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問一個6歲的孩子:“如果給你一個魔法棒,可以實現一個愿望,改變你的爸爸,你希望改變他么?”
? ? ? 孩子毫不猶豫的回答:“我希望他別再沖我和媽媽連吼帶叫了。”
? ? ? 聽到孩子的話,爸爸繃著的臉有所緩和,而坐在一邊的媽媽則早就流出了無聲的淚水。
? ? ? “該怎么做才能忍住對孩子發脾氣,才能忍住不吼叫孩子......”
? ? ? 由此可見,很多家長都在朝著孩子嚷嚷,這是一種普遍現象。
? ? ? ? 但不是每個父母都知道吼叫能造成多大危害,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多少負面影響。
? ? ?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比如更習慣用激烈的沖突來解決問題。
? ? ? ? 這些孩子也很難學習到積極的社交方式,比如和他人合作和同理心。
? ? ? ? ? 家庭中積累的憤怒情緒,對孩子整個青春期都有影響。
? ? ? 憤怒會投下長長的陰影,不僅有短期的殺傷力,而且也會損傷孩子的情商和社會性。
? ? ? ? 總而言之,你別看吼叫既不是打也不是罵,其實它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嚴重的負面影響。
? ? ? 但明白了吼叫的負面影響還不夠,為了最終做到停止吼叫,我們還需要了解吼叫出現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改正自己。
? ? ?
? 1、外部觸發器,是那些來自你自身之外的,能引起你吼叫的暗示或者指令。
? ? ? ? 比如孩子不聽話,一直打打鬧鬧,或者是弄出太多噪音、任性發脾氣、磨磨蹭蹭永遠出不了門等等。
? ? ? ? 還有可能是和孩子無關的原因,比如當你看到你的丈夫又把內衣扔在浴室的地板上,你就會生氣,而他的行為就是你情緒反應的外部觸發器;包括你老公沒按時回家,你婆婆來了,你來大姨媽了等等都是。
? ? ? ? 這些都可能引爆你的怒氣,讓你沖孩子吼叫。
? ? ? 2、不斷升級的想法和情緒。
? ? ? 當你開始吼叫,你的想法和情緒會不斷升級。
? ? ? ? 這是一種內部狀態。你可能會感覺到的焦慮、害怕、失望或者生氣。
? ? ? ? 隨便一個外部原因可能會成為你憤怒吼叫的導火索,但是之后就是你的想法,也就是內部不斷假設的想法會導致你持續發酵你的情緒。
? ? ? ? 舉個例子,當你上班累了一天回家看到你的老公把臭襪子和臭鞋子脫的到處都是,她立馬一肚子氣,心里想,“真是懶死了,說了100次了不要亂扔衣服,竟然還這樣,不干家務活還成天給我添亂”。
? ? ? ? 當她持續對自己說這種消極負面的話時,情緒就會不斷升級,變得更加負面。
? ? ? 這時候,只要一看到丈夫她就會爆發,大吼丈夫是個懶鬼。
? ? ? ?
? ? ? ? 而這時如果不巧孩子就在旁邊,那孩子就可能成為打擊目標,被大吼大叫。
? ? ? 在這里,亂丟的衣服就是外部觸發器,母親自己心里不斷升級的消極想法是內部觸發器,在這兩種觸發器的共同作用下,吼叫最后就傾瀉在了孩子的身上。? ? ?
? ? ? ? 絕大多數的媽媽們,你可以想想,自己生活中是不是總是這樣類似的經歷。
?
? ? ? 對于一些人來說,內心的負面情感和經常出現的情緒觸發器,很可能讓吼叫變成一種習慣,變成一種脫口而出的行為(就跟你早晨起來一定先要刷牙是一樣的慣性行為)。
? ? ? 這樣一來,當家長想要孩子們聽他說話時,就會很自然地大聲吼叫。
? ? ? 而且一般當聲調足夠高的時候,孩子就會因為害怕而聽話,這種反應更鼓勵了家長繼續大聲吼叫。
? ? ? 所以最后家長們就會發現,吼叫很可能會成為他們管教孩子的默認方式,同時孩子也就有了一個充滿恐懼的童年。
? ? ? (這個非常可怕,你想想媽媽們,回憶一下你們小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再看看現在你們在給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
? ? ? ? 3、遷怒于人:我到底是在朝誰發火?
? ? ? ? 前面的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個妻子是在朝自己的老公吼叫,而孩子恰巧在旁邊,沒能幸免。
? ? ? 很多時候人們經常會選擇一個更安全的對象,比如孩子來發泄怒火。
? ?
? ? ? 當你吼叫時,你問問自己,我到底是在對誰生氣,你可能會發現根本不是孩子,而是別人,是你的老板,你的配偶,你的搭檔或者是你的媽媽。比如張爸爸,他因為女兒弄亂了飯桌而吼叫,但這其實是對自己的童年被自己的母親過于嚴苛要求的反應,當他深入思考這個問題時,張爸爸還發現他其實也對自己老婆生氣,他生氣的是他的老婆不應該出差去,臨時讓他負責孩子孩子的吃喝拉撒等一系列的問題。
? ? ? 有多少家長,你是在遷怒于你的孩子,遷怒于沒有還嘴二號對抗能力的孩子,但是這樣的遷怒會在孩子心中埋下深深的種子,會在青春期或成年之后還給你。
? ? ? ?
4、我們就順著第三個因素來講了,吼叫的遺傳性。
? ? ? ? 吼叫可能就是有些家庭的傳統,爺爺吼爸爸,爸爸吼兒子。
? ?
? 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通過觀察父母來認識這個世界。
? ? ? 如果父母經常吼叫,那你很可能會自然地朝你自己的孩子發脾氣。
? ? ? ? 就算想努力改正這一點,但下意識里還是很難擺脫童年的影響。
? ? ? ? 父母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就算父母對自己發脾氣,孩子們還是會以父母為榜樣。
? ? ? 這樣一來,吼叫就有可能這樣代代相傳下去了。
? ?
? ? ? 家長們可以用心觀察和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這樣的情況,如果有的話,一定一定要下決心改正。
? ? ? 5、家長和孩子氣質不同的原因。
? ? ?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天生就帶有自己獨特的氣質(所謂的性格)。
? ? ? ? 而且,一個人的氣質其實很難改變,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
? ? ? ? 當我們想讓別人符合我們的期待時,這個期待很可能會很高很不切實際,而一旦對方達不到期待,我們就會感到失望。
? ? ? 所以當父母知道孩子有自己獨特的氣質之后,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相應地調整期望,不要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要求。
? ? ? 比如有的小女孩可能天生活潑好動,如果家長非逼她做一個乖乖女,那只會白白增加煩惱,讓家長和孩子都不開心,這樣的話,吼叫也就很難避免了。
? ? ? 最后,除了以上的原因,還有幾個可能引起吼叫的更深層原因。
? ? ? ? 比如孤立無援、睡眠不足、忙到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還有較差的健康狀況等等。
? ? ? ? 這些都會讓家長們變得特別煩躁,孩子們也就更容易成為出氣筒。
? ? ? ? 所以家長們也應該照顧好自己的生活,這是照顧好孩子的前提條件。
? ? ? ? 為什么我要花重點講這個部分,因為家長們只有重視了吼叫對孩子產生的嚴重危害,以及明白了吼叫產生的各種原因之后,其實就已經發現一個最核心的關鍵點,那就是我們家長真的要來改變我們自己了,因為孩子都是好孩子,孩子的所有行為其實都取決于家長的態度和行為,家長如果暴躁、沒耐心,吼叫,孩子自然就會用叛逆、逃避、哭鬧來應對了,如果家長可以做到溫和而堅定,那么孩子也自然能夠成為聽話的好孩子了。
? ? ? ? 那么接下來的我們重點教給家長不吼不叫控制自己情緒的五個步驟,以及如何溫和而堅定的管教孩子4步法則。
? ? ? 其實,讓自己的內心平靜,是用愛與尊重和孩子溝通的核心。
? ? ? ? 家長們請記住,孩子不是敵人,他們需要關注、安撫、規范、引導和溫柔的撫摸。
? ? ? ? 如果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和他站在一起的,而且愿意為他著想,他就更容易配合父母的要求和教導。
? ? ? ? 雖然對有些父母來說,吼叫的習慣是很難徹底改掉的,但我們可以選擇每一次的處理方式,首先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 ? ? 第一步 學會自問自答。就是當自己生氣、發怒或者其他情緒的時候,你可以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 ? ? 1、我現在感覺如何(對,我很生氣);
? ? 2、那我有什么負面想法(這孩子太讓我操心了);
? ? ? 3、我可以原諒自己的情緒么(是的可以,要學會認同自己的情緒);
? ? ? 4、我能不能自己改變這些負面的想法和情緒(嘗試改變)
? ? ? 第二步 深呼吸。在問自己那些問題的時候,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呼吸。
? ? ? ? 要跟第一步同時做,很有效。
? ? ? 第三步 平靜自我。
? ? 用呼吸來平靜自己的內心,用積極的想法代替自己消極負面的想法,讓自己變得平靜后再和孩子溝通。
? ? ? 第四步 去確定孩子的需要。
? ?
? ? ? 父母要想一想孩子的個性和年齡,反思一下對孩子是不是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想想孩子需要什么,要買玩具需要的是什么?
? ? 磨蹭背后是什么?
? ?
? ? 是家長耐心的引導?
?
? ? 是媽媽多陪她玩一會?
? ?
? ? ? 是一個擁抱還是鼓勵?
? ? ? 家長一定要再想想孩子們出現的行為能告訴你什么信息。
? ? ? 第五步 也就是同理心。
? ? ?
? ? ? 這要求父母換位思考,去盡量感受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告訴孩子你能理解他的感受。
? ?
? ? ? 注意,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有任何的情緒,喜怒哀樂都是在正常不過的,不要輕易的給孩子貼標簽,一定要學會先接納孩子的任何情緒表現;
? ? ? ? 先處理好家長自己的情緒,再來解決問題。
? ? 我舉個例子。
? ? 有一位單身母親,每周末都會把5歲的女兒接過來一起住,女兒喜歡在周末的早晨看電視,而這位母親早上一般都會多睡一會兒。
? ? ? ? 有一次不知為什么,女兒一大早就哇哇大哭,哭聲把母親吵醒了。
? ? ? 母親很生氣,放到一般時候,這位母親可能就開始吼叫了。
? ? ? ? 不過這次她想起來,可以試試上面的五個步驟。
? ? ? ? 她先注意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她感覺到了憤怒和緊張,女兒的哭泣是她的外部觸發器。
? ? ? ? 不過她沒有發火,而是做了幾次緩慢的呼吸,然后給了自己一小段時間讓自己平靜下來。
? ? ?
? ? ? 隨后,她想了想女兒的需求,確定女兒需要安慰,因為女兒只有周末才和自己一起住,可能是有哪些地方不適應,所以才哭了起來。
? ? ? ? 最后,換位思考讓母親理解了女兒的想法和感受,她給了女兒一個很長的擁抱,又說了很多安慰的話。
? ?
? ? ? 得到了媽媽的安慰,女兒慢慢地就不哭了,這個早上也就沒有被吼叫摧毀。
注意:
這個方法能幫家長們后退一步,頭腦清楚地看待問題,它更像是一種臨時的行為規范。
? ? ?
? ? ? 在約束家長的行為,這個是“因”,家長種下的這個“因”是好的,那么溝通起來的“果”肯定就不差,對吧。
? ? ? 父母們也不用每次都嚴格按照這個順序來做,也不用期望一次就能記住所有步驟,但只要開始嘗試,在練習的過程中,后面的環節就自然而然地會發展出來。
? ? 好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之后,我們教給家長處理問題的四個方法:
? ? ? 跟孩子溝通。
? ?
? ? ? 說的是家長需要和孩子有足夠的溝通,讓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 ? ? ?
? ? ?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長的描述要盡量清楚具體。
? ? ?
? ? ? ? 比如“不要玩沙子”,“遠離熱水瓶”就比“要聽話”這個要求更具體,孩子更容易明白到底該怎么做。
? ? ?
? ? ? 還有就是家長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你的用詞,比如“我讓你別在沙發上跳”,跟嚷嚷著孩子,“你真是個野孩子,我告訴過你多少次,別在沙發上跳,你怎么就不能學學你姐姐”兩種方式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描述具體事情,后者帶有評價,同時家長在暗示你是個壞孩子,而孩子還會把家長的意思翻譯為你們更喜歡姐姐。
? ? ? 2、讓孩子選擇。如果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力,那他就沒有理由去跺腳和哭鬧,對著干了。
? ? ? ?
? ? ? 所以在適當的時候提供選擇,能減少吼叫和爭執。
? ? ?
? ? ? 比如,孩子本來不愿意好好吃飯,這時候如果你問他,今天晚上想吃面條還是米飯,那孩子很有可能就會給出一個答案,因為他會感覺自己有了選擇的權力,這樣總比他拒絕吃飯好得多。? ?
? ? ?
? ? ? 比如孩子一直在看電視,不愿意睡覺,你可以問他,我是3分鐘之后提醒你,還是5分鐘以后來提醒你,這樣的方式比直接關掉電視孩子哭鬧來的好。
?
? ? ? 3、對結果負責。說的是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他做錯了事情,會有什么后果。
? ? ? ? 孩子們必須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家庭的規則才能建立起來。
? ? ? ?
? ? ? 如果不用為自己的錯誤負責,那孩子干嘛還要那么聽話?
? ?
? ? ? 家長要溫和而堅定,不能驕縱,驕縱的孩子會缺少邊界和規則。
? ?
? ? ? 從小跟我一起長大的一個發小,36歲了賭錢、借高利貸,每次父母都咬牙切齒的說不管,每次都是父母拿出血汗錢去救他,原本寬裕的家庭到最后家徒四壁,自己10歲的兒子靠著舅舅和姑姑的生活費生活。
? ?
? ? ? 回憶起來這都跟小時候她每次他犯錯,她媽媽總是埋怨人家小孩,總是不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任相關。
? ? ? ? 4、與孩子連接。這說的是家長必須要和孩子保持連接。不管工作有多忙,父母們都必須固定抽出一對一的時間,專門陪陪孩子,和孩子交流。
?
? ? ? 如果孩子能感受到他被重視,相信自己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那他就更愿意好好聽話,做個乖孩子。
? ? ?
? ? ? 要知道,所有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喪失信心的孩子,而孩子的信心從哪里來,就是來自于家長的關注、鼓勵和認可。
贈送小錦囊妙招:
Q:如果家長發現,照顧孩子的其他家人有吼叫的行為,該怎那沒辦?
A:家長就應該和這些人坦誠地交流,告訴他們吼叫的危害。
? ?
? ? 不過要記住,在說這些事兒的時候,不要去責怪對方,因為大家可能都很愛孩子,只是方法理念不太一樣而已。
? ?
? ? 如果吼叫的人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辦法避免老人的吼叫,或者安排時間和老人進行單獨的交流,讓他們明白為什么不要對孩子吼叫,爭取讓他們認同不要吼叫的觀點。
? ?
? ? ? 其實和長輩們談論管教方法不算容易,所以這就更需要家長們堅持自己的看法,坦誠地表明自己的態度。
? ? ?
? ? ? ? 而且除了涉及安全的問題,最好等到孩子不在場的時候,再單獨和其他家人交流。
Q:是不是所有的事情家長都不能吼叫,遇到危險時刻我們大聲呵斥,算對孩子吼叫么?
? ? ? ? A:生活中我們家長也不能完全拒絕吼叫,因為在特殊情況下,吼叫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危險、有可能導致孩子受到傷害的情況下。
? ? ?
? ? ? ? 比如,有輛汽車正在開過來,而孩子沒看到車,那父母就很有必要大吼一聲,讓孩子及時停下腳步;孩子觸碰正在煮開水的鍋,需要大吼制止是有必要的
。
?
? ?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下,父母的吼叫不是為了責怪孩子,而是為了阻止孩子受到傷害而做出的反應。
? ?
? ? ? 如果在吼叫之后,父母因為責怪孩子又吼了幾聲,那后面的這種吼叫就很沒有必要了。
? ?
? ? ? 父母可以在做好保護措施的前提下,帶著孩子觸碰一下,告知這是危險的,會有傷害的,孩子有認知了以后就不會因為好奇再去探索了。
? ? ? 也能更好地讓孩子人知道危險。
Q:如果家長一時沒控制住,還是沖孩子叫了,那該怎么辦呢?
? ? A:這里也提出了補救的方法,那就是真誠的道歉。
?
? ? ? 可能有些家長不太情愿,因為他們擔心,這會讓自己喪失在孩子面前的權威。
? ? ? 其實事實恰恰相反,因為道歉需要力量和誠實,所以孩子一般會因為道歉而更加珍視和尊重家長,而且家長是孩子的榜樣,當家長說道歉時,其實也是在教孩子如何道歉。
? ? 那應該怎么道歉呢?
?
? ? 一個真誠的道歉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需要有后悔的感情。
? ? ? 你想想,如果道歉者自己都不對自己做過的事感到后悔,那怎么能指望他的道歉是真誠的呢?
? ? ? 而且,家長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
? ? ? 比如家長在說完“我真的很抱歉”之后,又加了一句“我吼你只是因為你不聽話”,那這樣的道歉就是不真誠的,把自己吼叫的責任推到孩子身上,怎么聽都像是一種指責而不是道歉。
? ? ? 最后,真誠的道歉還需要補救措施,這樣家長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會努力不再犯這樣的錯誤。
? ? ? 比如家長可以說,“為了補償,周末我帶你去公園玩”,這樣孩子才能看到道歉的決心。
? ?
? ? ? 如果每次吼叫之后都只是一句對不起,然后一天道歉很多次,那這樣的道歉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
最后小結一下:
? ? ? 首先,我們說到了吼叫是一種普遍現象,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 ? ? 大多數家長都曾經對孩子吼叫過,但是這看似平常的吼叫,很可能對孩子產生長久的負面影響,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 ? ? 所以父母們有必要停止吼叫,用更尊重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 ? 其次,家長對孩子的吼叫,是很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 ? ? 既包括外部觸發器,比如孩子不聽話的行為,也包括內部觸發器,比如自己的負面情緒。
? ? 吼叫還和一些深層原因脫不開關系,比如家長的生活情況、健康情況和家庭傳統。
? ? 不能忽略的是,家長和孩子氣質的協調與否,也是吼叫產生的原因之一。
? ? 最后,我們說到了讓自己不吼不叫的方法:
?
? ? 先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通過自問自答、深呼吸、平靜自我、確定孩子的需要和同理心的方法來先處理情緒。
?
? ? ? 再結合溝通、選擇、結果和連接的方法搭配使用,可以把吼叫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
? ? ? 同時,面對其他家人的吼叫,家長們也有必要通過溝通讓他們明白吼叫的危害,也讓孩子免受吼叫的傷害。
?
? ? ? 如果不小心沖孩子叫了,就要掌握真誠道歉的方法:帶著后悔的心情,勇敢承擔后果,給孩子提出合適的補救措施,并且成為孩子的榜樣。
? ? ? 當然了,很多家長都跟我反映說老師我現在學著不吼叫了,孩子確實跟我親近了很多,但是他身上的問題還是沒解決啊,譬如他總是磨蹭拖拉,還有一寫作業就發呆、上廁所,一道題講一萬次還是做錯,這真不是不吼叫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 ? ?
? ? ? 面對這個問題,我想說不吼叫絕對是沒錯的,雖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至少不會火上澆油。
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做個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