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間斷了一個多月未在簡書平臺寫文章,原以為自己一直會堅持下去,有時候,堅持與放棄也就是一念之間。這一念,就在父親生病很無助的眼神望向我的那一瞬。我當時便想:生命存在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么,為了下一代?那他需要我的時候,我又能為他做什么。
他在醫院百無聊賴的住了十八天,醫生也是無奈,父親隱約知道自己已油燈枯盡。索性要求回老家生活。
而我,在這一段日子里,思忖了很多,更多的是思想慵懶導致了行動遲緩,甚至莫名的煩惱頓生。
寫作不過就是把封閉了的自己,以另一種方式宣泄出來。喜歡說話的人根本不需要寫作。而我,幾乎沒有朋友,打開通訊錄,長長的一串數字,竟然沒有一個能撥的電話。
2
這些年,我把朋友弄丟了,也許是自己把朋友的定義弄錯了。總以為,朋友就是應該對自己的錯誤缺點包羅萬象的統統包容,甚至自己煩惱時都可以向其傾訴的對象。而自己一廂情愿的想法讓自己在這個世界生存,愈加窒息得密不透風。
寫作說白了就是一種封存,把自己像腌蘿卜酸菜一樣封閉起來,想寫的人,一般不喜向外人說,久而久之,沒人找自己說,也沒有朋友可以訴說。一個人踽踽獨行在這個世界,有著不明就里的憂傷與難受。
很多時候,停好車后,竟然遲遲不想下車,甚至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原來,心就在停好的那一瞬,透過窗戶玻璃看外面。那種遲疑,無法排遣。小時候以為遠方就是夢想,以為,長大就是幸福。可是,歲月把自己磨得沒有半點激情。
3
好不容易碰上個可以說上幾句話的人,如若說到自己的煩惱,內心里無不說我矯情。想不起自己還能有什么夢想了,有夢想,倒不如好好睡一覺,做個好夢。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想法吧,可是那段時間一過,什么都沒有,像一陣云煙飄過,當時那么在乎的東西,轉瞬就沒有了。
我們做的事,最終是給自己看的,讓自己不斷回憶,不斷留存,到最后,不了了之,什么也留不住。
沒有人在乎你做了什么,想要什么,得到什么,又放棄什么。
4
一直在朋友圈看朋友在天南海北旅游,那些開心與幸福,仿佛伸手可摘,但輪到自己休年休假,只是選擇了蝸居。日子過得盡乎平淡,原來自己一有時間,就喜歡獨處,并不喜歡熱鬧。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想法,也想過改變,可是,習慣的力量是無窮的,改變起來何其難也,總會找各種理由說服自己不去旅游。
然后,當真封閉起來了。有些美好當真只有在朋友圈里看看就好,當真去了,真是一地雞毛,甚至沒有一絲美好。
那些景早熟悉了,早知道了,激情早沒了。
只是把那些在頭腦中的印象再用腳步量一遍而已。
人活著,最終還是活的一顆心,心是平臺。在心里種什么,就是什么。
5
母親與我生活了幾十年,父親就要下鄉了,她也如影隨形照料他。而我,真正的斷奶才剛剛開始。她在房后精心耕作開墾的土地,居然看上去那么肥沃,原來那么荒涼貧瘠的土地,種上作物就變肥沃了。索性打開自己的心扉,也想種上點什么,可是,終歸是冬季了,找不到可以種的作物了。于是,繼續找理由讓自己慵懶下去,長草,長草。
6
初中的同學就得了肝癌,他是那么強壯習武之人,竟幾年不曾聯系,卻是一切都已改變。你說,什么是永恒的,還當真沒有。想法,沒有;人,沒有;空間,沒有。
年齡并不能說明什么,難的是,走到哪,別人對自己稱謂的改變。原來,稱自己妹妹的人多,走著走著,喊姐姐的如一夜春雨鋪天蓋地而來。再然后,看著比自己還老的人也稱自己為姐。
生命是一個什么概念,只有在瀕臨走向墳墓時,才會異常珍貴。我看見父親滿七十九歲,做了八十歲壽宴,按理,如果他一旦老去,我也應該不用那么傷心,用同事的話說,七老八十也死得成咧,可是,我就是那么想不通。父親也多次勸慰我,讓我不用太想著他,而把自己弄得不開心不快樂。我不是這樣認為的,我只是習慣了他的存在,一時不習慣他不在身邊的渾身不自在。于是,我還當真感覺比他本人還要蒼老的心態,不愛說話,不愛與朋友交流,也無夢想。
有時一個人一坐就是一整天。
終于明白,原來,生命,就是一個人靜默內心的那份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