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朋友邀請寫下這篇分享,總字數5690,編輯時間620分鐘,閱讀預計11分鐘。希望能夠幫助第一次參加社招的你。
1.校招和社招的區別
目前為止,我接觸過兩次社招。第一次是在2016年1月到3月,當時參加的原因是通過投遞社招簡歷,創造更多接觸HR的機會,根據面試結果,有目的性地修改簡歷,以增加2016年春季校招簡歷過關率;第二次是2016年10月份,主要原因是換工作。
通過對比社招和校招的經歷,發現兩者在招聘周期、招聘流程有明顯區別。
1.1社招的招聘周期呈現出短、平、快的特點
在社招中,一個崗位的招聘周期通常為一周到三周不等,跟動輒幾十天的校招相比,簡直是短、平、快。公司參與校園招聘,大多數出于以下兩種目的:
(1)通過校園宣講會宣傳公司,提升公司知名度
(2)招聘公司儲備人才。
這些目的讓某些企業做出“雷聲大、雨點下”的行為——宣講會辦得多,簡歷接收時間長,招聘崗位數量少。“雷聲大、雨點小”式的做法保障了企業校招信息的充分發酵和傳遞,引來一大批候選者投遞簡歷,加之招聘的對象是儲備性人才,用人需求不那么著急,使得校招周期和面試流程紛繁復雜、冗余漫長。
社招中的崗位,大多數來自企業實際發展過程中的用人需求——或有新的用人需求產生,或離職造成人員不足。長期的崗位空缺會影響企業內部的運轉,所以亟待人填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社招更像是緊急招聘,招聘周期的短、平、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2招聘流程
社招的流程跟校招流程沒有太大區別,基本上都是網申-電面(不一定有)-面試(幾輪視具體情況而定)-通知面試結果-體檢入職。
1.2.1網申
校招最靠譜的是學校就業信息網,社招靠譜的是各大專業求職網。能夠查詢到招聘信息的主流網站有:前程無憂、智聯招聘、應屆生求職網、拉勾網、Boss直聘、內推網以及各家公司的官網等。部分公司也會在學校的就業信息網和校園BBS上發布社招崗位信息。
如果你問我:社招網站哪家強?我并不能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答案難以給出的原因在于個體對于“強”的定義具有差異:
如果以信息體量來看,首推前程無憂和應屆生求職網,雖然界面廣告滿天飛,UI設計low到爆,卻依然擋不住人家招聘信息體量大的特性;如果以垂直領域深度和用戶體驗來看,首推拉勾網和Boss直聘,兩個網站都是做互聯網垂直領域的招聘,其中拉勾網大中型互聯網企業居多,Boss直聘初創型企業居多;如果以投遞是否能找到工作為衡量標準來看,這幾家都很強,因為每一個網站都有有效信息。
根據自己想要去的行業和公司,選擇合適的網站申請才能事半功倍。
1.2.2面試
社招中,很少采用小組面試的形式進行面試(我只經歷過一次),大多數情況是一對一,或者多對一。每輪面試時長不一定,十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不等。我經歷過的最長的面試是應聘某房地產公司,歷時長達5個小時,經歷了一輪筆試、一輪2對1、兩輪1對1面試。最短的面試是應聘某家生鮮電商,歷時30分鐘不到,原因是部門負責人不想要應屆生,看完簡歷2分鐘就想讓我走,其余的28分鐘是因為我的死皮賴臉,畢竟花了1個半小時跑去現場了,遇上運營主管,不聊白不聊,內部從業人員如何看待自己的行業是我想要知道的。
2.如何準備自己的第一次社招
你永遠不知道機會會在哪一秒來找你,所以時刻準備著是最好的捷徑。
2.1社招預備
2.1.1跳槽要趁早
從事一份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是怎樣的體驗呢?我想大致是:你覺得自己每天工作就像在吃屎,不認同大多數的工作內容,不會主動去嘗試了解與你共事的人,會故意隱藏所有你擅長的工作技能。你工作的每一天都似乎在浪費時間,所有事情都內耗著你的精力和耐心。你變得敏感、消極、憂郁,別人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會讓你的情緒奔涌而出。你像一顆隨時爆炸的小宇宙,身上的負能量似乎有了洪荒之力,分分鐘被引爆。除了錢,那里沒有任何能夠留住你的地方。
如果生活是這樣一種時刻不開心的狀態,為什么不能選擇重新開始呢?趁負能量還沒有把你完全吞噬的時候,趕緊跳槽。工作嘛,開心最重要。如果不能開心地工作,人生著實沒啥生活的意義,畢竟你七分之五的光陰都耗在了工作上。
2.1.2兩種跳槽的方式
跳槽有兩種方式:(1)裸辭,直接找工作(2)騎驢找馬,找到下家再跳槽。
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我都試過,推崇第一種。原因有兩個:
(1)“騎驢找馬”最大的問題在于面試和準備時間不能保證。你無法抽出大量的時間去安排和準備你的面試,意味著你很難同時拿到多個offer進行對比和選擇。沒有對比的offer就像盲人摸象,讓你摸不出你自己目前的市場價值。如此,短時間內挑選出一個你相對滿意的offer還是挺難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延長了你的跳槽周期。
(2)“騎驢找馬”會引發人身上的惰性。因為你目前有工作,所以內心不會那么焦灼,在簡歷投遞和面試準備上不會用盡全身心。不用力去準備的后果有兩個,你拿不到好offer,或者你把握不到好機會。
2.1.3準備好足夠的生活基金
人的不安全感是把雙刃劍。某些時候,它能夠激發你的斗志,釋放你的潛力,讓你更快地做成功一件事情;而某些時候,它會讓你慌不擇食,讓你變得不理智,做出一些不太理性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從裸辭到找到下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時長1個月左右(以個人及好友的經驗來看),加上新工作的第一個月沒有工資,所以建議裸辭的你準備好2~3個月的生活費。儲蓄不夠的小伙伴可以死皮賴臉地找爸媽要資助,不要讓生活費不足成為你匆忙選擇offer的原因。我第二次就業前,抽時間回了一次家,主要的目的:(1)當面消除父母對于跳槽的疑慮。上份工作我正式入職2個月就辭職了。對于出生于60~70年代的父母來說,穩定是他們所要追求的。他們當中,一份工作做一輩子的大有人在,所以可能并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怎么工作2個月就急著跳槽。他們會懷疑你做事的踏實性,同時也擔心你生活的不穩定。當面溝通的效率比電話溝通更高,相信我。(2)尋求資金補助。工作后,家里不再給我生活費用。開始找工作前,我身上有兩個多月的生活費。出于想要踏踏實實找一份滿意工作的考慮,我回家與爸媽商量,在必要的時候給我救濟金。我不想因為錢的問題影響我對offer的判斷。
在有退路的時候,就不要逼得自己無路可退。
2.1.4注意調整心態
上一份工作積累了很多負面情緒,對自己的認知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同時,要去應聘的領域和崗位對于自己來說是全新和陌生的,未來的不確定性引出了內心的不安全感。所以,辭職后,我選擇去重慶和成都浪了10天,用來整理心情和調整心態。
心態這個東西,在有競爭性的事情中,如考試、求職、面試,太重要了。它直接影響你對崗位的判斷,影響你的語言組織和現場發揮,進而影響你最后能否拿到offer。同時,找工作的時候,否定遠比肯定來得多,你很快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有一段時間,我投了整整一周的簡歷,大約60封,全軍覆沒。我難過得在床上躺了三天,除了吃飯就是睡覺,什么都不想干。這個時候,必須感謝我的好室友——鹵蛋同學,每天下班回家都開導我,幫我理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修改簡歷,鼓勵頹廢的我。如果覺得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不妨找一個自己信任的朋友獲取幫助和力量。
2.2簡歷&面試
2.2.1簡歷上要有相關經歷
社招的簡歷一定要有與應聘崗位相關的經歷!
社招的簡歷一定要有與應聘崗位相關的經歷!
社招的簡歷一定要有與應聘崗位相關的經歷!
參加社招的你跟往日參加校招的你不同了,你不再是一個學生了,跟你競爭同一崗位的人也不再是一張白紙。應聘崗位與簡歷經歷的相關性越高,越能獲得更多面試機會。刪掉簡歷上與崗位職責和崗位要求無關的經歷,讓你簡歷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每一個加粗放大,都是在向HR表明“你是符合這個崗位的,你就是他要找的最佳候選人”。
不相關的經歷很少獲得相關工作的面試機會,即使得到也并不是讓你滿意的機會——或者薪水比較低,或者公司資質本來就先天不足。
2.2.2結合每一次面試結果修改簡歷
如果去面試一個全新的領域或者崗位,除了前期相關書籍及文字材料的閱讀儲備,最好能找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深聊,因為實踐和理論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沒有可以深聊的朋友,一定要給自己一段調整時期,我稱之為面試磨合期。
以我之前面試的互聯網運營崗位為例。這個崗位的求職流程通常是HR篩選候選人-直系部門boss一面-HR第二面。在求職初期,我對這個行業和崗位所有的認知都只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實操經驗。在不關心公司規模、崗位類型、薪資狀況的情況下,通過海投的形式我獲得了多個面試機會。每一次主管面,我都會刻意向直系Boss打聽他本人對這個行業、崗位、競爭對手的了解和看法,詢問從事這個崗位需要的技能;而HR面的時候,我選擇跟HR聊簡歷上的內容,關注他看上我簡歷上的哪些點、對哪些點還有疑惑。這樣的面試,我來來回回面了6~7次。主管面試獲取的訊息用于下一次跟相關行業的主管作談資,以讓自己顯得更專業和更具經驗,提高自己面試過關的幾率;HR面獲取的訊息用以完善和修改簡歷,突出那些HR在意的點,刪除那些他們不太care的點,用于提高簡歷初篩過關幾率。
當你認真地重復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由于學習效應的存在,你做這件事情的效率會越來越高。最后你會發現,無論是簡歷篩選也好,面試訪談也罷,只要把部門主管和HR關心的那幾點抓住并講清楚,offer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3.一些tips
3.1接電話
通常,早上10點~12點,下午4~6點是HR邀約面試的高峰期,在求職期間,請保持手機暢通。部分手機有自動接聽電話錄音功能,建議開啟。這樣在某些信息被遺忘的情況下,比如面試時間、地點、需要準備的東西、薪資是稅前還是稅后等,你可以通過錄音回放找到遺忘的信息。
3.2著裝
首因效應是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后交往關系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并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并且決定著以后雙方交往的進程。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們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后一系列行為和表現的解釋。反之,對于一個初次見面就引起對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種原因難以避免與之接觸,人們也會對之很冷淡,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在心理上和實際行為中與之產生對抗狀態。《摘自百度》
雖然,你最后能否得到offer的主要因素在于你簡歷的撰寫和面試的情況,但由于首因效應的存在,我還是建議你能夠注意一下自己的面試著裝。一個恰當且稍正式地著裝能夠展現出你對求職崗位的重視。
3.3一些話術
在跳槽換工作的時候,HR常常會拋出一個坑度滿滿的問題:“你為什么要離開之前的公司?”這個問題很經典,它主要有兩個作用:(1)得知你跳槽的原因,初步判斷你的價值觀和做事風格(2)與公司現有職位做一個匹配,判斷你是否真的對應聘崗位感興趣。這個問題直系Boss和HR都可能問到,且HR問到的幾率更高。離職原因如果說得不好,直接影響接下來面試官對你的判斷。
以我自己的求職經歷為例。我離職的主要原因在于從事的行業和崗位與個人期待相差甚遠,我想要尋求一個能夠讓我不斷學習新東西的崗位。這個離職原因在很多人看來,表現了主人公積極向上、有自己想法的特點。但實踐結果證明,大多數的面試官并不相信我說的話。因為這個離職原因,在大多數面試官看來,太過冠冕堂皇,太多掩飾的痕跡。
有時候你得承認,真相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為了某些你心中的目標,你需要適當隱藏真相,給予他人一個符合常理的想象。為了不讓離職原因成為影響面試官判斷我的因素,在后續的面試中我選擇了一個與工作態度沒有太大關系的離職原因——工作崗位周末不放假,工作日調休且單休。因為這個離職原因,好幾個面試官都表示很同情我,并快速打開了話匣子,很愉快地進行了接下來的面試。
一個無傷大雅的離職原因,讓面試官快速放下對你的戒備,有何不可?
3.4如何判斷自己被錄取了
從第一次求職開始,我把每一次面試都當作學習的課程對待,做好“課前準備”,做好“課后總結”。每次面試后,我都會總結面試得到的訊息,以周為單位對簡歷過關率和面試過關率進行統計。隨著面試次數的增加,面試成功率越來越高,最高峰時期,五場面試得到四個offer,而這四個offer我基本都提前預測到了。一般一場可以得到offer的面試有以下2個特點:
(1)面試時間都比較長。面試官表現出對你極大的興趣,會跟你深入討論關于行業、崗位的問題,甚至發散性地跟你閑聊工作之外的事情。
(2)面試官會注意到你簡歷中的某些“異常”信息。以我自己為例,我和爸爸姓許,媽媽姓吳,弟弟姓雷,對我感興趣的HR都會在面試即將結束時,詢問其中原因。而那些詢問過這個問題的HR最后都給了我offer。我事后分析,這件事情并不是巧合,這是符合常規邏輯推理的。當一個人真正對一個人感興趣的時候,他會開始關心這個人無關緊要的細節。
以上是我摸索出來的提前判斷HR錄取的一點經驗。
3.5談薪資
對于應屆生來說,校招薪資是一個比較被動的問題。通常是入職前有個大概工資區間,入職后第一個月才知道實際到手工資。在我身邊,很少有人在校招時主動跟HR談過薪資。社招跟校招相比,求職人員在談薪資這一塊兒擁有更大的主動權。所以,建議各位參加社招的小伙伴要有談薪資的意識。
通常情況下,面試時HR會詢問你的期望薪資。這個時候需要結合自身情況說一個期望區間,區間最好包含在崗位應聘啟事的薪資區間中。當你終面通過的時候,HR會電話通知你結果,此時你會遇到兩種情況:(1)HR主動讓你說出一個最終的薪資區間。(2)HR主動告訴你公司內部給你定價。無論遇到哪種情況,如果薪資不太滿意,都建議你結自身情況在HR發offer的時候爭取一下薪資,畢竟這關系到你的生活水平。談薪資的時候不要慫,沒有哪個HR會因為你對薪資提出異議馬上不要你。對于HR來說,你說出接受offer的時候,意味著他一個工作指標的完成,沒有人愿意讓煮熟的鴨子飛走。
3.6一些感想
求職下來,我發現,困擾我找工作的不是缺經驗也不是學校專業,而是自信。求職的那段時間里,拒絕總比通過多。沒有人真正喜歡拒絕,如果有人喜歡,那一定是裝的。大量的拒絕會加重你的心理壓力,摧垮你的心理防線,讓你懷疑自我,甚至懷疑人生。如果能夠克服這個心理障礙,面試會順利很多。你要始終相信,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份你能夠勝任且別人也相信你能勝任的工作,沒有找到,只是時間的問題。
面試的要點不在于一問一答,而是亮點展示。從第一次求職開始,請把每一次面試當做課程去學習和分析,通過不斷地總結和優化,讓你面試說出的每一句話都能夠對應崗位需求和職責,成為說服面試官要你的理由。
最后,祝閱讀文章的各位,社招順利。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