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些古木讓我萌生了構建書院的念頭。
地球上的生命中最長壽的是什么。肯定不是人,肯定不是那些人以為的長壽動物,比如龜和鶴和蛇這些。所有這些動物的壽命都不能與樹相提并論。古書上把牛皮吹破了也只敢說彭祖活了八百年,可是我們今天知道的許多古樹都有數以千計的年輪。
人和動物肯定活不過樹。
由此可見古樹具有更高的智慧。人類有記載的歷史不過四千年,而今我們已經發現了還活著的超過四千年的樹。這樣一棵樹的生命已經伴隨了整個人類的歷史,或者可以說它一個生命便垂看了全體人類。
人類為了延長壽命做了無數努力,由此可見長壽需要極高的智慧,因此可以說所有的古樹都是智慧的化身。南糯山先后有過兩個茶樹王。先前的一棵是地球上公認的最為古老的栽培型茶樹,壽數已經不止一個千年,著名宗教家趙樸初曾經慕名前來朝拜過它。若干年前它倒斃了。另一棵現如今公認的茶樹王仍然郁郁蔥蔥,聳立于南糯山古老茶林的深處,當下依然是天下諸多茶癡茶迷們瞻仰和朝拜的圣哲。
在所有的古樹中,茶樹是跟人最近的一支。一棵經歷了幾百上千年的古茶樹,一定儲存了無盡的日月光華,所以它的一芽一葉中都充滿了自然中的非凡能量。
這便是我到了南糯山之后對古茶樹的感悟和體味。而古茶樹只是南糯山諸多古木中之一支,盡管有人類數千年來持續不斷的采伐,南糯山依然存留了數目極為可觀的古木資源。或者可以說南糯山本身就是一座古木博物館。我更愿意把這份極為珍貴的歷史遺產當作是南糯山的先人們給我們的饋贈,如果不是他們手下留情,如此飽含生存智慧的林木早就不復存在。我寧可相信先人們是因為愛它們才留它們存活至今。
我不信是先人疏忽了,或者當真以為那都是些無用之材。而留下它們的先人,已經展示了讓我輩景仰的大智慧。同樣,古木的存世又成為所有后人的啟迪,將生存智慧一代又代傳遞下去。智慧的古木啊,同樣智慧的先人啊。
我的關于人死了靈魂上樹的想法也得到了徒弟劉應枚的贊同。我們商量是否可以作為一個倡議,征集公眾的意見,也許對國人的殯葬習俗的改變是一個有益的思路。
漢族一直視死亡為畏途,墓地墳場總有肅殺陰森之氣環繞。成語“孤魂野鬼”便間接印證了此種傳統。諸多少數民族的喪葬儀式或有不同,西俗也將墓地做成日麗風清的花園田野。我更愿意設想人生的最后一步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變化,個人尤其希望借古樹寄托魂魄,讓另外那個世界不再為陰氣所籠罩。
我是古木虔誠的弟子,古木的智慧令我無限敬畏。愿我的西去之路有幸駕臨古木之鶴一路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