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會導致 → 匱乏 → 忽略自身體驗 → 向外界尋求認同和依靠 → 活在他人的價值體系 → 疲于奔命地掌控一切 → 害怕失控 → 更加恐懼。”
今天,看到這句話,心里莫名的顫抖一下。
全職媽媽做久了,沒有經濟來源,沒有價值感,沒有集體,心里有些空。
買東西也得掂量到底該不該買,放在購物車里幾天,如果過陣真的確定需要,再去購買。
買個貴點的衣服也要想半天。老公一人掙錢養全家,也只能是勉強糊口。干什么都得精打細算。
有時,就在家里生自己的氣,心里貓抓一樣又急又躁,想快速改變現狀,可又無力、無法改變。
我總認為,找到工作掙錢,就會解決內心的抓狂。
生存很重要,長久的發展也很重要。
只有在任何時候都堅定,苦的咬牙堅持不住時,累的只想摔挑子不干,含著眼淚說:去TM,老娘不干了。可轉身擦干眼淚又說:一切會好的,再努力下。
總有不那么堅定,易動搖的時候。又總懷抱希望。
笑來老師說,要將“努力”“堅持”從頭腦中刪除,要享受學習。
可能我的功力太淺,很多時間需要給自己鼓好幾次勁,強行般到群里看看老鐵都在干嗎,發現他們都在往前奔跑,我也跟著受刺激般,勸自己:放棄什么都沒有,持續努力才有更多機會,你不是也在享受學習成長的快樂嗎!
尤其當你給別人侃侃而談,都特別能說到點上,別人給你欣賞眼光;對孩子愿意耐心傾聽,愿意發自內心對她說對不起,愿意改正自身的問題,愿意多反省自己;留心如何把學到東西用到生活中,或把觀察到的事情,深入反思總結,擴充自己的知識點。
我是個矛盾體,剛開始讀書寫作是為了讓自己充實忙碌,后來知道寫作是能變現,又滿懷希望能快速變現。可發現寫作是個需要刻意練習的事,需要時間,需要每天寫,需要不斷學習,需要堅持,需要有反饋,需要自我及時調整。
當我向上走的每一步,都夾雜高興、始終不如別人的失落、對別人的嫉妒、及時心態調整,自我鼓動,向他人借力。
我慢慢開始享受讀書寫作的時間,它似乎是我握緊拳頭雖然暫時向后退,但是為了更好的、更有力打出堅實的一拳。
剛開始很多時候,我不享受這個過程,甚至覺得特別難熬,總是急于想擺脫現在身份,享受不到快樂。我想掌控生活,想工作,想掙錢,認為這些是讓我心里踏實。
我不愿面對現實,沒人幫帶孩子,父母去年頻繁住院,我幾次要上班,都不得不終止。
今天看到后面這句話,我心又豁然開朗。以前我總愛說,我接納自己的一切,不管是好的,壞的。其實我一直不接納自己,目前的無能為力,找不到適合工作,寫作沒有別人努力,內心不堅定,心態總是起起伏伏。
為什么不能接納這一切,這就是目前的狀況,去過好當下這一天------“今天”.
“愛 → 內心平和、富足、美好 → 自我價值感高 → 不依賴外界來進行身份認同 → 選擇最熱愛的事情 → 享受過程,淡化結果 → 每一步有每一步的喜樂 → 更加愛和富足。”
愿我能一步一步走好,做到有愛,又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