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運營是產品運營的關鍵部分。
通過活動,可以實現拉新、提升老用戶對產品的貢獻、強化用戶對產品的認知。
有些活動不需要產品、技術、設計的參與,運營可以在產品已有的基礎上,帶動用戶玩起來(比如BBS的搶樓等),有些活動涉及技術開發(h5的頁面等),而有些能夠給產品帶來長期價值的活動,需要做成后臺可配置的產品,方便運營的靈活配置,完成活動的產品化甚至商業化。(美團紅包等)
什么樣的活動值得做成后臺可配置的產品(畢竟開發耗人力,技術資源總是相對不足)??首先,用戶要喜歡;其次,要能夠對業務有穩定可控的提升。
一、 用戶喜歡參與的活動有這幾種
1.能夠給參與的用戶,帶來直接利益:
舉例:
(1)紅包類:如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支付寶紅包(發紅包后自己也能領,領紅包后能夠得到實惠,紅包有很多玩法,不展開闡述了)
(2)拼團類:拼多多、京東…(拼成團后,大家都能買到實惠的東西,這個活動還有社交屬性,也有很多激勵用戶的玩法,也不過多闡述了)
(3)砍價類:(原價XX元,若干個朋友點開頁面砍價后,價格變為yy元)
(4)……(待補充)
2.好玩有趣,能引發討論和互動
舉例:
(1)愛奇藝直男試卷,(愛奇藝趕在七夕之前,出了一套“直男到底有多懂女生”的題,題目很好玩,內容也很能引發討論。做完試卷,可以將自己的得分轉發出去,引發進一步的討論。)
(2)足跡的大片功能,臉萌頭像的做頭像功能等。(足跡和臉萌是兩個生于拉新死于留存的產品。。。進入成熟期的app,如果能做出刷屏級別,且和自己app調性相符的活動,能帶來的拉新量也是很牛逼的,之前美圖秀秀的中國風濾鏡,在Facebook就火了一陣)
(3)支付寶年終賬單,雙十一花錢排名等等;引發討論,產生身份認同(我花了xxx元我是剁手黨,你花了yy元你好節約,我買了啥啥啥花了多少錢…)
(4)……(待補充)
3.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給用戶帶來身份認同感、儀式感
舉例:
(1)曬反手摸肚臍,曬A4腰…變相曬照,女生都懂得。
(2)小朋友畫廊(一個溫暖的活動,滿足用戶樂于助人的心理,滿足用戶的愛心,滿足展示自己懂藝術的心理,當年的刷屏級別活動)
(3)各種打卡(滿足儀式感,方便用戶展示個人形象)
(4)和用戶及用戶身邊的人強相關的活動
a 匿名對我說一句話,匿名說說你對我的印象(不同形式火了n次,之前有個做匿名印象的小程序用戶量幾天之內暴漲)
b 讀出一段話就給紅包(很好玩,還能引發社交,后來三節課做了個讀出一段話就能幫好友砍價的活動,也很好玩…)
c 算命測試類 ,各種轉運抽簽等,之前有個測左右腦年齡特別火(類似的測試活動很多,不知道為什么只火了這一個…)
(5)……(待補充)
4.總結
想要策劃用戶喜歡的活動,要么給用戶物質激勵(錢,獎品…),要么給精神激勵(好玩、有趣、討論、互動、認同感…)
當然,活動成果的前提是交互沒硬傷,活動符合產品調性。
總的來說,采用物質激勵的活動,投入產出比相對穩定,且對創意策劃的需求較低,如果沒什么特殊情況的話,只要活動邏輯靠譜,就能帶來業務的提升。
而采用精神激勵的活動,投入產出比并不穩定,可能是刷屏級別的,也可能無人問津…同時,活動對創意和策劃的要求也比較高,需要對用戶心理、時事熱點都有較好的把握。如果能夠結合產品調性產出優質活動,能帶來極大的數據提升。
二、能夠對業務有穩定可控的提升
在用戶喜歡參與的基礎上,活動還必須可以給業務帶來一定的提升。
1.提升點包括:
(1)拉新(帶來新用戶,帶來新下單等)
(2)活躍(拉動訪問,提升瀏覽時長,增加交易額,提升UGC質量和頻率等)
(3)營收(提升訂單數量、客單價、GMV等)
(4)品牌(擴大品牌知名度,品牌辨識度等)
2.業務指標的提升必須:
(1)效果可預期,可量化。(如帶來1000個新增訂單;dau從10w增加至12w等)
(2)成本可控制(人力成本、金錢成本…)
3.活動盡量形成激勵閉環,產生“人拉人”的效果
至于如何形成閉環,和活動性質有關,要想提升活動效果,就要把每一個轉換環節都做好,可以在每個環節上都想辦法進一步刺激用戶完成活動。接下來舉幾個例子
(1)外賣紅包
(對于這類有直接物質激勵的活動,只要:分享率 * 領取率 * 使用率* 大于一定值,活動就能對產品產生穩定可控的數據提升。)
(2)拼團
*(3)小朋友畫廊
只要: 分享率 * 付款率 * 單次分享吸引用戶數 大于一定值,活動就能起到傳播效果。如果 單次分享吸引用戶數 非常大,活動就能刷屏。)
4.活動符合產品調性
做活動的核心目的,是傳遞產品的價值。不能傳遞產品價值的活動,帶來的用戶也未必是產品需要的用戶。
至于如何結合業務需求和用戶需求,做出多方共贏的活動,又如何判斷優先級和必要性,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最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請大家向我拍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