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的陰雨天氣消怡了出去游玩的心,沿著寂靜的房子往外走,便是玲瑯滿目的商鋪。大大小小的雜貨,隨手挑起幾件來,也不知道買了究竟有何用處。我倒是耐得住寂寞的,卻不是十分享受這種形單影只的生活,倒像是剛出巢穴的春天的小鳥,飛過天空的時候也需有個做伴。
好在平日里積攢的雜七雜八的書籍比較多,在這清明假日里讀一兩本往日里沒有時間去賞閱的圣賢書,倒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于是這兩天的時光里,除了釣釣魚之外便是窩在狹小的出租房里讀書、聽書。讀蔣勛解析的紅樓夢,還讀一些詩人的句子,又夾帶著這春雨的淅瀝,倒也是十分的應(yīng)景與愜意。書中的道理只是不必說的,單看著迷人的春色,已教人沉醉其中。
我倒是喜歡這樣的天,咋白咋白的,天空像是披上了一層厚厚的透明的春裝,偶爾露出一兩點顏色來,倒真是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神態(tài)。我偶爾也能瞥見云朵深處一點點藍,隨即便是無限的歡喜與激動。拿起相機準備抓拍的時候,卻又見她害羞似得躲了起來,便再也尋得不到一點影子。
我喜歡這樣安靜地看著窗外,沒有絲毫的功利之心。在職場上的摸爬滾打,或許會讓我慢慢褪去尖銳的棱角,言辭談吐也不再似以前那么犀利,還或者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顆心被磨成了平面。除了釣魚看書之外,也偶爾的寫一些小故事。但是這些小故事的來源是沒有根據(jù)的,或者說是根本無法考究的,因為全都是我自己杜撰來的。
比如我寫的一篇《紅色的高跟鞋》,里面的女主人公就是我隨意捏造來的,并非為我的親眼所見。但是文字卻是有這個能力把沒有的東西塑造出來,或許與我的工作性質(zhì)有關(guān),因為平時我在單位要做的就是放大我們的角度和觀點,把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做到可以動搖整個世界。
看著窗外稀零掉落的雨點,打濕了綠油油的草坪,不時地有幾只小昆蟲跳出來,抖一抖翅膀,撣一撣灰塵。好像世界都是如此的安寧祥和,猶如泛泛的東湖上一葉悠悠的小舟。于是,我自己又杜撰了一首小詩,暫時就叫《一場秋雨一場夢》罷了:輕輕山水點點愁,東湖漁家有孤舟。磨山北麓春雨在,莫教魚人空拋鉤。小窗幽靜紫崧南,陽臺聽雨倚闌干。茶能醉客無須酒,一枕清夢黃昏后。
2016年4月3日 于武漢光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