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打心眼兒里喜歡孩子。不知是女人天性使然,還是我的內(nèi)心本就不成熟,心里始終住著一個孩子。
記得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抱鄰居家的孩子。那時在磷肥廠大雜院住,鄰里之間經(jīng)常串門,關(guān)系處得非常好,像個大家庭。院子西南角小李叔叔家剛搬來沒幾天,我就和姐姐天天往他家跑,因為他家有個剛出生幾個月的小嬰兒。我喜歡看她嬌小柔弱的樣子,細(xì)細(xì)的手指蜷縮著,小小的腳丫還沒我的手掌大,睡著的時候小嘴巴還咂吧幾下。真真的是個會動會哭會鬧的洋娃娃。
媽媽說,女孩兒家天生喜歡孩子,學(xué)著抱孩子,是為以后當(dāng)母親做準(zhǔn)備的。這話是有道理的。女孩兒的基因中可能有著先天的善良,溫柔,友愛,悲憫,奉獻,有耐心等特質(zhì),這正是做母親所需要的。
我后來想,之所以喜歡孩子,除了女孩兒的天性使然,再就是那時家庭拮據(jù),物質(zhì)匱乏,根本沒有自己的玩具。不比現(xiàn)在的小女孩,哪個沒有熊仔玩偶和十套八套芭比娃娃?那時的我就把別人家的小嬰兒當(dāng)成自己的玩偶,一有空就去摸她,逗她,抱她,以滿足作為女孩子在兒童時期做母親的欲望吧。
后來,慢慢長大,上了學(xué)。還是喜歡孩子。舅舅家的表妹小我8歲,經(jīng)常在我家住,我最喜歡給她梳頭了。她那頭稀稀拉拉的黃毛,被我折騰來折騰去。抓個沖天髻,不行,拆了;換個雙馬尾,還不行;又辮一頭小辮子,終于把她折騰煩了,哭著不讓我再摸她的頭。表妹在那時更是充當(dāng)了我的洋娃娃。
后來工作了。由于當(dāng)時初進單位年齡最小,同事們的孩子都愿意跟我玩兒,天天跟在我屁股后面,追著我喊“小秦姨”,吵著要我給他們講故事,跟他們做游戲。我成了“孩子王”。我哄他們玩兒的密訣就是“折紙青蛙”,很簡單的手工,折好畫上眼睛,對著青蛙屁股短促有力地吹氣“噗~噗~噗~”,紙青蛙會“撲、撲、撲”地跳,直蹦到地上,惹得孩子們驚羨不已。這幾乎成了我的拿手戲,也是我取得孩子信任的“不二法寶”。直到現(xiàn)在,我還常常拿出來哄孩子們玩,樂此不疲,很奏效。
那時,單位隔壁幼兒園正招老師。牛姐家兒子亮亮對他媽媽說,小秦姨咋不去幼兒園當(dāng)老師?在他眼里,我就是個幼兒園老師吧。二十多年過去了,同事的孩子們早就成大了,有的還做了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可他們見到我還是很親熱,還是親切地喊“小秦姨”,一直沒有把我忘記。
再后來,結(jié)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更是母愛泛濫。除了在生活上對孩子細(xì)致入微地照顧,還堅持寫育兒日記,記錄兒子成長的點滴。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學(xué)會了放低自己的心態(tài),放下做家長的架子,用孩子的視角看待事物;學(xué)會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
平日工作繁忙,單位離家又遠(yuǎn),每天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很短。但孩子的童年卻從未缺少我的陪伴。晚上下班回來,我從沒看過一眼電視,而是陪他寫作業(yè),讀書,聽他講奧特曼,陪他上演一場拯救地球的大戰(zhàn);周末,我們?nèi)ス珗@,一起打羽毛球、放風(fēng)箏,一起探討為什么花兒會五顏六色,冬天為什么會下雪;或者在家像模像樣地來一場辯論會,說說是知識重要還是能力重要,辯辯乖孩子是不是好孩子,正方反方各持觀點,激烈爭辯;過年了,我們一塊兒策劃家庭迎春晚會,擬定節(jié)目單,制作道具,做一個盲人貼鼻子的游戲,比賽誰的成語接不上來……一塊兒傻瘋一塊傻樂。
我和兒子,是母子,又是朋友。我們互相陪伴,共同成長,共同度過美好時光。
如今,我又有了一個新朋友——李小妮。妮兒是我表妹家的孩子,剛?cè)龤q,是個小能豆兒。每次來我家玩,第一個開口喊的,就是我這個舅媽。我若不在家,她會伸著小腦袋四處尋找,嘴里還不停地問:“舅媽呢?舅媽去哪兒了?”看見我,便歡天喜地地?fù)溥^來,拉著我的手興奮地說:“舅媽,咱們玩兒游戲吧?”我們每次都會玩兒得不亦樂乎。捉迷藏,畫畫,講故事,扮演故事角色,花樣繁多,充滿樂趣。玩兒石頭剪子布,誰輸了刮誰鼻子,她還不懂玩兒的策略,小小心兒里卻明白輸贏的規(guī)則,每次我故意輸給她,她就會高興得蹦起來,認(rèn)認(rèn)真真地刮我鼻子。我成了她不折不扣的小伙伴。我也真切地感受到她對我的信任和依賴。
我真的打心眼兒喜歡孩子。喜歡看孩子瞳孔流露出的那種單純,那種天真,那種無邪;喜歡和孩子沉浸在純真的世界里,這片世界沒有欺詐,沒有謊言,沒有險惡,這是一片精神的凈土,純凈得像高原的湖水,像晶瑩剔透的冰花,像山澗奔流的清溪,像一碧無云的藍(lán)天。倘佯在孩子們的世界,讓我不曾泯滅那顆童心,不曾丟失那份童真,不曾忘記那個童年。孩子的笑臉,像花兒一樣綻放,開在我的心里,讓我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本真。
愿我心中永遠(yuǎn)住著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