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O喜歡題記:10月12日那天,又一位年輕作家、導演去世了,自縊身亡,享年29歲,他叫胡遷。很多人一邊緬懷一邊就目前的圖書市場解說如今的作家現象。有人說起現在的圖書市場,懸疑和愛情似乎成為現在僅存的兩大可以販賣的類型,其余的小說只能靠運氣和機會才有可能被引起注意。
想起以前念書的時候,初中的時候喜歡讀滄月的奇幻,那一段時間奇幻小說很受歡迎,那時候的文學種類很多,有人讀純文學,也有人讀武俠,驚悚、言情、青春小說也很多。現在貌似成為了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很多人越來越不喜歡讀長的東西,所以現在的雞湯文格外泛濫。有個出版人說,好的作者是一定可以浮現出來的,等待的只是時間和機遇,但是這個等待對于無法養活自己的那些追夢者,太久遠太虛無了。
INTO喜歡想起《天才捕手》里有句臺詞:我想起石器時代,每到夜晚,我們的祖先都會圍坐在火堆旁,狼會在黑夜里嚎叫,好像隨時會從草叢中蹦出來,這時就會有一個人開始講話,他會講一個故事,這樣大家就不會害怕了。
這便是故事誕生的意義。
于是INTO喜歡在青年說作者/讀者社群發起了一個話題討論,話題如下:
10月12日那天,有一個作家、導演去世了,29歲,自縊身亡。有人認為這個時代寫作者比往常任何時期都要艱難,有的人說如今有點顏值的鮮肉寫點矯情的日記,就可以出書大紅上綜藝,而真正有思考的靈魂即使無奈放棄某種堅持,凝練出的作品結晶仍然少人問津。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以下是選自社群內青年說欄目作者及讀者的觀點:
@沐王府王府九公子
赫胥黎擔心的問題還是出現了:我們終將毀于自己所熱愛的東西。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的,有態度的創作者一步步都像走在刀尖上,太難了。
@Lee
社會浮躁的大環境讓很多優秀的作家都無法沉下心來安心創作,任何好的作品都需要時間的沉淀或者磨煉。
@貓
有才華的人似乎感受到的痛苦更大,就好像前幾天討論說,又有作者被抄襲,對于閱讀者來說,聲討幾句,無關痛癢,而對于創作者卻會喪失掉創造的熱情,這種侵權會是現金圖書影音的冰山一角嗎?
@兔牙
想到兩句話:
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一時稍閑, 又有貪淫戀色,好貨尋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書?——曹雪芹 《紅樓夢》
當今世界屬于那些情商高的網紅,不屬于智商高的知識分子,因為當今世界對界面友好的渴望超過了對知識本身的渴求。——土摩托
@Frank LIU
在這個時代做什么事情的門檻都低了,但是好東西,還是有實力的人才可以。百家齊放,萬紫千紅,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紅的道理,但是,經典就是經典,其他人的閃爍并不能阻擋厲害人的光芒。
@時安
總覺得現代社會溫飽問題解決以后,大家更多的處于不斷想要滿足自己各種愿望的無止境的追求中。以前的人生活苦,苦中總會感受到甜,活著就是一種幸福。現在的人基本上沒有生存的困難,就開始追求更多的物質。與此相比,那些堅守自己精神世界和靈魂的人反而成了異類。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淺顯好讀的書顯然要比那些從靈魂深處衍生出來的帶著歲月積淀的書要讀的多。但我依然相信,那些有思考的靈魂萃取出的精華一定比快速消費的文化會保留的更持久。
@茴香縈繞
我想可能源于這個時代對于文人和藝術的漠視。關注票子多過于思想,關注變現多過于質量,或者說內容。有一定的粉絲積累,有一些營銷公司做一下推廣,管你是否抄襲,只要你的IP有市場,法律的在保護著作權的漏洞有的人去鉆。有了郭敬明,唐七,流滟紫,還會有越來越多。前段時間我喜歡的作者蝴蝶藍贏了官司,又如何,抄襲她小說的作品依舊被搬上了屏幕,而且直至播完,依舊很多人去奉獻收視率。做壞事的成本太低了,還能受益,利己主義,誰不會?當然,不能說其自殺歸根于這些。但我想,一個人致力成為一個作家或者導演這些文藝工作者,首先,我個人是敬佩的。因為很難熬,作品質量過硬還不算,還要出名,你也喜歡買著名作品,一般意義上代表著不是粗制濫造。其次,大環境,權益保護的缺失,以及別人竊取果實的危機,讓他們心痛和無奈。最后,他們缺乏一個開放的環境,一個可以言論自由,發現新事物,產生靈感的生活。這是我認為他們最為焦慮的地方。總之,他們需要保護,需要認可,需要創意,需要看到自己的價值被實現。
經過深思熟慮的答案雖各不相同,但看得很欣慰。是的,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創作對于作者才會變得有趣,我們也會因為思考使得閱讀更有趣。
以上討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凡評論上榜者聯系into小編領取紅包。當然,如果你也想進群,和我們一起來耍,歡迎加into小編的微信哦。微信號:into219
如果你對寫作感興趣,還可以給我們投稿,歡迎私信我們。
“青年說”是[INTO喜歡]打造的匯聚文創愛好者的特色欄目,歡迎愛好寫作的你加入我們,并向我們投稿,一經取用,你的文章將會在[INTO喜歡]雜志或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并獲得相應報酬哦~
注:圖片來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