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上海一名漫畫家在出租屋內意外去世。
生前已經出版2部作品的她,前途被業內人士十分看好,作品也經常出現在榜單前幾名。
可惜因為行業的原因,長期不規律的作息和巨大的壓力,終究還是把年紀輕輕的她壓垮了。
明天和意外,我們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
也難怪90后都開始立遺囑了。
甚至00后也開始加入立遺囑的大軍。
熬夜、脫發、胃疼、脊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這就是很多90后最真實的寫照。
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也介紹說,這個立遺囑的90后群體,主要來自企業白領、程序員、律師和保險等相關行業的未婚人士,他們普遍工作壓力大。
除了各種支付密碼,甚至連社交媒體、游戲的賬號也一并寫入遺囑,算是很認真、很正經地在交代后事了。
立遺囑、提前把各種支付密碼交由父母,并不是一個開玩笑的決定,而是真的擔心自己哪一天出意外。
可很多時候,壓垮年輕人身體的有生存壓力,也有他們不懂得節制的欲望。
《2018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84%的90后存在睡眠困擾,90后比老年人面臨更加嚴重的睡眠問題。
除了工作和學習上的壓力,很多人真的就是單純習慣性熬夜。
好不容易下了班,有自己的自由時間,一想到如果下了班早早睡覺,第二天一睜眼又開始了工作,那活著有什么意思。
抱著這種想法,很多年輕人敷著最貴的面膜,熬著最長的夜。
熬夜追星、追劇、打游戲、看小說、逛淘寶、逛微博......上班壓抑了一天的欲望,在手機里的網絡世界得到釋放。
之前微博上一名叫@卡卡Prancil 的網友分享了自己差點猝死失聯9天的經歷。
沒有任何征兆和劇烈的碰撞。
之后去了醫院,CT掃描結果顯示腦內多處出血,醫生猜測是腦動脈瘤破裂,直接下了病危通知書。
不幸中的萬幸,打完止血針后做了更細致的CT檢查,發現主血管沒有出血,是多處毛細血管出血。
即便逃過一劫,接下來的后續治療也是相當折磨人。
這位博主平日里的作息其實跟大部分人沒什么區別,工作日經常加班到10點,玩玩手機就到1點了。
周末一覺睡到12點,只吃2頓飯,晚上2、3點才睡,再加上長期缺乏運動,終于把身體拖垮了......
這并不是個例。
在另一個網友熬夜熬出心梗的微博底下,網友們的評論更是讓人觸目驚心。
熬夜猝死的新聞近年來也是越來越多。
浙江一位27歲媽媽深夜玩手機猝死,第二天早上被家人發現時,眼睛還盯著淘寶頁面,身體已經沒有了溫度。
年近12歲的小姑娘在網吧通宵兩天后猝死。
之前因在停尸房叫外賣而上熱搜的網友,看到停尸房的這一幕不禁發微博提醒大家少熬夜。
短暫的快樂根本不值得你用健康去交換。
我們身邊經常有太多迷惑行為大賞。
比如,一邊朋克養生,一邊管不住嘴甚至暴飲暴食;
周五中午吃著減肥沙拉,晚上不吃飯,周六就開始喝著奶茶、吃著大餐、半夜十二點還在擼著串;
明知道吃了冰會姨媽痛,還沒忍住買了一個新出的冰激凌;
上一秒說著要減肥,下一秒就來一句“吃完再說吧”......
美食的誘惑力真的太大了,辜負對象也不能辜負美食。
就像一個網友分享的經歷一樣。
他喜歡吃又咸又辣的重口味食物,燒烤油炸類的也經常吃,慢慢的,他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能吃辣了。
從吃辣后偶爾會拉肚子變成最后一吃辣就必拉肚子。
即便身體已經發出了警告,他還是一如既往地不知收斂,肚子正疼著時,都還要繼續吃著垃圾食品。
還有一位浙江余姚一32歲姑娘,因工作不順心辭職后,隔三差五地和好友吃宵夜,最多的就是燒烤。
平均每周要去4次,每次必喝酒,經常都是白酒啤酒一起下肚,凌晨兩三點才回家。
4個月下來,她狂長十幾斤,人也越來越疲勞。
直到有一天腹痛難忍,去醫院一檢查CT顯示急性胰腺炎伴周圍廣泛滲出、腹腔積液,確診為急性重癥胰腺炎,并且出現肝腎功能衰竭。
她的病情迅速惡化,第二天不得不轉去市醫院,急診科、重癥醫學科、消化內科、肝膽胰外科醫生多學科合作搶救才幫她撿回一條命。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很多人就是這么一步步把自己作胖、作出病、作進醫院,甚至作死的。
心情不好怎么能不去擼串喝酒,奶茶店新出了的聯名款一定要去喝,壓力大了靠暴飲暴食治愈,肥宅水死都戒不掉啊......
這些高糖、高鹽、高油、高脂的食物,卻只能帶給人短暫的味蕾刺激。
控制不了口腹之欲,只有源源不斷的健康問題。
記得之前網上有一份數據,90后的平均存款是815元,存款少的同時,負債更驚人。
根據匯豐銀行發布調查顯示,90后負債總額接近22萬億元,也就是說,90后人均負債12.79萬元。
除了工資低,這些數字的背后,更多是一個個填不滿的消費欲望。
就像網上的那個段子所說:
十月的工資交給雙十一,十一月的工資交給雙十二,十二月的工資交給元旦,一月的工資交給春節......
一年下來,錢就這么不翼而飛,賺得越多,花得也越多。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多少人都窮到吃土了還控制不住購物欲。
為了買買買,拼命加班賺錢往上爬,承受越來越大的經濟壓力、工作壓力,焦慮、失眠、禿頭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直至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更甚者,把自己逼上一條不歸路。
我朋友的一個同事,剛畢業兩年多,收入不高,卻特別向往小資的生活方式。
租的房子必須的有格調,里里外外、大件小件全部換成北歐風;化妝品、包包、衣服越買越貴;去年雙十一、雙十二,之后的半個月每天都有快遞收......
花唄、信用卡、白條全都借完后打起了網貸的主意,直到上個月,我朋友才發現她光網貸就已經欠了十幾萬。
看著債務跟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她壓力大到一度想輕生。
有人曾斷言:
“未來社會,90%的人,由于過度放縱欲望,可能會像蛆一樣地活著。他們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約束自己,而是沉醉在短暫的快感中,直至喪失自己。”
把人逼上絕路的,不是網貸,而是縱欲上癮。
欲望的大門一旦打開,只會讓人失去自我,沉入深淵。
與中國年輕人縱欲上癮截然相反的,是日本年輕人“低欲望”的狀態。
他們不求大牌、穿著樸素;一日三餐吃著便當也沒關系;不婚、不育、不買房、不買車、不追求成功、對賺錢提不起興趣。
無欲望、無夢想、無干勁。
低欲望的結果使日本社會如一潭死水,日漸喪失活力。
不是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而是高額的開銷扼殺了人們奮斗的欲望,使他們陷入一種絕望的狀態。
蕭伯納說:
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滿足。
欲望從來不是一個貶義詞。
求知欲、奮斗欲、成功欲甚至上面所提到的玩樂欲、食欲、消費欲,都可以成為讓你變得更好,過上更好的生活的動力。
但萬事過猶不及,就看你怎么把握這個“度”,這也是最難的。
就像陳道明所說:
我覺得做人的最高意志是節制,而不是釋放。 所以我享受這種節制,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釋放是很容易的,物質的釋放、精神的釋放都很容易,但難的是節制。
希望欲望帶給你的,是越變越好的動力,而不是縱欲過度后的毀滅。
相關推薦
楊紫要聯系方式被拒,一直零緋聞,這才是已婚男人該有的樣子!
閱讀 41301
偷情真的那么刺激嗎?
閱讀 30968
那天晚上,我和一個女性朋友開房了
閱讀 32926
看到陶虹真容,你就明白徐崢為什么不秀恩愛了。
閱讀 42338
朱茵:這是我十七歲,趙雅芝:這是我十七歲,蔡少芬:麻煩都讓讓
閱讀 3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