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責(zé)自負。】
(二)趙國平原君——趙勝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余萬眾,邯鄲幾亡。
太史公對平原君的評價是:平原君是亂世中有才氣的翩翩公子,卻目光短淺,不識大局。因貪圖馮亭獻出的上黨之地,致使趙國兵敗長平,趙軍四十余萬人被坑殺,趙國從此實力大減。后又陷入邯鄲之圍,險些亡國。
對于趙國接受韓國上黨的利弊,一直以來眾說紛紜。不過歷史告訴我們,即使趙國當(dāng)時沒有接受上黨,秦國吞并趙國也只是時間問題。
平原君,趙勝,出生在趙國。是趙武靈王的一位公子,在趙武靈王的諸公子中最為賢能。因好養(yǎng)賢士,投奔到他門下的賓客多達數(shù)千人。他曾三次失去相國之位,又官復(fù)原職,其封地為東武城。
一、殺妾取信門客
平原君家的對面就是普通百姓人家。百姓家中有個瘸腿的人,走起路來總是一瘸一拐的。一天此人跛著腳去井里打水,被平原君的一位姬妾看到后在樓上大笑起來。第二天,跛子便來到平原君家中,請求平原君殺掉那位姬妾。平原當(dāng)時答應(yīng)了,只是后來并沒因此而殺掉自己的寵妾。一年多后,很多有差事的門客陸陸續(xù)續(xù)地離開了他。平原君很不解,一個門客告訴他,正是因為他沒有處置那位姬妾,讓門客們認(rèn)為他重美色而輕士人,所以才紛紛離開。于是平原君便將那名姬妾斬首示眾,后又提著她的頭親自來到跛子家道歉。不久后,那些先后離開他的門人食客又回來了。
我們在感嘆平原君的無情和古代女人命運卑微的同時,也在質(zhì)疑平原君的那些門客們,他們真得是有真才實學(xué)能夠為平原君出謀劃策解決問題?還是一些濫竽充數(shù)的泛泛之輩?
二、邯鄲之圍與毛遂自薦
公元前262年,秦攻打韓國上黨,上黨郡太守馮亭不愿降秦,便把上黨之地獻給趙國。趙王聽取平原君的建議,接受了上黨。強大的秦國自然不會這樣善罷甘休,這就是長平之戰(zhàn)的導(dǎo)火索。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趙王見老將廉頗一直防守不戰(zhàn),而長期的物資消耗讓趙國的國庫逐漸虧空。在秦國間諜的鼓動下,趙王于是決定臨陣換將,讓趙括統(tǒng)率趙軍。然而這個紙上談兵的將領(lǐng)又豈是戰(zhàn)神白起的對手,趙括最終死于亂箭之中,趙軍大敗,四十萬士兵被坑殺,趙國幾近亡國。不得已趙王便打算割讓六地以求和,但是后來趙王又反悔了。因為他聽從虞卿的建議,準(zhǔn)備將割讓給秦國的城池送給齊國,想聯(lián)合齊國以抗擊秦國。秦王大怒,于是命將軍王龁大舉進攻趙國都城邯鄲。
為解邯鄲之圍,趙王便命平原君出國求援,游說各國定立合縱盟約以對抗秦國。平原君便想在自己的門客中挑選二十名有勇有謀、文武全才之人一同出使楚國,以說服楚王定立盟約。只是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條件。這時候有一個名叫毛遂的人,自告奮勇地前來自薦。平原君起先并不看好他,認(rèn)為此人在自己門下已經(jīng)呆了三年之久,都一直沒有人稱贊過他,也沒聽到過他的名字,想必也是個平庸之輩。沒想到毛遂回答得鏗鏘有力:“我今天就請求放進口袋里,如果能早點被放進口袋里,整個鋒椎都會露出來,而不是一點鋒芒!”平原君最終選定毛遂一同出使楚國。到了楚國,平原君為說服楚王,從早上一直談到中午都沒能讓楚王決定合縱。毛遂便握著劍柄登上大殿,面對楚王的呵斥,他臨危不懼,字字珠璣,直戳楚王痛處:“白起,不過一個小孩子罷了,率領(lǐng)數(shù)萬人的軍隊與楚國作戰(zhàn),第一戰(zhàn)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戰(zhàn)就燒毀了夷陵,第三戰(zhàn)就凌辱了大王的先祖。這是楚國百世的冤仇,連趙國都感到恥辱,可是大王卻不覺得羞愧。定立盟約是為了楚國,而不是為趙國。”楚王在這樣強大的心里攻勢下終于決定定立合縱盟約。于是下令春申君黃歇率領(lǐng)楚軍救援趙國。
這就是成語“毛遂自薦”的出處。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是平原君成就了毛遂,讓浩瀚輝煌的中國史書上多了這樣一個小人物的身影。是毛遂成就了平原君,讓他任人唯賢的美名深入人心。直到今天毛遂自薦的故事仍被人津津樂道。
三、散盡家財為解邯鄲之圍
平原君從楚國回來后,楚王派春申君率兵救援趙國,而魏國的信陵君也幾經(jīng)周折奪得晉鄙的軍隊前來救援。只是還沒等到楚、魏軍隊的到來,秦國軍隊就迅速圍攻邯鄲,邯鄲告急,將要準(zhǔn)備投降,平原君非常焦慮,不知如何應(yīng)對。
這時候有個叫李同的人游說平原君,對他說:“現(xiàn)在邯鄲的人民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甚至出現(xiàn)以骨為材、人吃人的慘況。而您的后宮里姬妾侍女?dāng)?shù)以百計,她們衣著華麗,精美的飯菜享之不盡,而百姓連一件完整的粗布衣都穿不上,連吃糟糠都不能吃飽。百姓的兵器也用盡了,只能把木棍削尖當(dāng)武器用,而您的珍寶玩器卻完好如初。如果趙國滅亡了,您哪還會有這些享受?如果趙國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沒有這些東西呢?當(dāng)務(wù)之急,您應(yīng)該把您的姬妾編制到軍隊里面去,把家里所有的家產(chǎn)分發(fā)出來,這樣一來士兵們必定士氣大增,奮勇殺敵,并銘記您的恩德?!逼皆犎×死钔慕ㄗh,迅速組建了一只三千人的敢死隊,由李同擔(dān)任隊長,與秦軍拼死作戰(zhàn),秦軍因此后退了三十里。這時楚魏兩國的援軍也趕到,秦軍看到各國的聯(lián)軍已到,只能撤退。李同也在作戰(zhàn)中身亡,他的父親后來被封為李候。
同為一國之相,孟嘗君為了養(yǎng)士耗盡家產(chǎn),后來不得不靠放債的收入來養(yǎng)門客。而平原君在國破家亡之際,仍姬妾成群、家財萬貫,說他一心為國不免牽強。好在,他能夠聽取建議,散盡家產(chǎn)最終救國于危難之中,也是難得之舉。那么,平原君養(yǎng)士是公為國家而儲備人才?是私為充門面的“好客自喜”?還是兩者皆有之?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見解。
平原君在趙孝成王十五年去世,他的后代繼承了他的爵位。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其家族也隨著趙國的滅亡而覆滅。
主要參考文獻:《平原君虞卿列傳》、《魏公子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