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里育兒類書籍滿天飛,這是一座高聳的糖果色的碑,奠祭著整個社會的恐慌,美國作家詹妮弗在TED演講中這樣描述。
為何養育兒女伴隨這么多焦慮?這可是一件人類 薪火相傳了上千年的事情, 為何今天卻讓人摸不著頭腦呢?
父母和孩子都在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角色,始終不變的是父母把孩子的幸福放在首要位置。
怎么教育才是最適合我的孩子的?詹妮弗是這樣說的:
我出生的時候,只有一本書講到怎樣養育孩子,那就是《斯波克育兒經》,在斯波克醫生去世時,這本書已經賣了差不多5000萬冊。
現在,我是一個六歲男孩的媽媽,走進書店里卻看到另一番景象:育兒書的數量如此之多,教你怎樣養育親近自然的孩子,養育一個過敏的孩子,養育一個健康不容易生病的孩子。
有的書教你如何用雙語養育孩子,即使你在家只會說一種語言。更不用提那些教孩子理財的書,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的書,怎樣讓孩子成為瑜伽天才的書了。
除了教小孩如何拆除核彈,其他育兒書似乎應有盡有。
所有這些書籍可謂用心良苦。我相信其中也有許多優秀作品。但我看著那一架子育兒書,卻沒覺得它們會帶來什么幫助,我看到的是焦慮,它們仿佛是一座五顏六色的巨大紀念碑,彰顯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這不禁讓我思考,為何養育子女會有如此多的苦惱,會如此讓人困惑?原來可沒有育兒論壇,也沒有育兒專家。
主流的育兒書中從來都沒有說過這一點,沒有人認為“如果你的孩子不聽話沒關系”。你會覺得自己很沒用,沒有任何辦法,但這就是育兒過程中注定要經歷的——有些問題其實本來就沒有答案。
時代的變化讓父母們更加焦慮,有調查表明,沒有孩子的家庭往往比有孩子的家庭更幸福。
如果每個家長都了解自己的童年經歷,也許會感覺好得多。因為我們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育兒沒有標準答案。
假如知道該為孩子準備些什么,父母們適應這個新的角色 或許會容易得多。 這也是現代育兒 令人困惑的另一原因。
我們不知道究竟哪一種智慧, 如果有的話, 適用于自己的孩子。 世界變化得如此日新月異,凡事難以預料。
讓問題更為復雜的是, 我們還扮演著 丈夫和妻子的新角色, 因為現在大多數女士們已進入職場,大家會覺得丈夫為家庭所做的遠遠不夠。
但事實上,男士們的付出也不少。他們陪伴孩子度過的時間,多于父親陪伴自己的時光。 他們的平均工作時間要多于妻子, 而且他們不僅想要把工作做好, 在家也想做一個好父親。
如今是父親,而不是母親,更多地抱怨工作和生活之間失衡的問題。
你覺得非常幸福的時刻可能是孩子哈哈大笑或是說了什么讓你特別驚訝、特別有洞察力或特別貼心的話。這完全不同于看一場電影或是和朋友一起度過的愉快時光,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孩子給了我們無條件的愛,小時候,孩子信賴你做的任何決定,他經常讓你感到驚訝。當成年人的世界已經定型,是孩子的到來改變了你的世界觀。
我在剛做完剖腹產手術還沒有從麻藥勁中緩過來的時候,第一次抱著他, 就有了個清晰的想法。 我靠近他耳邊輕輕說,“我會非常努力地去做到不傷害你。” 這是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我渾然不覺地說了這句話,但是現在,在我看來,這句誓言是比幸福更容易實現的一個目標。
我們都說過或做過一些傷害孩子的事,都希望重來一次自己絕不會那樣說或那樣做。也許將來我們不會對自己要求這么高,而且重要的是,在盯著那些滿滿的書架時,不要忘記警醒自己內心的匆忙。
我認為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意和良好的道德水平更重要,孩子的善心善舉和我們的愛會幫助他們找到幸福之路。
對父母來說,做到行為得體,有職業道德,愛孩子,然后就享受育兒中的歡樂時刻吧,即使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時刻你并沒有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