詩詞世界之中,體會詩詞的魅力。我想她用實際行動很好闡釋了那句話: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然而這樣一個愛好詩詞的人,卻不幸是一個癌癥患者,聽她敘述自己的患病經歷時,大家都能感受到疾病是多么嚴重,可她平靜地說著這一切,就好似再說著別人的故事。央視新聞引用蘇軾的《定風波》來評價她我覺得是再合適不過了: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對詩詞的熱愛,更看到了對病痛的樂觀與豁達。
(四)彭敏:博學多識
彭敏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普通,不夸張地說也許放在人堆里都不一定能分辨得出來,再看了他的幾場比賽并查了他的資料后我對他的印象大為改觀。
首先看看百度百科對他的介紹:
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本科,隨后考入北京大學讀研究生
中國成語大會年度總冠軍
第三屆漢字聽寫大會第四現場年度總冠軍
北大、人大高材生,還同時獲得了《中國成語大會》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總冠軍,這次的《中國詩詞大會》他是亞軍。我個人認為央視以上三個文化節目的比賽難度都挺大的,參賽者需要有特別深厚的中國文學功底。他一人就獲得了兩個冠軍一個季軍,實在是非常優秀。
再來單獨說說他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表現。他好幾次成為擂主,最后幾場比賽里更是連續守擂成功,想成為擂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運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選手自身的水平。如果你們非認為個人賽里是單純憑運氣,那飛花令可不是靠運氣。
那“飛花令”是什么呢?
飛花令是古時候人們經常玩一種“行酒令”的游戲。是中國古代酒令之一,屬雅令。“飛花”一詞則出自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句。行飛花令時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7個字。——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中國詩詞大會》飛花令的規則是,每次一個主題字,兩個選手在規定時間內輪番說出帶這個主題字的一句詩或者一句詞。超過時限未答出即為失敗。
比如下圖的主題字就是“人”。
再回到彭敏,他在飛花令環節總能擊敗對手,足見其反應能力和詩詞量。不僅如此,在某次擊敗一個對手后,他提出希望挑戰百人團選手,主持人董卿隨機選擇了一排選手逐一與他對抗,他都輕而易舉地對了出來。
由此看來,彭敏的確十分出色。
(五)武亦舒:謙遜溫和
最后終于說到了這次《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武亦舒同學了。
從武亦舒的表現中可以看出,她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她僅僅16歲熟知如此之多的詩詞,這一點不能不讓人贊嘆。
她在場上表現得十分謙遜溫和,嘉賓解的時候她都是認真耐心地聽著,沒有絲毫地不耐。不論是和對手、嘉賓還是主持交流她都是那樣語調溫和、不疾不徐。
時不時的,她還會露出一些俏皮或者其他有意思的表情,她沒有刻意為之,都是下意識的小表情。我覺得這些下意識的表情,反倒更符合她這個年紀,少年老成一板一眼也沒有意思。
同樣也是在飛花令環節,那場的主題字是“月”,她說出一句之后被主持人提醒對手已經說過了。通常這種情況下,其他選手突然被打斷節奏可能瞬間一懵,之前想到的可能一下子都想不起來了。而她略一思索說出了“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七月》這一首在詩經里算是篇幅較長的,她不僅能背下來還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想到這一句,的確很不容易。(上圖就是她飛花令中的截圖)
最后贏得比賽小姑娘自己還有些沒反應過來,似乎沒想到自己竟然贏了,其實以她的能力這個冠軍實至名歸。
宋代文豪蘇軾曾有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個人的理解就是飽讀詩書后,整個人的氣質都會有所不同,其實《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們不正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