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是一門解釋、預測人類行為的科學。
作者: 謝曼殊
首先一個問題:社會心理學是干什么的?
假設這樣一個環境:你在擁擠的地鐵上,好容易面前有個空位正要坐下,結果邊上一姑娘硬擠過來,搶了你的位置不說,嘴里還不干不凈的。
在你的角度上,肯定覺得這姑娘神經病,沒事找抽??扇绻驹诠媚锏慕嵌饶??也許她今天失戀又失業,萬念俱灰;也許那位置本來是別人讓給她的,卻被你占了地方……
你對‘她坐下’這件事做出什么行為,取決于你怎么解釋它。
你覺得這姑娘就是神經病,可能你就回一嘴巴子,接下來可能就開始撕逼了。
如果你有同理心,能稍微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說不定這就是一場緣分的開始。
周圍人是怎么看待你們這件事呢?從你的朋友嘴里傳出去的話,可能是‘我朋友跑了一天業務累得要死,上公車還被人搶座,那神經病女人還滿嘴噴糞?!?/p>
而從那姑娘的朋友,看到的也許是‘我閨蜜剛遇見個流氓,在公車上色瞇瞇盯著她胸口不放,還搶座!一大男人跟個孕婦搶座你敢信?’
事情不在于發生了什么,而在于你是怎么傳達的。
社會心理學的魅力也正在于此,通過學習可以更好的解釋和預測個人行為,運用在寫作方面,對于塑造角色性格實在是大有助益。
《社會心理學》第11版是一門研究人們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響,以及如何與他人相互關聯的科學。
我們的行為被社會環境、個人的態度和性格、天性這三個方面共同作用,并由價值觀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能感覺到它是由于沖動(下意識的反應)or理性(批判性思維)產生。
我們的社會行為不僅取決于客觀環境,還取決于我們如何對其進行解釋。是什么真正促使了我們的行動?每個人都對此好奇,并想要解釋歸因。
運用社會心理學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我們的行為,雖然這些解釋在人們看來仿佛正是‘常識’。而我們需要的正是區分真正的預測與后見之明(我早就知道了)。
《社會心理學》第11版將從態度與信念、從眾與獨立、愛與恨這三個方面來對社會心理學進行詳細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