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今讀157】快樂工作是一種信仰
【原文】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解讀】前后兩句重復,強調了又再強調,孔子毫不吝嗇對大禹的贊美。間(讀見,挑剔),對禹,想挑毛病都挑不出來。為什么呢?說了三條,菲飲食,惡衣服,卑宮室。也就是吃得差勁,穿得粗糙,住得簡陋。這是對食穿住這些物欲非常克制,或者是根本不在意。而重點是,自己吃得差,祭祀時的貢品卻很豐盛。鬼神是民眾共同供奉的祖先,是精神支柱,敬鬼神就是為民眾祈福。穿得差,祭祀時的禮服(黻,讀扶,祭服)卻很莊重華美。著正裝出席,這是對先王的敬重。住得差,卻把精力都放在興修農田水利(洫,讀敘,深溝),讓百姓們住得好。這是所有為政者的精神和榜樣,用毛澤東同志的話說,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放在企業中,這樣的職業經理人以員工為本,對上司忠誠,對事業熱愛,是所有企業都渴求的。
【實踐應用】
大禹的這種職業精神獲得了孔子的極力稱贊,相信任何一個組織,都希望有這樣的一個職業經理人。希望、感嘆和羨慕是毫無意義的,真正有價值的是行之有效的思考。所以我們重點要思考的是,為什么大禹能做到這樣?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依德, 將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遵循快樂原則,盡最大努力滿足本能欲望。 自我則遵循現實原則,為不違反現實中存在的規則而影響自身生存和發展,自我在一定程度上克制本能欲望。超我則是一種理想狀態,掙脫了本我的驅使和自我的束縛,它脫離了為自身考慮的思想模式,是對社會,世界乃至宇宙的一種終極關懷。
我們先來問一個問題,大禹工作這么累,吃、穿、住都那么差,那他開心嗎?人的所有行為都有內在的動機,通過行為產生的結果來滿足某種需要。大禹的行為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一以貫之的,不可能是欲望的驅使,也不可能是道德的克制,拿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說,他超越了自我,進入了超我的狀態。他是靠信仰活著,靠信仰去指導自己的行為,在自我價值實現中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 換句話說,只要找到了我們為之奮斗的理由,再苦再累也是快樂的。如果在企業中,我們也給員工這樣一個理由,大家都用最好的狀態,最高的熱情投入工作,同時又都是積極快樂的,企業可能不發展嗎?這個理由我們姑且稱之為“企業信仰”。
IBM前董事長小托馬斯·沃森曾說過:“任何一家企業為了謀求生存和取得成功,都必須擁有一套健全可靠的信念,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各種策略和各項行動方案。我認為,在企業獲取成功的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恪守這些信念。”
被譽為“世界第一CEO”的通用電氣公司(GE)前總裁杰克·韋爾奇,也非常重視打造企業信仰。據稱,記者曾采訪過GE的一名員工:“你們靠什么成為美國乃至全世界都仰慕的企業?”員工回答:“我們依靠的是全體員工對企業的信仰,對企業領導韋爾奇的信仰。”
?????? 企業信仰可以分三個層級:
一、基本信仰——賺錢。這是所有員工通用的、共性的信仰。企業的天職就是為了追逐利潤,員工的第一需求就是賺錢。基于這個信仰,我們就應該思考企業怎樣才能賺錢,思考戰略,思考核心競爭力。基于這個信仰,我們就應該思考企業業績增長,利潤提升后,員工工資和福利如何能隨之提升,思考人力資源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上下同欲的一個重要立足點是因為水漲船高,鍋了有了碗里才有。但很多公司是沒有建立這個信仰的,公司是老板的,員工就是來拿點工資混日子的,沒有想法,不愿學習,那是因為失去了最基本的驅動力。
二、高級信仰——自我成就和集體榮耀。獲得金錢和物質能帶來滿足感,但不能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感。很多人說我要賺錢,有了錢以后呢?金錢不是唯一的追逐。完成一件有挑戰性的工作,獲得上級或同事的信任等,都可能帶來內心的成就感。在競爭中擊敗對手或成為集體的榜樣等,都可能帶來集體榮譽感。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大邊豐富激勵手段,建設更多的宣傳渠道,樹立起成就感和榮耀感,以個人品牌為榮,以企業集體為榮。
三、終極信仰——利他精神。在金錢和榮譽的基礎上,快樂工作的終極信仰是利他。當人們為工具理性所擺布,無限追求效率和功利時,一定會消解人作為社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達成階段性的目標后,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利他是充分認識到我們的活動對于公司、對于客戶、對于社會甚至是對于自然和一切環境的價值貢獻。在商業活動中,不管對待內部客戶還是外部客戶,我們都能以“塑造客戶價值”(參見具體課程)的出發點和方法論指導具體的工作時,很多問題將不復存在,同時,方向、方法、流程、標準都會發生變化,從而引領企業運作在良性循環的軌道上。
企業信仰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企業家是企業信仰的第一責任人,是打造者和布道者,同時也是第一恪守者。松下公司對“和平、幸福、繁榮”的信仰,GE公司對六西格瑪工具和“數一數二”戰略的信仰,蘋果公司對創新和“創造客戶需求”的信仰,英特爾公司對“摩爾定律”的信仰,華為公司對“以客戶為中心”的信仰,都是企業家大力倡導并成為組織行為的。
馬云曾說:“員工自我激勵源于企業文化,而大企業的這種激勵文化是從最初就開始建立起來的”。不能到大了以后才開始講文化,到了中型企業才開始講制度。第一天當老板,要培養的就是一種文化,才有可能把企業做大,大了以后,文化才有作用。”
快樂工作是一種信仰,如何讓這種信仰在組織中落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是每個領導者都應該重點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