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孤獨,大概就是六人寢中亮著的唯一一盞臺燈和從對面四樓照過來的明亮的光,有那么些時候沒有人陪伴,而你看著身邊的人都手牽手,大概就是一個人和一群人的對比,將孤獨感映襯地異常強烈,大概也不知道是不是熬過了這孤獨的幾小時或是幾天或是幾個月的時間就算成功了,就算能耐得住寂寞,能經得起誘惑了。
其實我是個特別害怕孤獨的人,可能不能說是真正的害怕孤獨,如果只是單純的沒有人陪伴,那并不會失落,不會寂寞,只是因為在這孤獨來臨之前過得太過溫暖從未想過有一天有一個晚上會離開誰,所以斷斷續續讓人難以適應。曾經以為可以一直這樣,以為好朋友們都跟我一樣,她們會在需要的時候拉緊我的手,會在和另外一個人去放松的時候也會想起我,可是事實上,并不是啊,而我自己,也并不是時刻都會想到別人啊,所以有時候會想,大多孤獨,也都是自己感受出來的,也都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只是習慣了依賴,所以忘了終有一天將要獨自一人。
不知不覺也大三了,一個多么尷尬卻又關鍵的年級啊,這時候我們都漸漸想好了未來的路,雖然并不確定會怎樣走下去,可是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打算,是考研,還是工作,還是出國。還記得高考成績出來之后得知自己考的不好下決心大學要努力學習考研的豪言壯語,雖然現在也想要這樣準備著,可是大一大二還是浪費了很多時光,沒有進入想進的部門,沒有勇敢的認識想認識的人,也沒有安靜學習有一個好成績,就那么恍恍惚惚過了兩年,直到現在開始想了,開始計劃每一步該怎么走。
以前覺得,要有遠大的夢想,要有自己的追求,要去像北京那樣的大城市,趁年輕闖出一片天,哪怕頭破血流也不后悔,雖然并不知道北京是否適合我,大概是覺得優秀的人都去了,所以我也不該落后,可是我也從沒有真正了解北京,或者說了解我自己。高考填志愿的時候,媽媽希望我留在省內,而我也順從了媽媽的心思,后來對媽媽多有埋怨,不知道是看多了北京的朋友圈還是因為安于現狀的自尊心,總把一切歸于高考的填志愿,后來卻發現,在省內這樣一個自己眼中的小地方,自己也沒能扮演好生活中的角色啊,也沒能好好努力,好好爭取。漸漸能理解作為一個獨生女的母親,媽媽總是擔心一個女孩子離家太遠了照顧不到,在大城市奮斗不容易之類,其實說的并沒有錯,大城市的茫茫人海,在大街上大吼一聲也不見得有人應的孤獨,更何況若是一直奮斗在底層,或者從底層做起,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累,是透過朋友圈看不透的,年輕時以為自己可以戰勝一切,以為只要有夢就能前行,那不過是因為沒嘗試過,沒懂過別人光鮮背后的好不容易,幾年,或者幾十年,甚至一輩子,有很多人都只能租住在很狹窄的房間里,每天過著交了房租水電費就只能吃吃饅頭加咸菜的生活,那種心酸并不是躺在宿舍的床上吃著外賣看著劇能感受到的,如果畢業了白手起家,在一個像北京那樣的大城市,拿著一張不怎么優秀的大學文憑,也沒有那些復雜的關系,拖著沉重的行李箱要怎么在北京的大地上開始,又要從哪里去追逐所謂的夢想。有時候,很多人會告訴你,一個大的城市就是一個好的發展平臺,你會認識更多優秀的人,你會為了理想而燃燒,實現自己的價值,可是后來想一想,如果永遠都跟不上大城市的腳步呢?或者花幾年幾十年才能跟得上呢?是不是不要執著于那么遠大的目標,就生活在一個兩三線的城市,不去羨慕別人的朋友圈,不那么辛苦的謀生計的日子,懶散一點,墮落一點,其實也挺舒服的啊。
可是人啊,總有一顆想要比別人都好的心,不管能不能做到,總是喜歡比較,喜歡在乎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特別是別人說的話,別人又聽別人說的話,會在某次覺得生活不盡人意的時候不斷地想起,不斷地害怕浪費了這一生,以為必須去離家很遠很遠的大城市,才能證明自己,才能和朋友圈的看上去很優秀的人一個層次,以為小城市的生活就是墮落的不被人看好的,其實,生活得如何只有自己感受得到,往往明白這個道理卻不斷陷入一個又一個思維的誤區,所以糾結,所以在每次選擇的時候倍感孤獨,發現始終不會有人會一直和我一樣,每一次在呆的夠久之后,我們就分開,而我,總在適應期徘徊,是自己獨自前進還是跟著別人走,我總是難以把握,所以大概永遠不能成為像朋友圈的人那樣看上去那么優秀,能不達目標誓不罷休忠于自己選擇堅持到底,能始終不動搖不放棄的那種人,所以,也只能過著平凡的單調的生活,還不忘了抽時間去看看那些所謂大神的生活。
此章已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