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村里甚至整個鎮上被稱為是最勤勞的人,街坊鄰居說到父親的名字都無比贊楊,因為在他們的眼中父親不止是勤勞,能干,敢做敢為,更重要的是父親自身巨大的蛻變讓人佩服。話說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爺爺奶奶生了十二個孩子,七個女兒全幸存,生五個兒子中只有父親幸存下來,父親是家里的獨苗,爺爺奶奶特別寵愛父親,這就造成了少年時的父親很多不良習氣,如好吃懶做,調皮搗蛋等成了村里有名的"熊孩子"為止爺爺奶奶也很為父親的未來擔心。聽爺爺奶奶及村里的父輩們說,父親真正改變是和母親結婚后,特別是生了我之后整個人都開始有巨大的轉變,不在和以前的一樣,和母親挑起了家里的重擔。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生得孩子又多,家里也特窮,也沒房子住,只住那時祠堂里,到了我出生時家里人都吃不飽飯。聽母親說我出生后父親看到我愛的樣子,他發誓他要改變自己,改變這個家的命運,不要讓我再受那種貧窮,饑寒交迫的苦。父親發誓后他真的做到了,他每天四五鐘就起床干活,早上先去河里撿石頭,掏沙,然后一擔擔挑回來準備做房子,吃過早飯后就去農田里干活,到了傍晚田里收工后父親又去山上砍木頭回來,到了晚上九點多鐘才能吃到晚飯。經過父母親幾年辛苦付出,他們自己造出了一棟八間大的沙石瓦房。我們終于有我們的新家。從我有記憶起,父親每天都是五點左右就起床干活,這個習慣都現在都沒變。
父親為了家人生活更好,他想出一切辦法,他不怕失敗,敢于嘗試,不畏艱辛,他這生中從事十幾個行業,學做手藝,搞各種養殖業,后來又做農業開發。每做一項都認認真真全心身投入去做,做好了掙了些錢后村里的人也開始跟著做,他就指導大家做,然后他又轉做其它的項目。通過父親的勤勞,智慧,我們家真的富裕了。
父親對我們四姐弟的教導言語并不多,凡事他都在用行為影響我們,自己盡力做好他自己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