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我被保研,別人覺得我是幸運兒,而我卻有點不安了。一是那時的我心很浮躁,并不想讀研,想出來工作。二是我毫無準備。成績并不拔尖,沒有參加夏令營,沒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
與同學溝通后,他們都希望我不要放棄這個機會。但這也讓我處于矛盾之中,我覺得我沒有這份心,雖然自己挺喜歡做實驗的,但關于研究什么,為何去研究,我是不清楚的,甚至覺得毫無意義。我自己內心也是知道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應該有學術精神,而我似乎自身的能力離這還很遠。
不管怎樣,就嘗試去聯系一下導師吧。我開始聯系的是中山大學,蘇州大學的導師。中山大學以雙非友好地拒絕我了。蘇州大學在他們系統的第一輪篩選就被pass掉了。雖然學院有推送過中科院的,但是是植物的,就沒考慮過。當時有種失落感,經常質問自己是否真的想從事科研工作,最后經過幾番周折后,覺得自己還是先慢慢走吧,別好高騖遠。況且大部分高校的系統也已經關閉。恰逢深大在積極招攬推免生,而且查到有自己喜歡的疾病機理研究的方向,于是選擇深大,并最終被錄取。
推免完事后,我突然開始考慮經費問題,雖然深大的沈立明老師現在是做疾病的蛋白質組學的,但手上的經費還是不多的,而且與他深入溝通后,覺得他并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研究完這個疾病后,又想研究那個。今年的國自然基金也泡湯了。
基于此,我開始有點慌了。于是我咨詢了我本科的畢設導師,如果你的導師是這樣的話,對你的科研成長并不大,可以考慮一下聯合培養,或許對以后得科研道路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