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朋友圈開始刷屏微信公開課pro版活動鏈接,大家紛紛曬出自己2015年微信成績單,隨之而來的便是謠言和辟謠;昨天,微信公開課在廣州舉行年度大課,隨后,張小龍的首次公開演講稿開始在朋友圈瘋傳;今天早上,打開微信,看到百度貼吧因為把“血友病”貼吧賣掉而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移動互聯網社交時代,信息的傳播和擴散早已超越人類過往歷史的任何一個時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你是誰,你做的什么樣的產品,以及,你在用什么樣的態度做產品,都無法蒙蔽數以億計用戶的眼睛。
張小龍在他的首次公開演講中,提到的第一個觀點就是用戶價值。他分享了亞馬遜CEO貝佐斯的一個觀點:善良比聰明更難。
同樣是社交類產品,微信是即時通訊,百度貼吧是社區。從2003年上線至今,百度貼吧將近13歲,十幾年的運營,已經讓貼吧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從bbs浸淫下的70后,到blog時代的80后,再到微博盛行的90后,再到當下廣場舞熏陶中成長的00后,可以說,貼吧在每一個時代都在影響著時代中最活躍的一批年輕人。
同樣對年輕人有重要影響的,還有前兩天被刷屏的快播。直播中檢方的表現存在很多槽點,這讓段子手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于是,在網絡世界里,一邊倒的聲音都在支持快播。拋開具體的案情不談,在大眾心理學中,民眾更愿意把支持的一票給到弱勢一方。只是,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快播這種打法律擦邊球的產品很難得到官方的認可。
毫無疑問,快播作為一個極具爭議的產品,滿足了用戶側極大的需求,但卻很難獲得政府的認可。因為互聯網本身模式的新穎性與不可控的特性,法律規范會給予產品一定的自留地,讓產品野蠻生長,只是這樣時間窗并不會太長。
就像辯方所說,技術無罪。同樣,產品本身也無罪,只是在團隊運營和用戶使用的時候,觸碰到了法律的高壓線。當然,在法律上,自然法學派會認為“惡法非法”,實證主義法學派認為“惡法亦法”,這樣的討論只在學術討論上具有一定的意義,實踐中,法院還是會依據現行法律和證據定罪判刑。善與惡,只會留在你的心里,留在朋友圈瘋傳的段子里。
法律有法律的審判,道德也有道德的立場。
同樣是互聯網下的一批用戶,對于百度賣貼吧的行為,他們就沒有那么仁慈。百度的商業化之路被詬病已久。搜索競價排名本也無可厚非,只是當競價排名的客戶里充斥著劣質甚至虛假合作方的時候,就已經危及的用戶的切身利益。百度貼吧作為社區類產品,是用戶針對于某一個領域進行討論和交流的聚集地,合理的商業化或許可以讓社區成長的更為繁榮。但當社區是醫療、疾病類型的時候,很有可能你會相信里面一個帖子所言,去到一個劣質醫院,最終醫治無效甚至還會失去生命的時候,百度作為一個平臺,對于合作方資質審查不嚴,是有推卸不掉的連帶責任的。
當然,比百度做的過分的還有許多公司。無論的線下食品安全問題還是線上的互聯網黑產,在金錢面前,許多人利欲熏心,毫無善念。
因為恰好趕到這個時間點,再看看微信產品的價值觀。張小龍說,“讓商業化存在于無形之中”,他認為,好的商業化應該是不騷擾用戶,并且只觸達需要觸達的那一部分用戶。
許多人說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沒錯,看看數據,微信的月活用戶6億+,手機百度的月活也有2億+。對于產品側來說,這些流量就是變現的基礎。張小龍坐擁流量第一的寶座,卻顯得更加保守:“我們希望微信能做很好的商業化,但它不是基于騷擾的、基于流量變現的商業化。”
微信在商業化上的小心翼翼有目共睹。微信直到5.0版本才開始上線游戲中心、微信支付和表情商店。為了保持良好的用戶體驗,不惜把訂閱號折疊,讓服務號一個月只能推送四次消息,滴滴、電影票、大眾點評等等入口被隱藏到二級菜單。對于微信朋友圈廣告,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小龍在辦公室里抽了一夜的雪茄之后,給出這樣一個文案:我們試圖做些改變……后來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大家都在瘋狂的曬自己收到的是寶馬的廣告還是可口可樂的推送。
無論是在產品形態演化還是商業化之路,微信保持了一貫的克制。在一切都追求多、快、大的環境之下,在一切都唯KPI馬首是瞻的時代,克制,不作惡,似乎變得很難。
流量是搖錢樹,也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是捧在手心的潘多拉魔盒。《法華玄義·一》里寫“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圣。“
這也就是亞馬遜CEO杰夫-貝佐斯所說的,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