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表妹今年大學畢業,回老家后,依靠家里的人脈,找了份不錯的工作。工作了大半年,她一回家就對工作各種抱怨,滿腹牢騷。她不想繼續再工作下去,想辭職,但是又怕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害怕可能無法再找到待遇這么好的工作。她的內心是掙扎的,一方面不想繼續這份工作,另一方面又不確定辭去工作自己能否找到更好的工作。她很迷茫,問我該如何選擇。
其實,表妹現在的工作狀態,我經歷過,你也經歷過。我們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每一天都渾渾噩噩,卻又不知前方的路該如何繼續。我們很想能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是一個人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更不要提,我們其中有一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喜歡的工作究竟是什么。
02.
工作,是一道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選擇題。稻盛和夫原本也像我們這些小青年一樣,愛好廣泛,無法將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但是他卻做到了漫長的50年里一心一意專注于工作!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稻盛和夫給我們的答案是:那是因為我付出了努力,我讓自己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只要喜歡上自己的工作,那么工作便不會那么讓人疲倦,再累都覺得它可愛。就像談戀愛的時候,兩個人傻傻地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上幾個小時,都不會覺得累。可是要喜歡一份本來自己就不喜歡的工作,真的是一件太過困難的事情了。我們都懂得要“熱愛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當做樂趣”,說是容易,但是真要做到,那真是難于上青天。
03.
稻盛和夫在《干法》第二章中,跟我們分享了他自己如何從不喜歡工作,到愛上工作的經歷和方法。稻盛和夫說: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既然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機會渺茫,那么我們能做的選擇就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至于如何喜歡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稻盛和夫結合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喜歡上自己工作的方法:
①改變心態
當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滿腹牢騷,各種不滿,我們對工作便會敷衍了事,因為我們的不認真態度,使得工作的質量不高,導致被領導批評。領導的指責會讓我們遷怒于工作,從而更加厭惡自己的工作。這將是我們工作陷入惡性循環。
稻盛和夫告訴我們,只要改變“心態”,每個人周圍的世界就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他努力說服自己,“埋頭到工作中去!”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熱愛工作,但至少先讓自己必須將工作的厭惡情緒從心中消除。
就像我們大學畢業,如何能找到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都不能不算是一種幸運。大多數人大學畢業后,都只能從自己并不喜歡的工作開始自己的職場生涯。但問題是,多數人都是抱著勉強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極態度。
要把自己的工作當成自己的天職,這樣的心境非常重要。如果還一直覺得“工作是我不喜歡的,是別人要我做的”,就無法從工作的“苦難”中解脫出來。
幻想一份自己稱心如意的工作,不如努力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腳踏實地,從眼前開始。一心一意埋頭工作,自然而然就能獲得能量。有了能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獲得大家的好評。獲得好評,就會更加喜歡工作。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②做好眼前的工作,迷戀上工作
改變好心態之后,稻盛和夫的第二步就是決定傾注全力把眼前的工作做好。這是為了“喜歡工作”而做的努力。他被指定去研究陶瓷的新材料,但他幾乎不具備與新型陶瓷相關的基礎知識。決定傾注全力將眼前工作做好的稻盛和夫,第一步就是先去大學圖書館尋找有關的文獻資料。
那時候并沒有復印機,他翻閱了過往的行業期刊和學術紀要,發現重要的內容就立即抄寫在筆記本上。即使囊中羞澀,他也堅持購買研究需要的書籍。總之,一切都是從獲取最基礎的知識著手的。
然后,他根據這些資料開始做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再去尋求新的理論解釋,然后再做實驗。他為了喜歡上工作的行動便是不斷反復這種細致而踏實的過程。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不知不覺被新型陶瓷的魅力所吸引。
他從開始有一半強迫自己,然后變得積極主動,最后喜歡上這項研究,再后來明白了這份工作所包含的重大意義。“天職”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親自制造出來的。
對于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辛苦也無怨言,也能忍受。而只要忍受艱苦、不懈努力,任何事情就都能成功。稻盛和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到了“不喜歡自己工作”到“喜歡自己的工作”的轉變,并堅定地認為,喜歡自己的工作——僅僅這一條就能決定人的一生。
③為工作注入新動力
稻盛和夫認為,要做出成績,就必須運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力去喜歡工作,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所以,他強調必須要從工作中尋找快樂。他的經驗是,當研究工作進展順利時,就直率地表達出快樂;當研究成果收到別人的夸獎時,就要誠摯地表示感謝。繼而將這種喜悅和感動當作精神食糧,然后繼續投入艱苦的工作。
他也希望我們在工作中為自己的小小成功感到欣喜。要抱有一顆善被感動的心,要誠摯地對待生活。把感動帶來的能量當作動力,更加努力地工作!這就是在漫長的人生征途中頑強生活的最好方法,也是稻盛和夫不渝的信念。
④成為“自燃型”的人
稻盛和夫指出,人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點火就著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
稻盛和夫提出,想要成就某項事業,就必須成為能夠自我燃燒的人。要成為“自燃型”的人,在熱愛自己工作的同時,必須持有明確的目標。所謂“自燃型”的人,就是從來不會等別人吩咐了再采取干的人,而是在別人吩咐之前就自發去干的主動積極的人。
要想將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讓工作順利進行,就必須成為熱愛工作的“自燃型”的人。這樣的人工作上可以取得卓越的成功,人生也會更豐富多彩。
04.
如果你還沒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你辭職的話還沒有更好的去處,那么對于現在的工作,我們不要急著放棄,也不要無謂地抱怨,試著去改變自己的心態,認認真真、孜孜不倦、持續不斷地做好眼前的工作,讓自己的工作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或許我們真的會像稻盛和夫所說的那樣,制造出自己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