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常斌
? ? 我在一線慢性疾病管理已經9年多了,病人咨詢健康問題是我需要面對最多的時刻,每個人問的問題無外乎,老師我子宮肌瘤怎么辦?老師我皮膚癢怎么辦?我媽乳腺癌怎么辦?我硬皮病怎么調?我血糖高怎么控制一下?我卵巢囊腫怎么消?我例假量很少怎么辦?我……怎么辦?
? ? 從病者的角度看,這些問題確實是ta當下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但從我的角度看,在這些問題的背后還有一些更重要的問題需要回答。
? ? 比如,為什么現在癌癥發病率這么高,而且一發現就是中晚期?為什么好好的一個人就突然檢查出病了?為什么醫學這么強大了,還是有很多病都治不好?
? ? 如果選者到醫院就醫,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在這么短的就醫時間內如何有效準確的和醫生表達你的病情和訴求?全國這么多的醫院,這么多的醫生,怎么保證我的治療方案是最好的?
? ? 各位難道這些不也應該是你關心的問題嗎?如果你能夠回答好這些問題,也許你就沒必要也不需要再問第二個問題了,也許你已經知道了適合你的最佳答案。
? ?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掌握一些關于生理健康的基礎知識,那么所有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如果我們可以上一次“空中健康學院”,了解身體的智慧,那么我們就不僅能解決生活中常遇到的健康和疾病問題,更能從認知層面提升自己,讓目前已經確定的的智慧為自己所用。
? ? 當你掌握了本課堂中之后分享的基礎知識,全面了解了身體的智慧,你一定和其他人會有以下兩個不同。
? 第一個不同是你會成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的主人和主宰者。如果你理解了身體和疾病的關系,并且善加利用,那么走向一個健康又享受的生活便不是奢望。
? ? 如果你能了解疾病代償的原理,知道所有的慢性病都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被突然發現的,那么你就會主動、科學地進行疾病篩查,從此讓你的生活和工作更有健康的底氣和保證。
? 如果你能準確描述癥狀和病史,能夠在和醫者的溝通中掌握關鍵的信息,更確切地說,你能跟醫者交流的信息越完整、越精準,那么同樣跟醫者面對面咨詢的時間內,你能得到醫者幫助的效率就是別人的20倍。
? ? 如果能和醫者保持一樣的認知方向,和醫者結成合作的關系,檢查報告上那一串串的數字就不再冰冷,它們是你主動恢復健康的路徑。
? ?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了解身體的運行機制和智慧,成為健康的守護神,那么不單是你,連你的整個家庭,應對疾病的能力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 第二個不同,是你會了解什么是醫學的本質。
? 在病人眼里,醫生究竟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
? ? 據2014年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的報道,每天有多達70萬名患者進京求醫問藥。這些人風餐露宿,整夜守在醫院門口,就為了掛一個專家號。你能想象病人排了一夜的隊好不容易掛到了號,在見到醫生時是什么感覺嗎?
? ? 也許在這個課堂中的同學有過這樣的體驗,你最清楚這種感覺
? ? 我猜你就像見了神一樣。這種感覺是人在生病的狀態下很容易產生的感覺。在中國,病人在痊愈后經常會給醫生送一面錦旗,上面寫著“醫德高尚,妙手回春”之類的話。這些“治好病”的醫生在病人眼里也是“神”。可是你我心里都清楚醫生顯然不是神,那病究竟是怎么治好的?醫生和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 ? 美國醫生托馬斯·薩斯說過:“在宗教強盛而科學還沒有普及的從前,人們誤將所謂的神的力量當作醫學;在科學逐漸普及的今天,人們又誤將醫學當成神力。”這句話說出了人們看待醫學的兩個極端:以前,找神鬼看病;今天,又把醫學想得無所不能。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得了病就應該把自己完全地交給醫生。進醫院就像進修理廠——醫生用藥或者用手術刀對病人“修修補補”,最后“出廠”的是一副健康的身體。這個觀點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因為很多疾病的癥狀確實不見了。
? ? 但我想告訴你真實的現狀是:幾乎所有的醫療行為只起到了控制身體反應或者控制癥狀的作用,最終治愈疾病的,還是病人自己的自我修復能力,簡稱自愈力。換句話說,醫療的本質本應該是支持生命的自我修復,而不可能是真正讓你恢復健康的關鍵。
? ? 疾病治愈首先要靠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這是核心和關鍵,其次才是醫學的輔助作用。
? ? 除了線上的類似這樣的課程外,我也受邀在全國各地進行線下面對面的演講,比如4.20日在成都有800多人的主題演講,每次有機會我都會在課程開始前問大家一個問題,那就是:什么是疾病?你怎么看待疾病?
? ? 當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人們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我總結了一下,大概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把疾病和感覺聯系在一起,認為身體舒服就是沒病,不舒服就是病了,正如我們在第一節課中提到第一層次的健康;第二類,把疾病和健康對立起來,認為有病就是不健康,健康就是沒病。
? 正在學習的你會不會曾經或者一直也是這么認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