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北京難得連續下雨這么久,看來這是北京考慮到部分涼快地區教師可能接受不了三十幾度的天氣,所以降溫著呢!這歡迎還真連綿不絕呢!
? ? ? ? 早晨出門面臨暴雨的考驗,等待?遲到?不存在的,顧不上到餐廳吃早飯,我們卷起褲腳、淌著“小河”來到京師大廈。
早上八點半,于京師大廈三樓第六會議室北師大宋萑教授就《鄉村校本課程發展》進行了三個小時左右的講座。
講座剛開始,宋教授提出“五個工作”,我們思考教師這個職業屬于專家思維工作呢?還是常規認知工作?縱說紛紜,但是我想教師屬于專業技術人員,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人人都能做的常規認知工作,更應該爭取成為不可替代的專家思維工作。
? ? ? ? 不得不提的是未來人才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升21世紀國家人才核心競爭力。全面發展的人是能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健康生活;是社會參與,有責任擔當,能實踐創新;也是有文化基礎,人文底蘊,科學精神。
? ? ? ? 那么教育就不再是機械傳遞知識的簡單工具,更多的是一名向導和顧問。課程可以是統整的課程,也可以是跨界的課程。統整課程可以是在校園中裝置藝術時親師生共同合作完成,跨界課程可以并非在教室、校園,而可以是“田間插秧”開放式的課程等。
一個多小時后課間休息,宋教授為老師們簽名,和老師們合照。
到本次講座的核心部分——校本課程,宋教授一改傳統講座模式,由專家講老師聽轉變為小組交流分享,展示百人集體智慧。
? ? ? ? 我們分享交流了課程和教材、教學的區別。課程,首先是課標,再是課程內容(需要上什么東西),然后用課程資源這一載體呈現出來,而教材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由淺入深,尊重學習者的規律性,接下來是課程的實施(教學),最后是以考試、報告等方式的課程評價。
? ? ? ? 現學現用,以小組交流分享老師們所在地區可以利用起來用于學科教學中的資源,可以是地方習俗、節日、民俗活動、動植物等。幾個小組交流下來,發現真的也可以依托當地、當校實際情況開展特色教學,孩子們學得可能會更有效有趣。
下午一點出發走進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了解中高考改革動態。校門口石碑上的校名“北京一零一中學”是由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其含義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走進校門就是柳樹下的林蔭大道,大道兩側是荷葉圓圓,荷花盛開的美景。
欣賞美景過后,我們來到學術報告廳,101中學教師為我們講述了學校歷史發展之路,介紹了學?;厩闆r,還介紹了該校特色課程建設,我們不驚感嘆這些孩子們的起點真是很高,人文實踐、科學探索、領軍主題課程、生涯規劃系列、大師領航課程,他們接觸到的是我們教師平時都接觸不到的名人大師。
兩個小時的講解之后,我們在101中學教師的引領下,參觀游覽了學校,占地面積是真大,學生宿舍綠化是真棒!
? ? ? ? 101中學的部分占地面積曾是圓明園的一部分呢!可惜沒能去距離101中學很近的清華北大和圓明園看看,保留一個小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