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德不孤,必有鄰?!?/b>
《論語》里仁第25節(jié),這是里仁的倒數(shù)第二節(jié),我放在了最后,與第一節(jié)“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相呼應(yīng)。
里仁篇26節(jié),孔老夫子從選擇處仁開始,以仁為德。于已,一以貫之地忠于仁德。
從個人仁德修養(yǎng)的修行開始,嚴(yán)以律己,能正確對待并控制自已的欲望;并不斷反省修正自已,直到聞道得仁。
然后是把自已的思想品德才能奉獻于社會,或是出仕做官,或是居家孝順父母,推行仁德。
再然后,在日常的為人處世中,恪守自已仁德的品格,做到言有信,守規(guī)矩,多做少說。
同樣的還一以貫之地去寬恕別人。個人修行時堅持不說別人壞話;傳道時連奴隸都平等對待;有機會就外出做官,沒機會也不怨天怨人,修好自已的內(nèi)功;真不行還可以回家,與父母政見不同也耐心等待,還孝順如初;在勸諫別人時也不多說,能聽最好。
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爭利、強國、富民成為當(dāng)時主流思想,仁義禮德已鮮有市場的當(dāng)時,是什么支撐著孔老夫子一以貫之地堅持下來的?
德不孤,必有鄰。仁德者并不孤獨,一定有愿以與您相鄰而處的人。就如里仁第一節(jié)說的智者擇仁而處。
在《論語》的第一節(jié),孔老夫子就曰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你看,遠(yuǎn)方我們有志同道合者,在近處,我們又有擇仁的鄰居。吾道不孤,加油吧!同志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們繼續(xù)往下學(xué)“公冶長”篇,看星星之火如何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