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哥拍攝
成年男人的競爭,往往比的是格局。
比如在一次大會上,面對劉強東咄咄逼人的話語攻擊,馬云回道:“阿里就是要培養更多像京東這樣的公司”,瞬間把自己抬到了大哥的位置。
最近的車圈,這種互聯網的“囂張”風氣也愈發盛行。因為小有所得的新勢力越來越傲嬌了。
李斌說蔚來ES7是50萬元內SUV天花板;余承東說M7將超越百萬級豪車;李想說L9是500萬元內最好的SUV,甚至還cue到了庫里南……
眾所周知,強勁動力與超強越野性能的SUV讓國人喜愛,也是傳統能源車爭奪的重點。新勢力誕生后,也看上了這個龐大的蛋糕,紛紛擠進來。
ES7、M7、L9,誰才能真正成為“天花板”?李斌、余承東、李想,到底誰才是最“大嘴”的那個呢?
01
ES7——李斌的“救星”?
眾所周知,最近善于搞營銷的蔚來銷量壓力有點大,激情李斌也沒有那么生龍活虎了。
今年初幾個月,蔚來不斷被哪吒、零跑等車企超越。而在6月,廣汽埃安更是以月銷超2萬輛的優秀成績成為新勢力銷量榜首,蔚來雖然同比、環比均有提升,但只能以12961輛的成績排名第五。“蔚小理”不再的聲音不絕于耳,曾經的新勢力“老大哥”蔚來倍感壓力。
雖然有些聲音認為其銷量跟不上行業進展的主要原因是蔚來主要針對高端市場,注定銷量上會有所差異。不過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的今天,顯然有些站不住腳。
真正的原因似乎在于過去無論是ES6、ES8或者是EC6等車型,都是基于過去NT1.0平臺所打造,而這一平臺也是蔚來在推出首款車型以來一直所沿用的純電平臺,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很難對消費者產生很強的吸引力。這也是新勢力的老問題,往往一款車打天下,新車還在路上。
現在,基于NT2.0平臺打造的ES7和ET7,自然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眼球,也似乎是蔚來拯救銷量萎靡的救星。
ES7的定價為45.67萬元~53.79萬元,長寬高分別為4912毫米/ 1987毫米/ 1720毫米,軸距為2960毫米,達到了中大型SUV的標準,也剛好介于ES6和ES8的尺寸之間。常理來說,考慮到家用設計,車企針對重大型SUV的設計都會穩妥一些,不過ES7的設計并沒有太過保守。與ET7的設計語言有些類似,在ES7身上蔚來依舊遵循了X-Bar設計語言,減小了類似燃油車的進氣格柵,讓車身整體看起來簡約且富有科技感。
內飾方面,ES7與之前ES6、ES8的最大區別在于取消了實體按鍵數量,同時咖啡豆鞣制的大面積皮革和可再生藤木飾板布滿了整個內飾,的確提升了許多豪華感。蔚來也把這種風格稱為“第二起居室”。對于技術積累不夠的新勢力來說,往往會在內飾方面動腦筋。
同時,ES7也沿用了ET7的路線,在后排配備了氣墊式座椅按摩、8向電動調節等功能,前排乘客可以享受到18向電動調節座椅及通風加熱按摩功能,并且副駕依舊標配了可以“躺平”的女王副駕。
娛樂方面,ES7全系標配了23個揚聲器,功率高達1000瓦,音響效果堪比電影院。在蔚來的官方宣傳中,ES7的用戶還可以將AR/VR設備連接上車,結合可穿戴設備實現等效201英寸屏幕與音響帶來的綜合體驗。這種娛樂方式無論是便攜性還是可操作性,從實際體驗來看,在新勢力里推出的車來說并不突出。
在自動駕駛的硬件層面,ES7為了擴大激光雷達、側方前向攝像頭的視野,在前擋風玻璃上頂置了激光雷達和兩側的前側攝像頭,在4顆英偉達Orin X芯片的支持下,總算力可達到1016TOPS,是特斯拉的7倍,能處理來自蔚來11顆攝像頭每秒大約8G左右的數據量,未來伴隨OTA升級或許還有不少想象空間。
最后,在動力方面,ES7搭載了ET7同款的前180千瓦永磁電機和后30千瓦感應電機,綜合功率480千瓦,最大扭矩850牛?米,官方公布的零百公里加速是3.9秒,對于一臺中大型SUV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也是蔚來系列中跑得最快的SUV。
雖然各項參數還算不錯,不過還是引起了外界很多質疑。一方面,ET7交付時有不少消費者發現了品控問題,如接線處裸露、車內經常異響;另一方面,ES7的定位與蔚來之前產品并沒有很強的差異化,也有人擔心旗下車型過多并不會帶來太多增量市場,反而會導致原有車型的“內耗”。真正的好車還是需要時間的檢驗,新勢力要走的路還很長。
02
理想L9——真的500萬以內最好?
作為理想旗下第二款車,L9的發布吊足了市場胃口,從今年3月到6月正式發布,基本每周一更,將市場預期打滿。
官方發布會介紹產品的時候的確迎來了不斷的好評,只是45.98萬元的價格似乎“勸退”了很多消費者。
別急,李想不僅提到L9將會是500萬元以內最好的家用SUV,還在發布會時說道,“歡迎您帶上身邊的朋友,讓他們開上庫里南、奔馳GLS、邁巴赫、路虎、攬勝以及寶馬X7等頂級SUV一同來試駕”。也許庫里南也萬萬沒想到,自己會在一場50萬元以下的產品發布會作為對標產品。
不過,“家用”這一限定詞向來很玄學。如果認為的家用車等于“奶爸車”,那么前文談到的蔚來ES7自然也不在競爭行列。
先來說說外觀,L9的長寬高分別為5218毫米/1998毫米/1800毫米,軸距為3105毫米,已經超過了寶馬X7、路虎攬勝,接近奔馳GLS,同時第二排、第三排和后備箱總空間和甚至超過了豐田阿爾法,將大型SUV尺寸提升到了MPV境界。在造型設計上,L9前臉采用封閉式布局替代了此前理想ONE的大進氣格柵設計,讓車身看起來更像是一臺電動車。
在內飾方面,L9放棄了此前理想ONE三聯屏+傳統表盤的設計,取而代之的是5塊屏幕——方向盤上的小屏幕、HUD和3塊15.7英寸的中控+副駕娛樂屏+后艙娛樂屏。
作為“奶爸”專車,L9的后排上方的后艙娛樂屏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讓汽車秒變移動娛樂廳、影院。度哥在理想門店進行體驗時,銷售人員順手打開了后艙屏幕的電影,配合“734”(7組揚聲器、3個重低音單元、4個頂部揚聲器)全景音響布局,的確給人一種身在電影院的感覺。而在官方的宣傳中,中控屏、副駕娛樂屏和后艙娛樂屏均可通過Type-C接口實現與Switch一根線的直連投屏,同時Type-C接口還提供60瓦的充電功率,打游戲十分方便。
度哥拍攝
此次L9在一些微小細節中也做得十分到位,比如副駕座椅后配有小桌板、第二排空調下方設有小冰箱、后排兩個座椅都配有電動腿托。
當然,最大的變化莫過于L9終于把三缸發動機換成了四缸發動機。過去,有很多理想ONE車主吐槽三缸發動機在高速時聲音明顯變大,在高原地區動力變弱,以及有抖動、費油等缺點。而此次L9搭載的1.5T四缸發動機,熱效率能夠達到40.5%,油模式的熱機能耗為5.9升/100公里,有望解決此前理想ONE上出現的抖動、費油等問題。
話說回來,無論是小冰箱、SWITCH直連還是多屏交互,本質上只是把成熟的產品結合到一起,并沒有創新型突破,而理想的增程式技術也被業內一致認為是技術門檻最低的應用。因此,目前我們只能看到李想是一位出色的產品經理,但是距離行業領導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期,理想L9試駕風波不斷,這些事情發生在量產交付前,似乎也在警示新勢力:好好造車,別玩噱頭。
03
M7——軟件能拯救一切?
當度哥剛一到體驗店看見M7時,銷售人員便開始介紹道,“我們這款車的對標產品是理想ONE”。
這里度哥就有些不解了,余大嘴在發布會上親口說出的“問界M7完全可以超越百萬級豪車”,并將M7和寶馬X7、奔馳GLS、奧迪Q7等一眾豪車進行了細致對比,怎么到了銷售這里,卻將對標產品降低為30萬級別的理想ONE了?
不過這一點確實也沒啥好杠的,畢竟M7的售價為31.98萬元~37.98萬元,基本與理想ONE同處于一個價格區間。
雖說這款車基本是由東風風光ix7油改電而來,難免將身價拉低了好幾個層次,不過從空間上來看,并沒有出現很多車型油改電后顯得拘謹這一情況。M7的長寬高分別為5020毫米/1945毫米/1775毫米,軸距為2820毫米。在發布會上,官方披露了M7內部空間的縱向長度達2605毫米,空間轉化率達92.4%。余承東說,M7是全球首個讓領導、老板可以舒服休息的甚至超越所有的豪華SUV、MPV的車型。這是不是讓動輒數百萬的豪華車感到慚愧,居然不能讓老板們舒服休息。
不過從車身尺寸來看,M7相較阿爾法并不占優。畢竟與豐田埃爾法對比,問界M7車長和車寬都類似,但在軸距上卻少了180毫米,高度上少了170毫米。因此,如果論舒適性,M7可能并不會達到像“余大嘴”所說的程度。
不過M7在打造舒適性方面確實也下了功夫。比如M7搭載了業內首個商用零重力座椅,啟動后,副駕座椅會前移,同時這個零重力座椅會自動調成躺平姿態,讓壓力分布均勻的座椅靠背坐墊,有效緩解身心疲憊。度哥親自體驗了一把,確實挺舒服。
M7最大的亮點肯定要數智能座艙,15英寸的中控大屏,搭配鴻蒙系統,可以將手機上幾千個App都無縫流轉到車上。同時在人機交互方面,M7的車機系統可以接受乘坐人員在一句話內傳達多個指令,在智能座艙方面確實超越對手一大截。都說大餅臉不好,但是車里面全是大屏是不是也會審美疲勞。
度哥拍攝
不過,在自動駕駛層面,M7并沒有特別突出的點,讓消費者的期待稍有些落空。M7搭載了12個超聲波雷達、4個APA攝像頭、3個毫米波雷達,可支持巡航輔助、偏離輔助、緊急剎車、碰撞警告、盲區預警等功能。當然這些如今10萬元出頭的車也能做到,因此余承東也只用了“夠用”二字敷衍過去。雷達多了,對于算力要求也非常高,夠了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動力方面,問界M7搭載HUAWEI 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臺,應用了1.5T四缸增程器3.0。如果僅是與同級別理想ONE的三缸發動機相比的話,體驗應該會好很多。
綜合來看,M7最大的亮點無疑是智能座艙部分,同時在舒適性方面也有突出之處。不過,M7的產品硬實力依舊有待提升,問界在純電平臺打造、自動駕駛方面依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度哥實地調研來看,這3款車賣點也很突出。比如蔚來ES7的年輕奢華感很強、理想L9絕對是同級別里最強“奶爸”專車、問界M7在華為的加持下科技感打滿,可以說這3款車確實在某些方面能夠媲美百萬級別豪車的實力。然而,真正的豪車也在進化。
當然,實地探訪情況看,這3款車在產品硬實力上也需要提升,像理想L9這樣交付前出些讓人擔心的試駕風波,也多少讓消費者有顧慮。這幾年崛起的新勢力,確實很努力實現了不小的突破。然而,造車不是玩游戲,需要新勢力付出更多努力,少一些噱頭和夸張的做法,多做一些務實的事情,把更好更安全的產品帶給消費者。
作者 | 古月
來源 | 車圈能見度(CarVisibilit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