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幾天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勸你少讀文學書?
? ? ? 大體上的意思是說,生活閱歷少的人,文學書看多了,容易生活在那個自己意淫的世界里,變得憤世嫉俗,一身戾氣,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
? ? ? 作為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文學是不得不讀的東西。從小學開始的讀書月,就告訴我們讀書有萬般好處而無一害,所以事實上,我們大概有一種趨勢,是用讀不讀書,讀什么書,雞湯類,專業類,文學類等,把我們所見到認識的人分成三類九等。或者,是形成一種鄙視鏈。
? ? 但其實,雖然嘴上不愿意承認,心里還是覺得知乎上的這個答案是說中心坎的。
? ? 比如,前天,某親戚問我你是不是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吧,就是學著玩吧。
? ? 不服氣的,感覺自己的專業受到了不尊重,感覺自己的努力受到了不尊重。
? ? 學文學的人,心里是有一種自己的信仰的,會慢慢變得敏感,因為如果不敏感,你無法體會作品中每一個人物那最深處最細膩的情感。所以當感覺受到了不重視時,是會氣到跳腳的。用“無用之用之為大用”這類的理論抨擊對方的淺薄。
? ? 大概最不愿意承認的一種狀態就是焦慮吧。但其實如果真的是讀進去了文學,是根本不會在乎這樣的質疑的,因為生活的閱歷結合文學的世界所帶來的那種平和的心態,會讓你形成自己的框架,這個框架不會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而潰不成軍。
? ? 所以所謂的敏感,是不是也在掩飾內心深處不想被看見的那絲焦慮呢?
? ? 總覺得自己的想法還是混沌的狀態,所以要一直在路上啊,去看,去體會,去成長。去擁有自己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