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會寫字開始,就開始寫日記了。小學一年級的某一天,爸爸拿出一個筆記本,說要不你寫寫日記吧,別寫流水賬啊!“流水賬”這個詞讓我新鮮了好久,于是,我小心翼翼地還是把那個封面泛黃的小本子記成了流水賬。比如內含有至今被表姐津津樂道的“我吃了一個面包還是豆沙餡的呢”這樣的內容。(當時覺得自己好有文采?。。?br>
然而至今稱得上日記的本子只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小學那個寫了沒幾篇的。第二個則是從第一個本命年用到第二個本命年的小學畢業禮物。
但我還是愿意記東西,只不過我那些只能稱為日志,要么工作相關,要么家庭瑣事,而且斷斷續續。一直很佩服堅持記日記的人,我執拗的認為成文的有感情的東西才叫日記。
“好腦子不如爛筆頭?!边@是我最喜歡的小學語文老師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已過而立之年的我,最近每每想起老師這句話,真覺得是句箴言。想想,如果有一天我懶到不想開電腦的時候,翻翻本子應該還是有力氣的。墨跡褪色,時光如新。
2017新年伊始,終于再次逼著自己把2016年就注冊的訂閱號開始使用。希望自己有個自律的開始,別把自己那些愛聽看愛讀愛想愛拍愛寫的愛好們生生丟掉。也希望能好好積累,從平時的記錄做起,敬惜字紙。
懷著小豆子那年,在德國的表妹給我推薦她用起來非常不錯的燈塔牌5年日記本。當時第一次聽說可以把5年的歷程匯集到一個本子里。猶豫了到了2016年底,最終決定還是買便宜的國產貨。一是怕辜負了這么著名的筆記本,二是更怕辜負了荷包。
本子到貨之后,著實有些興奮——從裝幀到內容再到店家送的小書簽。
這個筆記本看起來就像微博那個140的字數限制一樣,短短幾行要把一天的感悟寫下來,亦簡亦難。卻給了我這樣的人,堅持的理由。
一口氣買了三本。一本給生活,一本給工作學習,一本給我的小豆子。
5年后,我即將迎接自己的第三個本命年,小豆子也到了快上小學的年齡。那個時間對于我們又都將是全新的開始。如果有可能,在他學寫字之后,也讓他慢慢學著記錄自己的點滴,并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