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樹?
上海歌舞團的舞劇《朱鹮》創作歷時四年,由佟睿睿編導,朱潔靜、王佳俊領銜,于2014年首演。
《朱鹮》演員們婀娜的舞姿、優雅的神態將朱鹮的靈動刻畫得惟妙惟肖。經過數百場國內外巡演,將一段發人深省,凄美壯麗的傳奇展現在世人面前。表現了在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人類與自然、環境、各種生靈相伴相生、休戚與共的同命關系。被日本媒體譽為“中國版天鵝舞”。
《朱鹮》自巡演以來,收獲粉絲無數。愛這部舞劇的人很多。有人喜歡有著濃郁中國風的舞美,有人喜歡輕靈浪漫的配樂,有人喜歡演員扎實優美的舞蹈功力,還有人單純地喜歡男女主演的顏(嗯,沒錯,說的就是你~)。
盡管如此,也有不少認真的觀眾糾結于邏輯和情節交代上的牽強。其實,如果拋開了劇作最直觀反映出的倡導環境與生態保護主題,從更深層次的“愛”的角度來理解《朱鹮》,很多現實邏輯上的情節交待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舞劇從頭至尾要講述的,其實只有一個人的前世今生與一只鳥癡癡相戀的故事。
人間的故事,總逃不過一個“愛”字。
人們常常把“愛”局限于男女之愛。
親人之愛,朋友之愛,師生之愛,職業之愛等等,都可以是愛的一種。
甚至連你對一件事物難舍難分執著纏綿的感情,也是愛。
男主人公對朱鹮就是一種愛。
這是一種跨越了物種,穿越了時空的愛。
想想你那每天起床睜眼和睡前關燈后必要玩上一局的《王者榮耀》,或者永遠不離手不離口的籃球和球賽,大概就會稍稍懂得男主人公的心了吧?
千年之前,他們偶然相遇。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眼波流轉之間,樵夫愛上了朱鹮。
他們無憂無慮,在漫長的時間里相依相伴,在和諧的自然里喜樂相隨。
千年之后,樵夫轉世成為記者。
朱鹮卻遭遇了滅頂之災。成群的朱鹮一個個絕望地倒下死去。
再次遇到朱鹮的男主人公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朱鹮奄奄一息地在自己面前,無助憤怒地死亡。
多年之后,朱鹮已經滅絕了。
孩子們只能在博物館里,望著那孤零零被制作成標本的朱鹮,聽老師為他們講述曾經的生命。
早已步履闌珊的男主人公來到博物館,隔著厚重的展示玻璃,他再也無法觸摸到往日的朱鹮。
他悲傷,絕望。
多少回憶洶涌襲來。
一瞬間光怪陸離,朱鹮又重新獲得了生命。
他們如初見時一般欣喜盎然,像年輕時一樣舞步翩翩。不同的是,他們彼此眼中都多出了很多故事。
舞劇最終模糊了夢境與現實的界線,使人們從一切具象的表征中解脫出來,發人深省。
最終朱鹮是否真的復活,還是這一切僅僅是一個耄耋老人最后的臆想?
我們不得而知。
然而,男主人公對朱鹮癡癡的愛令所有觀眾動容。
這份愛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綿延地帶著微小又執著的力量,直達人心。
你深愛過一個人嗎?
你若愛過,就必然懂得。
你深愛過一件事物嗎?
對于一件事物的愛,有時候也是可以超越愛一個人的。
就像男主人公,為朱鹮的滅絕疾走奔波,用盡最后一絲力量守護心中的摯愛。
就像那些初心不改的手工匠人,孜孜不倦不肯妥協半分,不也是為了心中的愛戀?
舞劇在此基礎上,又繼續挖掘,旨在表達 “為了曾經的失去,呼喚永久的珍惜。”
破鏡難重圓。
就如有著舞蹈夢的女孩,一旦中途放棄,便需千百萬倍的努力才可拾起。當基本功都已荒廢,就很難回頭了。
愛也如同朱鹮本身,高貴又脆弱。一旦失去,便再難找回。
然而,目之所及的尋常人生里,愛常常難于自察。
生活將我們淹沒于四面八方洶涌而來的種種瑣事,就像晚高峰時的地鐵,我們在夾縫中小心翼翼地掙扎,動彈不得。
我們都向往詩和遠方。卻從未認真拷問過自己:究竟什么才是我們存在下去的力量。
我們是否早已與心中的“朱鹮”日夜相伴,仍不自知呢?
還是我們尚未遇到TA?
人生痛苦最漫長的部分,常常并不在于得而復失,而在于尋而不得的迷惘。
多少人午夜夢回,質問自己人生的意義在何方。
多少人勤勤懇懇只顧得了眼前的茍且。
我們的“朱鹮”究竟在何方?
你真的好好愛TA了嗎?
這個不眠之夜,讓我們都好好地想一想。
愿人鹮共舞、世界清明。
你我終將找到一生所愛。
?
-THE END-
本文作者:小樹
空間戲劇主編:丸子
空間戲劇,留個空間,給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