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習生涯規劃課程,當看到克朗伯茲理論時,心里一亮。
克朗伯茲提出,應該擁抱偶然,善用機緣。因為在人生中,偶發因素始終不可避免,無處不在。
克朗伯茲認為,一直以來的生涯理論都在試圖盡可能的降低選擇所面臨的不確定,盡可能使所有事合乎情理,但忽視了不可避免的偶發事件的重要性。
對此,他有非常不同于其他理論的觀點。他認為偶發事件無所不在,意外的發生并不意外。
偶發事件可能成為學習機會,關鍵在于要從中發現機會,辨認機會,甚至要規劃偶發事件。
要從偶然事件中發展出積極的學習經驗,將其整合到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可能就有了對自我和職業世界的新的積極信念,進而找到自我提升的方法,并提升行動意愿。
有五個內在因素在促進偶發因素轉變為學習機會時非常重要:好奇,堅持,樂觀,善于變通,敢于冒險。
其實,這一理論不僅適用于職業生涯,也適用于人的整個人生生涯。
回頭想想自己的學習和職業生涯,驚喜地發現自己之前雖不了解這個理論,但一直在無意中踐行著,也確實從很多偶然事件中汲取了很多,獲得很多提升,也抓住了一些機會,有很多領悟和收獲。
先說當年高考時,幸運地考取了理想中的那所大學,但,卻被調劑到了沒有填報的其他專業。
既來之則安之,用好奇心去對待看似冷門和邊緣的專業,不僅發現和學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識,也找到了很多和自己性格匹配的點,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專業,也就越學越好。
畢業時也因此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
工作幾年后,又被調到另外一個部門,完全是被動和沒預料到的,轉換也比較大。
又是新的適應新的學習過程,也有過不自信和沒底的時候,內心鼓勵自己這是新的提升機會。
有困擾時就去探索各種方法,尋找各種書籍去讀。
在這種探索和讀書的過程中,除了解決當前困惑外,每每都會有新的意外領悟,遇見書中的大師,甚至找尋到了新的人生方向,除了職業外的。
生活中人與人的相遇,很多又何嘗不是一種機緣呢。
我最好的摯友,就是無意中相識的。感覺投緣,便找機會多與她交談交流,彼此越來越覺得是遇到知音的感覺。
彼此的精神心靈交流,互相給予的理解和精神支持,真的是一種人生幸福。
不禁讓我感恩偶然的相遇,人生的機緣。
細細想來,生活和工作中還有很多偶然,他們有的對我而言引發了大的人生改變,有的是生活小習慣的改變。
有的是引發了現實的改變,有的是引領我精神上的成長。
我期待更多的偶然,也會擁抱更多的偶然,它們于我,都可能是人生新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