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天在上,黃天有眼,我低頭承認,題目上面的,那個重度拖延癥患者就是我。
我是個有嚴重拖延癥的人。從小到大,無論干什么,都是老末。
小學時候寫作業,從周六到周日,寫到周一早上要上學了,總還有一部分沒有寫完。
大家一起吃飯,別人吃完飯,喝完水,碗都洗好了,我這還有小半碗。所以和朋友同學一起吃飯,我吃到肉的頻率比較低。這也是我喜歡吃西餐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人一份,分餐。
高中的時候,學校組織去鄉下寫生。我那個后來去了英國的好朋友,幫我背著畫板,提著水桶,我還是永遠走在隊伍的最后面。
在我人生前三十幾年,聽到最多的話,估計是:“盧璐,你快點。”
我也有飛快如閃電的時候。
不過,那永遠都是在最后一秒鐘的小宇宙能量爆發的時刻。
我生龍活虎,大步向前。腦袋里面飛速計算著,怎樣才能趕上最后的一點時間,精確程度可以達到秒后兩位數。
說實話,對于拖延,我并甚不拒絕,甚至還有一點點得意。
“趕的上”,好像是一個游戲。充滿了挑戰和刺激。
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在最接近的失敗的地方,跳上去。能跳上去,那成就感,真是滿滿的到處溢。
我曾經還得意洋洋的寫過一個系列文章,記錄我們趕飛機的經歷。
開篇第一章,就是怎么在55分鐘從黃陂南路趕到浦東機場,不但趕上了飛機,因為精瓜算盡趕在了最后一秒,居然還榮升到頭等艙。
所以能讓我這個不疼不癢,不急不徐的混世姐姐,痛哭流涕的洗心革面,開始計算時間,計算效率,努力加速,肯定是有什么無解的理由。
從小到大,我一向自詡是一個風花雪月,要愛情不要命的女人。
百年同船,千年同枕,萬年同心。
我心甘情愿的粉身碎骨,揉了重塑,只要找到那個對的人。
可是事實證明,改變我的,不是愛情而是孩子。
愛情是兩個成人的游戲,審時度勢,揚長避短,如若不行,揮手再見。
孩子卻是自己的人生,沒有理由,不能推脫,無法躲避,今生今世,。
所以孩子來了,我的人生變了。真的混不下去了,不吃不喝,不睡不眠,也還做不完的事情,讓我不得不面對,學習如何優化時間。
作為全職家庭婦女,我周圍的朋友看我的觀點大致分成兩類:
A:覺得我不工作孩子們上學還有阿姨,天天閑的要死。
B:覺得我兩個孩子教學生寫公眾號,天天忙得要死。
左右都是死的,仿佛沒有活路似的。
我的死法還真不是忙死和閑死,而是另外兩種方式:趕死和等死。
孩子要按點一個一個的送,按點一個一個的接,上課的學生要按點開始,課外活動,同學生日,看醫生,交水電,家庭補給,計劃假期,去銀行,車保養……
各事沿著各事的軌跡,按下了葫蘆起了瓢,每一個都有自己的點,點到,人不到,后果自負。
我每日每日的狂奔,一場一場的趕,有趕得早的,去了等;有趕不上的,直接趕下場,去了還是等;還有時間不尷不尬的,中間有一段,不知道該干什么的,孤魂野鬼一樣的等。
如錦緞的時間,活活的被剪成碎片。
我看著我支離破碎的人生,徒手想去拼接,支離破碎,只能徒然松手,片片飛散。
每天每天膽戰心驚。
每天每天疲于奔命。
每天每天精疲力竭。
人到中年,才真心體會那個“人”字,寫起來到底有多難。
這個世界上,憑著努力,我們可以贏得很多東西。
這個世界上,只要有錢,我們可以買到很多東西。
唯一沒辦法的,就是時間。
這里我想說的,不是所謂時間管理的竅門。
根據每個人的人生,性格,習慣,要求,關于時間,每個人都應該有不同的方式安排和竅門。
作為一個拖延癥的患者,面對我病入膏肓的拖延癥,我想說的是掙扎之中的感悟而已。
1,人生是一段有限的時間,我們不可能做完所有想做的事情。
也許我們的心很大,也許我們的愿望很多,但是可以確信的是,我們一定做不完,所以才會有遺憾。
遺憾就是用來收集愿望的大口袋。沒有遺憾的人生,本身就很遺憾。
我們可以把人生一大堆雜亂無序的事情,大分幾堆:不得不做的事情,一定想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這就像是飛機太重,需要扔東西的時候,可以按照運輸貨物,行李,胖子旅客的順序往下扔,最后被扔的,才是正在駕駛飛機的飛行員。
2,做不完美,不可以作為不做的理由。
絕大多數的拖延癥都是極端病態的完美主義者:
如果做,我要做的完美,如果不完美,還不如不做。
每次在收拾東西的時候,我都完美細致的規劃好,每一個細節的整理。花大筆的時間整理好。
可是規則太繁瑣,有的時候我自己都忘記東西到底放到哪里,一找一翻,不但花時間,而且常繁亂。日復一日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夠遵循這個繁瑣的規則整理,過不了多久,又開始隨手一推,堆成山。
接受不完美,接受缺憾,著手去做,邊做邊改。
與其擁有一個完美的幻想,不如擁有一個真實的缺憾。
雖然沒有百分百,就算只有百分四十五十或者六十也是擁有。
3,想要接近完美,要在腦子里面預演一遍。
常常我在開車,等車,走路,等人的時候,我會花幾分鐘想想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和明天要做的事情,什么是當前一定要做的,什么是可以推后一點做的。
其實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往往是雜亂而無序,相互沒有特別多聯系。雖然人生中時時充滿驚喜,但是還是有很多可以預計的事情。
所以花一點時間,提前在腦子里面預演一遍,雖然到了事實發生的時候,總會有許不同,但是預演過了,畢竟心有成竹,就算情況有變,也可以相對沉著迎戰。
4,不要等待,立刻處理。
我極少立刻回復郵件。郵件看完之后,總是想等下再回。
事實上,等一下,或者完全忘記,或者有別的要做,然后一天兩天之后,才發現再回已經太晚了。
這個固守的習慣,也被我拖到微信回復上。
和朋友約見面,講好時間。我明明已經認可,但是遲遲沒有回復。等到我想起來回復的時候,對方已經另有他約了。
其實快速的回復是非常令人舒適的方式,尤其是在運轉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里面。寄出去的郵件,每個人都不希望等待。
現在,需要回復的郵件,我都會可能在收到郵件的十幾分鐘內回掉它。如果收到郵件的當場實在不能回的話,下次再打開郵箱的時候也一定回掉。
就算有些暫時沒有答案的問題,至少我會回復一句,郵件收到。
不僅僅是郵件,只要可以,我都盡量趁熱當即處理。事情是這樣,做完一件,就可以把它從腦袋里面清理出去。雖然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大腦,但是用來記一些無意義的雜事,會把路徑堵住,讓我們沒有辦法集中處理事務。
5,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有始有終。
在寫文章的時候,有時候需要打開度娘查東西。結果就是,看了二十分鐘無聊狗血的百度新聞。
收東西的時候,有時候要把某個東西收到某處,然后就意外的在某個地方又找到了另外的東西。然后就開始端詳意外的東西,結果到點該做別的事情,什么都沒有收完,一堆一堆的攤著,慘不忍睹。
打開微信明明為了查看約會地點,結果變成了翻看千奇百怪的朋友圈。
一件很簡單的小事,卻花了幾倍幾百倍的時間。
我在學校教書的時候,曾經近距離觀察過從六歲到十五歲的孩子,我發現左右孩子們的成績的最關鍵一步,其實不是聰明和努力,而是專注。
單指著聰明混日子的孩子,往往后勁不足。
單指著努力過日子的孩子,往往前進不足。
只有可以定下心來專心做事情的孩子,才能有始有終,保持速度。
6,努力的跑,但是學會停下來。靜心也是一種前進。
沒有人可以二十四個小時,七天連著七天的跑,既然是人,不是機器,總有喜怒哀累,總有疲憊低迷。
人生不僅僅是拼命努力,人生更要享受品味,這樣才能保證跑下去的動力,爆發力和持久力。
我會給自己專門一個揮霍的時間,這一小段的時間,沒有效率,沒有目的,沒有計劃,想干嘛干嘛,盡情揮霍,減壓透氣。
時間一到,轉身再跑,這樣跑起來,會比較快,比較心甘,比較自愿。
就算沒有時間等手機電充到滿格,但是盡可能的充一下,總比沒有充過更持久一點。
7,優化管理時間,難得是堅持,不是執行。
一天,很容易做的到。
一周,努力一下就可以。
一個月,往往就已經開始放棄。
一年,已經輪回過幾次的計劃和努力。
那個綁在前面那頭驢尾巴上的青草,其實是一個最理想的范例。
縱然一腔熱血的想洗頭革面,也不用用世界冠軍的標準要求自己。
給自己制定一個可行可操作的計劃, 從零到一,從一到二,一步一步,重要的是步步踏實。
堅持是自己對于自己的戰爭,誰輸誰贏,都是榮辱參半。
我們只能咬著牙,洗心革面的改變。
人生苦短,稍縱即逝。
半生逛過來了,我用我的人生明白一個道理:
沒有人能贏得了時間。
從出生那一刻起,沙漏翻了個兒,一分一秒,一秒一分,分分計算,不可逆轉。
就算可以活八十歲,也只有不到三萬天。
還要去掉孩童時代的探索,老年時代的掙扎,能夠有執行力的日子,還能有多少天?
再劃去生病的日子,失意的日子,迷茫的日子以及無法避免等待的日子,那么又還有多少天?
日出日落的一天,二十四個小時。
總有幾個小時睡眠,幾個小時做飯吃飯,再加上刷牙洗臉,洗澡方便,趕路堵車,做夢發呆,剩下能讓我們追求所謂的人生價值的時間又有多少天呢?
原來這一次的比賽規則根本不是贏得時間,而是如何把既有的時間最大化,在有效的時間內,做出最多有效的事情。
浪費是不可避免的,遺憾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無限優化,試圖接近完美。
文為原創,如需轉載到其他平臺,請聯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