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打卡的經歷吧,當你還在在乎每天的打卡時,你打卡并不是在堅持,而是在炫耀。我并不是反對這種形式,只是,這種形式下的堅持,并不值得一提。
堅持初期,你可以用打卡帶來的虛榮感來砥礪自己,為自己鼓舞,打卡下方的評論極大的滿足了你的存在感,以及虛榮感。
我也曾經打過卡,每天在百詞斬上背百來個單詞,然后打卡分享到朋友圈。不得不說,朋友圈是一個很的神奇的地方。你可以選擇分組可見,他也可以選擇屏蔽對方,為了展示自己對他人的關注度,用點贊來表示朕已閱,或是評論“你真棒”巴拉巴拉的。被評論者往往會謙虛地說上一聲,哪有哪有。長此以往,打卡成了一種形式,成了我們獲得滿足感與虛榮感的一個方式。我們不是為了堅持做某件事而打卡,而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打卡。
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堅持嗎?
我有一個朋友,每天早起打卡,早上五點就會看到朋友圈里的打卡。當時我也很訝異,“他是怎么做到的?天吶,太厲害了!”對他佩服得不行。后來大家一起出行,一起活動。我們因為行程原因,必須要早上五點起床。我們把叫我們起床的大任交給了這位每日早起打卡的人。然后,第二天,我們集體起遲了。早上翻開朋友圈,依舊有他的早起打卡。大家只能手忙腳亂地開始了行程。后來大家問他的時候,他這樣說:“哦,對不起啊,我起遲了。”原來他定了鬧鐘每日打卡早起,打卡之后,又想著再睡一下下,然后......你知道的。所以,打卡已經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打卡不是為了早起,而是為了向大家展示他所謂的堅持,從而獲得虛榮的滿足感。
我想,打卡的很多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炫耀心理吧。在很多時候,我們是為了打卡而打卡,并不是我們在堅持吧。在過去很多日子里,我也在堅持打卡,大概打了一個半月左右吧。有很多叔叔伯伯,同學朋友都稱贊我,說我認真,每天堅持背那么多的單詞。我還打卡,在期末考試前,每天打卡復習到深夜,在凌晨兩點半的時候,拍上一張昏黃的燈光下的書本,還有那早已冰涼的咖啡。叔叔伯伯,同學朋友以為我很努力,在朋友圈評論“佩服”“加油”“你真棒”等等。我在大家的評論中失去了自己的初衷。當最初的熱血沖勁消減,當大家的稱贊越來越多,我的打卡卻慢慢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有時候,我打開燈學習,學上半個小時,瞌睡蟲來擾,便再也忍不住趴在桌上睡著了。等到了起來時,已是凌晨一兩點了,揉揉眼睛,拿出手機,整理好書桌,擺好書本與咖啡,然后“咔嚓”一聲,拍個照,配上精心準備的文字,發到朋友圈。然后再默默的,爬到床上,睡到第二天大天亮的時候。考試成績出來了,再也瞞不住大家了,成績單上,一個排名略靠后的位置,那里,成了我的歸宿。面對老師父母的“你努力了,我們知道,沒事的”之類的種種安慰,我的心里頓時不是滋味。也就是在那時吧,發現了打卡所帶給我的,除了從別人那里獲得虛無的滿足感之外,一無是處。
后來呀,第二年開學的時候,我決心要有所進步。但是回想過去的情景,我選擇了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堅持,不再公之于眾,不再打卡,只是在心理提醒自己,加油!堅持下去。從開學到期末,我一直堅持著,每天都會去圖書館,每天跑上六公里,每天練習一幅字,每天閱讀幾頁書。考完試回家,爸爸媽媽問我,這學期怎么沒見我打卡努力學習了,是不是天天瘋玩去了?我只是笑笑,解釋了一番,爸媽也就放心了。到了期末成績出來那天,我比誰都著急,一個人早早的坐在電腦面前,一遍又一遍的刷新著網絡。不知道是第幾遍刷新的時候,成績出來了,第十!雖然不是很靠前,卻也較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我的堅持,不再是為了打卡,而是為了自己的初衷,為了自己的堅持而堅持。
無論你是否打卡,也希望能提醒你一下,堅持,不是為了打卡,而是為了堅持,希望你的堅持能給你帶來你曾經渴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