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是一個業余攝影愛好者,聽朋友說,城里有一個老年大學藝術團,他們熱愛戲曲藝術,不計回報,送戲下鄉,為民服務,獲得社會高度關注與好評。于是我用相機記錄了他們演出的部分場景,并聽到了關于他們唱戲的原由與故事。
? ? ? ? 保康老年大學藝術團,演職人員一共有30來人。他們經過多年的摸索、排練,自2016年開始,藝術團編創了一系列具有保康特色的節目。2017年,藝術團承擔了縣“兩會”文藝晚會演出任務,上演了反映黨建的《調查》、反映老年人生活的《月下相會》、反映精準扶貧的《扶貧入戶》、警示教育賭博分子的《浪子回頭》等豫劇小品節目。這些節目緊扣時代脈搏,好看又十分的接地氣,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十年來,藝術團的老師們克服多種困難,下農村,到學校,進社區,他們激昂的歌聲在保康山山水水中穿越,村村鎮鎮留下了他們為群眾演出的足跡,把優美的戲曲和貼近生活的小品,送到飄滿花香的田野里。這些年來,在保康巡回演出500多場,送戲下鄉300多場,為10萬人次觀眾送去了精神食糧。
? ? ? ? 我有幸觀看了老年大學藝術團老師們精彩的演出,通過與他們近距離的接觸,在他們身上感受到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 ? ? ? 我的鏡頭就先從花旦李朝英說起。
? ? ? ? 演員李朝英,1978年招錄到保康縣豫劇團,1985年縣豫劇團改制,調入到縣電力公司,從事材料庫管工作。退休后,加入到老年大學藝術團,主要表演戲劇青衣角色。
? ? ? ? 1978年,保康組建豫劇團,急需豫劇方面的人才,縣文化局就派人到南陽地區招納人才。她報名通過考核后,被招錄到保康豫劇團。
? ? ? ? 李朝英天資聰慧,端莊秀美,是花旦演員的理想人選,在劇團她不怕吃苦,與師姐、師妹們起早貪黑,摸爬滾打,兩三年下來,登臺表演,舞臺上一個活脫脫的青衣從此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 ? ? ? 在舞臺演出中,她曾演過的豫劇《朝陽溝》中的銀環,《屠夫狀元》和《乘龍快婿》中的小姐,《啞女告狀》中的啞女,給觀眾留下了永遠的美好回憶。現在她在老年大學藝術團,不僅自己當演員,還當指導老師,她是《鞭打蘆花》的導演,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唱腔都是她自己先唱先做,然后教大家。平時演出的舞蹈、小品都是她負責排練,在劇團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
? ? ? ? 演員羅緒成,酷愛豫劇藝術,前兩年從交通局退休后,加入到老年大學藝術團,他可謂半道出家,早年高中時期是學校文藝尖子,有一定的舞臺經驗與基本功,難得的是他勤奮好學,悟性高,尊當年豫劇團團長、導演杜思華為師,得以高人的指點后,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他和李朝英首場演出的豫劇《朝陽溝》選段《走過道道嶺來,翻過道道梁》, 一炮打響,得到觀眾認可。羅緒成不滿足觀眾的掌聲,到襄陽市老年大學拜趙慧珍老藝術家學習豫劇表演,又到襄陽夜話藝術團跟班培訓。他進步神速,在舞臺上挑了大梁,現成為老年大學藝術團臺柱子,并多次登臺表演豫劇小品。
? ? ? ? 羅緒成老師,在職期間,一直做的是從政工作,當過鄉鎮黨委書記,當過交通局局長,在交通局工作,他兢兢業業,一心謀保康交通事業的大發展。他親率領一隊人馬跑部進京,縱橫省市交通部門,爭取我縣高速公路建設,參與規劃設計,科學布局高速出口,為我縣交通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 ? ? ? 退休后,他為了彌補早年未能從事舞臺戲劇藝術工作的缺憾,加入到老年大學藝術團。他身材魁偉,相貌堂堂,舞臺藝術形象好。他刻苦鉆研,加上聲音洪亮,音域廣闊,表演聲情并茂,他飾演的須生閔員外場場博得觀眾叫好。他還主演過豫劇小品《調查》、《月下相會》、《朝陽溝》、《浪子回頭》等,這些作品深受群眾喜歡。可喜可賀的是,豫劇小品《浪子回頭》獲襄陽市離退休干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文藝調演一等獎。
? ? ? ? 須生的扮演者羅緒成換上官靴,這種靴筒子較長,用青緞子做成,靴子底足足有二寸厚,白色。演員在舞臺上靴底加厚,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其作用是為了增加身高,加重形象,突出身份。不過他說,這靴子重,在臺上時間長了,還真有些吃不消。在舞臺上他們總是把最好的形象給了觀眾,所吃的苦只有悶在自己肚子里。
? ? ? ? 臺上一分鐘,臺下三年功。都說人過三十不學藝,羅緒成就是不信那個邪,已經年過60的他,硬著頭皮學戲曲表演,在《鞭打蘆花》中,一亮相一伸手,一轉身一抬腿,字正腔圓,動里傳神,靜里藏戲,這其中付出的努力與艱辛,又有誰知道。
? ? ? ? 2019年,音樂協會換屆后,羅緒成老師當選為保康縣民間音樂協會會長。
? ? ? ? 演員李和新,1971年他剛滿14歲,招錄到縣文工團,從事竹笛演奏。1977年縣組建豫劇團,他又從事樂隊打擊樂演奏。退休后進入到老年大學藝術團,從事樂隊演奏員與舞臺表演。1985年豫劇團改制后,他先是調入到縣文化局工作,后調入到縣委宣傳部,再調入文化館當館長,后來又調入到水利局工作,直到退休。
? ? ? ? 在老年大學藝術團李和新起先是笛子演奏,后來劇團緊缺表演人員,他就自告奮勇學起了表演。2014年劇團組織演出,總覺得節目有些單一,不豐富,他和老伙計們一合計,現編現演一個反映保康巨大變化的節目《逛保康》,他演的是一個山區老漢,排練總共不到半小時,就登臺演出,好壞上去試一烙鐵,這一試不打緊,他惟妙惟肖的演出,得到了觀眾的喜愛。
? ? ? ? 后來我才知道,李朝英和李和新二位老師,原來他們是夫妻,讓我驚喜的是,李和新老師還是我的店埡老鄉。
? ? ? ? 七十年代末,我在店埡鎮老街讀初中,縣豫劇團到店埡演出,戲臺搭在供銷社平整的百貨大樓工地上,戲臺兩面的木桿上掛著汽燈,把夜空照的雪亮雪亮,人們不顧天氣寒冷,看戲的人還是里三層外三層,觀看豫劇《十五貫》,我鉆過人群,爬到戲臺前,把整個戲看得徹徹底底。直到現在婁阿鼠的形象還在我大腦里跳來跳去,藝術團的老師告訴我,扮演婁阿鼠的演員,已在前幾年去世了,于是感慨良久,人生苦短。我從心里感謝豫劇團精彩的演出,那些活靈活現的戲劇人物,永遠刻在我的大腦里了。
? ? ? 戲曲進校園,除了運動場上的舞臺車,演員更換服飾沒有地方,飾演丑角的李和新老師就坐在舞臺車的梯子上,脫下皮鞋,換上了戲曲薄底靴子。
? ? ? ? 演員宋桂祖,1971年招錄到縣文工團,從事舞臺表演。擅長娃娃生扮相。年輕時表演過豫劇《秦香蓮》玉妮兒,劇團改制后,調入縣文化館工作,退休后加入到老年大學藝術團,從事舞臺表演藝術。
? ? ? ? 演員身上的功夫就在于,拿上道具,就好像到了戲中,隨便一比劃,就如同在表演,一招一式都很傳神。
? ? ? ? 六十三歲的宋桂祖老師扮演的是《鞭打蘆花》中的英哥,看她輕盈的形體,無疑是一個天真爛漫的花季少年。
? ? ? ? 演員楊曉玲,原孫家灣水電站員工,愛好文藝,二00二年,保康首屆歌詠大賽亞軍的獲得者。電站改制后,到莊園肥業公司工作,熱愛戲劇藝術,年近退休,進入到老年大學藝術團,從事舞臺藝術表演。
? ? ? ? 我不懂戲,但我特別喜歡這樣一段話:人生如戲,自己是別人眼里的風景;戲如人生,別人也是自己眼里的故事;戲里的幸福,也許是人生的苦,人生的幸福,也許是戲里的悲傷。
? ? ? ? 楊曉玲是個戲迷,家中母親年老多病,她請長假專職在家侍候老人。家人們都知道她熱愛表演藝術,都幫忙她分擔家務,盡量給她騰出時間去劇團排戲,這幾年在劇團老師的指導下,進步很大,能承擔多種角色的演出。
? ? ? ? 她的扮相,浪漫瀟灑,風流倜儻,感覺是一往情深,眉目間脈脈含情。在小小的山城里恍若是見到了西門大官人,又亦或是相逢了越劇中的柳湘蓮。
? ? ? ? 藝術團老人們在聊天中說,我們原本這些有共同愛好的人,湊合在一起,目的就是利用年輕時學到的藝,大家一起開心的玩玩,總比無所事事打麻將要強的多,沒想到在邱團長的領導下,還玩出了名堂,既有益于社會,我們也感到很滿足。
? ? ? ? 作家張檸說,臉譜,作為一種戲劇藝術表現手法,可以說是中國的國粹。“京劇”以及各地方劇種的臉譜,還有“川劇”的變臉技巧等等,曾經令巴黎人、紐約人眼界大開。演員們臉上色彩鮮艷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撲朔迷離的圖案,粗粗一看,有點像西方現代派繪畫作品。這種藝術符號,幾乎綜合了中華文明的全部精神內核:豐富的想象、神秘主義、抽象與具象的合而為一。
? ? ? ? 難怪有一首唱臉譜的歌詞寫到:沒見過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臉上畫,四擊頭一亮相,美極了妙極了,簡直ok頂呱呱。
? ? ? ? 五位演員都收拾的齊齊整整,在登臺表演《鞭打蘆花》前,站在學校教學樓門口合影留念。
? ? ? ? 演員在后臺換上戲裝后,更加突出了人物形象,加強了劇中人物的個性表現。
? ? ? ? 說起戲裝,老年大學藝術團來的還真不容易,劇團組建后,困難重重,他們先后在省市成功的演出,奪得好名次,得到了縣領導的肯定,為完善劇團裝備建設,解決了資金五萬元。用錢的地方很多,好鋼必須要用在刀刃上,他們用了一部分錢購買了音響設備、字幕機,購置服裝就十分緊張,邱團長他們親自去商家選服裝,談價錢,精打細算,終于置備齊全,現在他們屈指算來,《鞭打蘆花》已演出三十余場了。
他們入戲太深,閑暇之余,沒有閑言碎語,不說家長里短,有一點時間就相互請教交流,力求克服舞臺上的不足,即使有一丁點的瑕疵也不將就。
? ? ? ? 不得不說,演戲他們是認真的。
? ? ? ? 李和新老師介紹劇團來歷時說,2002年,邱克光局長退休后,他一直思考著做點對社會有益的事。在公園里散步時,邱克光看見剛從保康縣光千水泥廠退休的王德禮在八角亭里彈奏秦琴。邱克光將自己的二胡拿了出來,與王德禮合奏,兩人十分盡興。從此,兩位老人就相約在公園里彈琴。很快引起了不少老人的注意,在八角亭合奏音樂的人越來越多。
公園亭子內的排練場地不夠用了,邱克光就到縣體育場租了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供大家排練。以后隨著人員不斷增多,他們租用步行街紅舞鞋歌舞廳,最終租到縣衛校的一間大房子落腳,年房租費3000元,還有水費、電費等,都是邱克光自掏腰包先墊付。長期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邱克光與嚴顯良、王德禮商量,決心把樂隊推向市場,聯系演出,300元、500元的演出,只要不貼本,他們都接活干。他們承接的最大一場活動是神藝公司生活館開業。生活館老板要求從上午8點開始,到晚上9點結束。為了打響頭一炮,演員們使出全身解數,器樂合奏、器樂獨奏、舞蹈、吹打、表演唱、獨唱、小品等輪番上演。表演節目30多個,內容豐富多彩。老板大為高興,演出結束,主動當場支付樂隊1.6萬元,成為樂隊的第一桶金。在樂隊基礎上2008年申報成立了保康縣民間音樂協會,2O14年并入縣老年大學,冠名老年大學藝術團。
? ? ? ? 老年大學藝術團這一幫人,他們一年百分之九十的時間聚在一起,一起吹拉彈唱,一起研究創作戲曲小品,一起送戲下鄉,聽林間悠悠的鳥鳴,看山間燦爛的云霞與落日,他們把人生最大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 ? ? ? 送戲下鄉,藝術團每演一場縣里按規定給一定的補貼。嚴顯良老師介紹說,到偏遠地區演出當天趕不回來的,團里還要補貼住宿費和生活費。
? ? ? ? 老年大學藝術團一路走來,著實不易,有艱難也有曲折,有苦也有樂。李和新說,剛組建的那幾年,團里收入少,錢劃拉不開,大家能拿出來的就盡量拿出來,幾乎所有的傳統樂器,都是他們自己購置的。有時候印個曲譜,買個音響電線什么的,都沒有錢,老師們就自己掏錢去弄,看起來都是小錢,日積月累,付出也不小,更何況這些老人們都是退休人員,家里都不是特別富有。
? ? ? ? 在熊繹中學演出那天,李朝英老師頸椎病發作,身體極不舒服,上臺前,反復用手按摩脖子,她還是堅持把戲演完。藝術團都是老人,平均年齡在62歲以上,到這把年齡的人,哪個沒有個病和痛的,他們都知道,一臺戲的成功演出,就像自行車的鏈條一樣,隨便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不能運轉了。可想而知,這些年他們送戲下鄉,每個人不知克服了多少各種各樣的困難,從來沒有發生過掉鏈子的現象,我特別敬佩這些年過花甲的老人,他們身上的精氣神,是我學習的楷模。
? ? ? ? 下鄉演戲,雖然苦,每次看到鄉親們高興的神情,把劇團的人員當親人對待,一切吃苦都是值得的,心里也是舒坦的。嚴顯良老師講了他們送戲下鄉到偏遠的寺坪李家灣村,受到鄉親們愛戴的故事,嚴老師說很讓他感動。
? ? ? ? 今年九月份,藝術團送戲下鄉到寺坪李家灣,李家灣村與房縣交界,屬于偏僻的鄉村,山道彎彎,曲曲折折,從城里出發,需要兩、三個小時,才能到達。藝術團表演的節目是《鞭》劇,全體演職人員一如既往以飽滿的熱情成功演繹了這臺戲,鄉親們從四面山上趕來觀看了節目,原計劃演出結束返回城里再吃晚飯,沒想到村支部書記代表鄉親們硬留劇團人員吃飯,村干部說,鄉親們知道劇團人多,村里也沒有招待費開支,就自發的從家里帶菜,有拿洋芋的,有砍白菜的,有剛打好的熱氣騰騰豆腐,有提臘肉的。鄉親們的熱情,感動了全體劇團演職人員,劇團人員推辭不過就留了下來,鄉親們還沉浸在劇情中,久久不愿離去。有個老鄉說,李家灣有三十八年沒有這樣演過戲了。
? ? ? ? 在歇馬沮源村演出結束后,演員們看到村民菜園里的蔬菜好,想買一點帶回城里吃,村民自發的送菜給劇團的人,還有送雞蛋的,經過多次推讓,村民才勉強收下他們的菜錢。村民們說,從來沒看到過這么感人的戲,他們從內心里感謝老年大學藝術團的演職人員精彩的演出。
? ? 樂隊板胡曹紅旗老師對劇團的發展與延續有些擔憂。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樂隊與演員現在湊在一起,還玩得轉,要是演不動、拉不動吹不動了,就沒有人來接替,在基層專業人員實在太少了。二一個是每次出去演出,那些笨重的音響設備,上下車都是自己搬運,有個音響兩三百斤重,現在使出全力還勉強弄得動,再過兩年,年齡越來越大,器材都搬不動了,劇團的運轉就難以為繼。
? ? ? ? 每次外出,劇團的男演員們都要去倉庫搬音響上車,他們都相互照看著、心疼著,不斷的提醒伙計們,要慢點再慢點,生怕哪位閃了腰,因此會影響演出。
? ? ? ? 邱團長現在最大的愿望是更換重量輕效果好的一套音響設備,他們已給相關部門做了匯報,爭取得到縣里的支持。
? ? ? ? 老年大學藝術團是一個團結合作的團隊,“團結、奉獻、紀律、創新”成為劇團的一種精神。
? ? ? ? 《鞭打蘆花》劇情感人,舞臺效果好,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 ? ? ? 熊繹中學演出的那天,觀眾紀律空前的好,鴉雀無聲,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看的津津有味,看到動情處,好多學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熱淚。
? ? ? ? 老團長邱克光,原輕工業局工作,擔任過副局長,退休后,在他的帶領下,組建民間音樂協會和老年大學藝術團,他還是縣乒乓球協會副會長,運動健將。邱團在樂隊從事二胡演奏。說起他,話就長。他德高望重,為人謙和,胸懷坦蕩,是老年藝術團的領袖,也是老伙計們心中的靈魂人物。劇團的演員們說,沒有他,大家聚不到一起,沒有他,老年大學藝術團也做不出這么大的成就。
? ? ? ? 2016年,老年大學藝術團接到縣里的任務,要他們到省里參加“文化力量、民間精彩”活動比賽,當時很多人都不在保康,曲珍惠在北京、李祖芳在廣州、嚴顯良在鄭州、李朝英在襄陽,邱團長一個電話,大家立馬回到保康,路費自己出,人員到位后立即開始排練他們自己創作的《稲場鑼鼓》。在武漢演出期間,遇上最寒冷的冬天,零下十幾度,21人的表演隊伍,感冒了十幾個,組委會根據情況,不同意他們登臺表演,怕達不到預期演出效果,邱團長再三與組委會協商,懇求上臺,組委會被他的真誠所打動,同意給他們這個機會,為了演出效果,上臺不犯迷糊,沒有一人吃感冒藥。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家第一時間把消息告訴給自己的家人朋友,分享喜悅。王德禮說:“我沒想到一個土八路,還能登上省藝術殿堂,此生足矣”。
? ? ? ? 在藝術團雖說邱克光是團長,演出還擔任二胡伴奏,其實他是個長班上的人員,用我們土話比喻,他就是一個聽用。在演出時,隨便需要什么他就得頂上去,不出字幕了喊邱團長,電插頭脫節音響不響了,也要喊邱團長,總之劇團事務的一切運轉,樣樣都得有他。說他是靈魂人物,一點都不過分,他能包容大家,關心大家,始終把大家的心融合在一起,不管再苦再累,大家也愿意跟他一起唱,一起樂。
? ? ? ? 2019年度,邱克光這位文化老人,因傳承戲劇文化和發展保康乒乓球運動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襄陽市市委組織部、老干局授予“襄陽市十佳風范長者”。
? ? ? ? 司鼓嚴顯良,七十年代初招入縣文工團,77年調入到縣農業銀行工作,一直到退休,進入到老年藝術團。嚴顯良老師是專業的打擊樂手,他是一個多面手,會吹嗩吶、單簧管、薩克斯,會彈電子琴,他懂創作,主創的《稲場鑼鼓》節目獲襄陽市一等獎,獲湖北省三等獎。
? ? ? ? 他所從事的司鼓在整個樂隊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既負責整體的節奏,又負責演員與樂隊的合作配合,演員的唱、做、念、打都依據他指揮的節奏進行。同時又是整臺戲的領導者,控制著演員的表演節奏,指揮著樂隊的文武場。嚴顯良老師具備演奏技術及掌控能力,為觀眾呈現出完美的作品。
? ? ? ? 嚴老師是整個樂隊的核心。
? ? ? ? 板胡演奏曹紅旗,早年也在豫劇團工作,從事專業板胡、二胡的演奏。豫劇團改制后調入文化局,后調入組織部,又調入武裝部,最后又調入工商局,擔任副局長,退休后進入老年藝術團。他演奏的豫劇板胡高亢、強烈、明朗、穿透力強,有鮮明的色彩,在樂隊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 ? ? 曹紅旗不僅擅長二胡,對民族弦樂也有一定駕馭能力。他在縣劇團曾擔任過學員班老師,培養的學生中有的被中央音樂學院和武漢音樂學院錄取,后來并擔任了音樂學院領導職務,成為音樂專家。演員們說:“沒有 曹老師培訓樂隊,就沒有今天的《鞭打蘆花》演出效果。”
? ? ? ? 中阮王德禮,原縣光千水泥廠工會主席,多才多藝,懂音樂會書法,退休后在家研習書法,他用小楷完整的抄寫了《紅樓夢》和《金瓶梅》,裝訂成冊,欣賞過的人無不驚嘆,如今王老師已是七十多的人了,每場演出,都有他的身影。
? ? ? ? 三弦張景義,他的經歷與李和新差不多,他們是一個文件招錄進去的,劇團改制后,他調入到縣委黨校工作,退休后進入到老年藝術團。
? ? ? ? 樂隊琴聲悠揚,鑼鼓陣陣,梆子聲聲,調動著臺上演員和臺下觀眾的情緒,好戲就要開鑼了。
? ? ? ? 大幕拉開,演員登臺,臺上唱腔激昂,臺下寂靜無聲。
? ? 縣委書記張世偉同志在老年大學藝術團節目獲獎文件上批示“成之不易,熱烈祝賀,繼續努力” 。
? ? ? ? 每一次成功演出,都有他們艱辛的付出;每一次場下的歡笑,都有他們傾心真情的演繹;每一次演出告別,都會有新的開始。
? ? ? ? 老年大學藝術團“戲曲進校園”活動,獲得學生的普遍喜愛和積極參與,為廣大學生打造一個更好地親近藝術、聆聽專業、提升藝術素養、感受藝術魅力的平臺。
? ? ? ? 人們常說,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我想,這大概是對老年藝術團最精準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