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君雨
斑彩美妙的畫卷
閉上眼,思維里浮現——
一支畫筆,一屜水粉畫料,明亮的畫室中,這個畫板上的東西更顯得格外搶眼:藍色的海底,遨游在深海的魚,安靜的環境,像能夠聽見的蛙叫、蟬鳴,縈繞飛舞盤旋的蜻蜓。一系列貌似毫無關聯的事物,構成一幅色調奪眼、輪廓分明的意象畫卷。
那是一段從南京到貴州的旅程
這一路,翻山越嶺,經過所有的喧嘩、自然、河流、山川,讓人內心感受到那種只能意會的美,于是,在意境的幫襯下,迸發靈感,把人與自然的關系、大大小小、局部與整體,都獨立、細化出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構成形式,在思維里凝結成一幅絢爛的畫卷。
結合自然的和諧孕養,大膽采用與眾不同的自然元素,通過對色彩的提煉,勾勒顏色的協調性,增添畫面的耐看性和聯想性,于此,當這幅傾注了大量精力和無限意想的畫作在腦中浮現時,對于一個欣賞藝術的旅者而言,無不具有獨特的記戀意義。
藝術雋養的和諧
畫板上的蛙鳴、蟬叫、蜻蜓、魚等自然生態,配合恰到好處的意境,將所有東西與自然融在一起,凸顯總體與自然的關系,這幅在腦中呈現的畫面就像是一部相機,將經過的繁華,自然生態,山川險阻,慢慢的在腦海之中表現出來,將創作的靈感,情愫的流露應用和表達得淋漓盡致。
而從另一個角度端詳,思維里浮現的畫作又神秘、詭異,飄逸又極具浪漫色彩,這段征途,像是記錄一個真實寫照:明朝朱元璋時期囤軍,正是一路向西,飛的、走的、飄的,盡皆涵蓋,將自然挖掘出來重新通過語言梳理成為新的繪畫符號,并以主觀的方式處理,形成這一獨特畫卷。
最觸人深處的藝術往往是走進人心的意境
通過意境強調人與自然交叉的一種互動關系,傳遞一種人與自然合為一體的和諧聲音。興許,藝術人所追求的,是站在人類的角度,去觀察和反映這個社會歷史和人性的變遷,更深層一點來說,是人類看待自然或者說周遭環境的態度和做法,藝術之美即是反映這一現象的載體。
誠然,正如一位藝術家所說:“藝術是藝術家的第二語言,沁潤著藝術家的人生體悟。”而一個用思維欣賞藝術的旅者,興許就是那樣,以藝術思維為精神靈魂,創造和呈現人與自然、歷史變遷獨有的精神內核。這是一種人生經驗,亦是一位欣賞藝術的旅者一如既往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愜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