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奧巴馬和米歇爾的這張照片,我還以為是奧巴馬和他女兒的合影。
這是2015年在意大利米蘭世博會的一段視頻錄制中兩人相依偎的畫面。
米歇爾的樣子就像一個甜蜜而羞澀的少女。
婚姻中她一定是很幸福的。
一個女人在婚姻中幸不幸福,她的神情,她的一舉一動就能告訴你。
我不知道奧巴馬和米歇爾幸福的婚姻的訣竅是什么,但我想他們的婚姻中肯定很少有埋怨和批評。
02.
八年前,妹妹出嫁。我回家。父親說,如果你媽能像人家似的會剪喜花,我也不用那么忙了。母親就拿起剪子,找張紙就剪起來。
母親不會剪喜花,這本不算什么缺陷,有很多人不會剪。剪喜花也不是難于上青天的事,一學(xué)也就會了。父親就這樣埋怨了母親。
而母親也把父親的埋怨放在了心里。拿著剪刀去剪紙。她也做不到一笑置之。心里就又結(jié)了疙瘩。
這樣的事情總會有很多。
去年,父親陪母親來北京看病。六十多了。說起年輕時候的事,竟然還傷心的流淚。
母親說起剛結(jié)婚那會。兩人吵架。母親一生氣就回了娘家。她多希望父親去接她回來啊。
“別人生氣回娘家,男的都去接回來了,他就是不去接我。我在你姥姥家呆了好久,眼看天兒涼了,也沒有厚衣服穿。你舅媽借我一件衣服,你姥姥說回去吧。再不回去,都沒有衣服穿了”。
母親說著說著就哭起來。
我聽了又是氣憤,又覺得母親好可憐。我氣憤是因為我覺得母親都六十歲了,說起二十多歲的事,她仍然不能釋然。人都說越過越明白,她怎么就不明白呢?
我又覺得母親好可憐。心里該有多少委屈。一直在心里擱著,多難過呀。所以,她才一輩子都很少有開心快樂。
一個人一輩子少有快樂,那該有多糟糕?
她獨自流淚,從不給父親說。坦誠交流一點兒沒有,內(nèi)心只有埋怨。
03.
世界上對別人最深的傷害永遠(yuǎn)是語言,當(dāng)我們對別人出言不遜的時候,也就是把釘子釘進(jìn)了別人的心中,而且這樣的傷害是永遠(yuǎn)無法彌補(bǔ)的。
“我真是受夠他了”,好朋友M給我打電話傾訴。很多次了,幾乎同樣的原因。
M老公好多次對M進(jìn)行批評,而他的批評是語言暴力。M每次都覺得很受傷,但是她的反抗又很無力,有時候也下定決心要離開他,可每次又以失敗告終。
——“這次是怎么了?”
——“沒有新花樣,他說話太傷人了,我就是欠他的嗎?”
“他中午買了半個西瓜,沒吃完,到晚上,我切了一塊吃了,還剩兩塊,我說過來把西瓜吃了吧,別剩了。你猜他說什么?他怒氣沖沖的對我說‘你吃屎’吧。”
我也很無語。一般人都說“勸和不勸分”,“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我只能勸她多和他溝通,讓他說話不能這樣傷人。有時候語言比匕首來的還要兇猛。
當(dāng)然她會和他溝通。他說:“我改不了。我媽脾氣不好,所以我也脾氣不好。”是的,蒙臺梭利說:“每一種性格的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但是,這種壞脾氣真的改不了嗎?還是他根本就沒想改?
M以前是個愛笑愛唱的人。現(xiàn)在的她不愛笑,也不愛唱了。
人家說: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就是讓彼此都有成長,會讓彼此變得更好。
“這倒好,你變的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不開心了。要不分了吧,我真是看不下去了,你不會怪我吧。”
“怎么會呢,其實我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只是下不了決心”。M聲音哽噎。
“我做什么事都害怕出錯,因為怕他罵我“你腦子里都是屎啊”,“這點小事你都干不好,你還能做什么,我要是你領(lǐng)導(dǎo)我馬上就把你辭掉”。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我這是在過日子嗎?我知道自己不夠精明,做事情也笨手笨腳,但是也沒那么差吧,我在單位做的挺好的啊。每次,我都好難過,好傷心。我卻還在這兒苦苦掙扎,我不知道我還在留戀什么?”
姑娘,別哭,你值得擁有更好的。至少找一個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不傷害你的人吧。
04.
很久以前看過一篇關(guān)于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故事。山口百惠在最當(dāng)紅時選擇隱退。為了她“命定的男人”—三浦友和。
他們結(jié)婚多少年來,沒有緋聞,沒有負(fù)面報道。他們也有爭吵。他們解決爭吵的方法就是“輪流做天使”。
吵完架之后,無論誰對誰錯,有一方要做“天使”,主動賠禮道歉。下次再吵架,就由對方來做“天使”,主動認(rèn)錯。就是輪流做主動道歉的人。
狂風(fēng)暴雨之后,有一方主動道歉就會平息對方的怒火,對方怒火一旦平息,對方也會覺得不好意思,也會賠禮道歉。
沒有了埋怨和批評,雙方心情都會好起來,爭端也就會很快解決。
05.
《社會性動物》這本社會心理學(xué)講了“得失效應(yīng)”很有指導(dǎo)意義。
假設(shè)你碰巧七次聽到一個人對第三者評價你,分為四種情況:
第一種,七次評價全部是肯定性的;
第二種,七次評價全部是否定性的;
第三種,前面幾次是否定的,后來逐漸變成肯定;
第四種,前面是肯定的,后來逐漸變成否定。
簡單的有關(guān)獎賞成本的理論會認(rèn)為,在第一種條件下,你最喜歡這個人。但實際上,第三種情況下你對這個人的喜愛程度最高。這是人際吸引領(lǐng)域的一種“得失理論”。
得失效應(yīng)告訴我們,一個人先否定后贊同我們,比一直贊同能給我們的獎賞更大。反之,先贊同后否定比一直否定更令我們傷心。因此不難推理發(fā)現(xiàn),在人們建立起長期親密關(guān)系之后,伴侶的贊同只能提供很少的獎賞,而伴侶的批評卻能帶來極大的傷害。這一推論與實驗證據(jù)相一致,哈維發(fā)現(xiàn),當(dāng)一個人同時收到來自陌生人和朋友的正面評價時,他對前者的反應(yīng)更為積極。當(dāng)同時收到負(fù)面的評價時,他對后者的反應(yīng)更為消極。
婚姻中最不需要的是埋怨和批評。吵架說話也要過過腦子,別什么都往外噴。
如果能“輪流做天使”,真的是不錯的選擇。
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