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在好朋友的推薦下參加了一期尋找昆蟲特別行動隊,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一起在園博園開始了尋找小動物之旅,小朋友們受益匪淺,讓我跟著大漲見識。
大家7點準時在園博園門口集合,一起合影留念。
然后老師開始帶著小朋友尋找各種小動物,一邊講解,一邊觀察,在此之前老師提醒大家隨身攜帶手電筒和驅(qū)蚊水。有幸看到很多平時常見不常見的小動物,簡單整理出來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1.黑框蟾蜍:收到攻擊肚子會鼓起來,讓自己看起來很龐大,會分泌毒液,眼睛上面有黑框,腳上有黑色的小點,背上有小突起,遇到危險會分泌毒液,它的卵產(chǎn)在水里。
每次接觸完小動物后,要跟它們說:“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
2.蜘蛛網(wǎng):蜘蛛沒牙齒,有一對螯肢。蜘蛛做網(wǎng)時,先在樹枝、墻角四周固定一些絲。其中有一根特殊的絲,通過四周繞著的面積,用少許絲在中間織成一個白點,這是網(wǎng)的中心。
蜘蛛做網(wǎng)的時候先做金線,再做尾線。金線沒有粘度,尾線有粘度,蜘蛛會把破掉的網(wǎng)吃掉,因為網(wǎng)是谷蛋白,可以補充體能。
3.壁虎:壁虎尾巴在會在尾部的關(guān)節(jié)處斷掉,斷掉后可以再生一次,這個部位很特殊,在其他地方斷掉長不出來。重新長出來的不是真正的尾巴,叫骨鱗。
4.福壽螺產(chǎn)的卵,螺在水中,產(chǎn)的卵在石頭上,呈現(xiàn)粉色。
5.鼻涕蟲:又叫蛞蝓,完全脫殼。它走過的路線有粘液,濕漉漉的,這樣第一可以散熱,第二產(chǎn)生摩擦。
半蛞蝓:脫半殼的叫半蛞蝓。
全殼的叫蝸牛。
以上三種都有四個觸角,兩長兩短,眼睛長在長的觸角上。
6. 非洲大蝸牛:它有四個觸角,兩長兩短,兩只眼睛長在長觸角上。蝸牛有牙齒,25600多牙齒,牙齒長在舌頭上,所以它舌頭叫齒舌。不能吃,易得腦膜炎,線蟲病,它縮在殼里也能看見外面,號稱田園殺手,什么都吃,也吃其他同類,蝸牛產(chǎn)的卵是白色的,像珍珠。
7.金龜子,除了南極洲以外,其他地方都有,有一萬多種類,比較漂亮的一種叫花金龜。
8.西瓜蟲,又叫鼠婦,16只腳容易縮成一個球,它腹部側(cè)面可以分泌毒液,一般被動攻擊。
9.竹節(jié)蟲:有6只腿,屬于節(jié)肢動物,有一對長觸角,和竹子葉子很像,它有一種擬態(tài),當遇到攻擊時會分泌一種毒液,同時會閃跳。作業(yè):查查竹節(jié)蟲為什么這么瘦。
10.毛毛蟲:如果長得肉呼呼,多數(shù)屬于蝴蝶幼蟲,圖中所示就是蝴蝶幼蟲,跟蛾子的區(qū)別:蛾子的毛刺多一些,會有毒液,如在戶外背刺到,用肥皂水沖洗,用酒精片擦洗,擦碘伏,紅腫嚴重點時用冰袋敷15分鐘,太冰用毛巾隔開。冰袋捏碎,搖一搖,敷在受傷處。如果沒有碘伏,用抗生素軟膏擦涂。
11.未脫殼的蟬,蟬一生脫五次殼,四次都在地底下,一次在地上,中間有裂縫,說明已經(jīng)爬出來了,這個也叫蟬褪,或者蟬衣,有藥用價值,它脫殼后有個涼翅的過程,翅是靠液體把它撐起來,必須晾曬,大概要兩個小時。
12.千足蟲:腿很多,750只腳,也叫馬陸,遇到攻擊縮成團,腹部可以分解毒液,它是益蟲,可以分解落葉,垃圾。大自然里有百分之二十的落葉是它分解的。
千足蟲和蜈蚣的區(qū)別:蜈蚣有21對腳,42只腿,腿比較粗,長,加上一對大螯,蜈蚣共有22環(huán),跟千足蟲一樣,它們縮起來,看似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樣子。
13.蟑螂:蟑螂壽命一般可以達到9個月,背上有卵殼,里面有卵,它可以單獨繁殖,不分公母,蟑螂一邊吃一邊拉,咦,好惡心。不過有一種美國進口的蟑螂叫大蠊,每天300噸的大蠊可以分解一噸垃圾,大蠊的尸體高蛋白,可用做動植物的肥料,價值不菲。
帶著小朋友一起走進大自然,讓他們更加愛護小動物,愛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