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孫子溺亡,河里出現一條大魚
話說在北宋年間,在薊州城的南面有一個小村莊。這個村莊不是很大,村中也沒有多少農戶。
在這個村莊的南面,有一條河。這條河不是很寬,但水位很深。尤其到了汛期的時候,河面會上漲很多,水流很是湍急。
這些年來,在這條河中溺亡的牲畜和捕魚人倒也不少。可即便如此,每到汛期時,還會有溺亡事件發生。
前兩年的時候,這個村莊里就曾出過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兒。
村子里住著一個王老漢,他家的小孫子剛剛5歲。有一日,王老漢和老伴欲要去地里干活。臨走的時候,就和兒媳婦說了,中午的時候他們倆回家來吃午飯。說完后王老漢又和小孫子擺了擺手,老夫妻倆就走了。
兒媳婦沒跟著下地干活,留在家里看著小兒子。沒過多久,小兒子就躺在床上睡覺了。
臨近做午飯的時候,兒媳婦看孩子在睡覺,就琢磨著一時半會兒孩子也不會醒。于是她就去柴房準備做午飯。
兒媳婦到了柴房一看,米面倒是充足,可家里沒有菜了。兒媳婦一想,公婆辛苦一上午,到了家也不能只吃饅頭米飯啊!多少也要炒倆菜不是?
兒媳婦看床上的孩子正在酣睡,于是就走出家門,想要買一些菜回來。
她走出門不久,小孩子忽然醒了。孩子醒了就開始找娘,可找了一圈還是沒找到。
小孩子就哭了,忽然就想起爺爺臨走時說的話了。于是,小孩子就朝著村頭跑去了。
就在經過那條木橋的時候,小孩子看著湍急的水流,一個眩暈栽進了河里。
此時正是汛期,水流如此湍急,這么小的一個孩子,被水流一沖上哪找去啊?
兒媳婦回到家,咋也找不到這孩子了。她一下慌了神,趕忙去地里找公婆。
公婆知道了哪還有心思種地?三個人就開始往家走。路過那座木橋時,村里的二呆在那里傻呵呵地笑,還用手指了指河里:“剛才有個小孩子掉河里了!”說完此話后,這二呆又笑了起來。
二呆,腦子有問題,傻乎乎的。小孩子出來找娘掉進河里時,正巧被他看見了。
兒媳婦聞言后暈倒在地,爺爺奶奶哭成了淚人。
不用猜,二呆所說的小孩子肯定就是王老漢的小孫子!
兒子遇到了意外,小夫妻倆是傷心欲絕。此后一連幾晚,小兒子總出現娘的夢里,他說他又冷又餓,身上長出了鱗片。
娘就安慰他,你快去陰司那里報道,早些投生去吧!小兒子不肯離開,一個勁兒地喊娘。他說以后就留在那條河里不走了,想娘的時候他就跟娘在夢里見見面。
自此之后,村頭的那條河里出現了一條大魚。有人曾親眼見過那條大魚,魚身金黃、個頭很大。
大魚頻繁在夜晚出現,每每有人經過那條木橋時,那條大魚就會浮出來搗亂。已有村民離奇溺亡,便是這條大魚所致。
2、老漢過木橋,欲要捕撈河中的一條大魚
且說有一晚,一位外鄉來此做買賣的老漢,正巧從這里路過。
就在他挑著擔子經過那座木橋時,借著月光,老漢看見木橋下面的河水里浮著一條大魚。
那大魚浮在水里看著老漢,嘴里還不停地吐著水泡。
老漢一看是喜出望外!如此這般的大魚是可遇不可求啊!于是,老漢放下了擔子,抽出扁擔就要打那條大魚。
而那條大魚一個翻身,潛入水中不見了。老漢狠狠地攥了攥拳頭,那叫一個可惜啊!
片刻后,那條大魚再次浮出水面,而且離著老漢更加近了。
老漢喜上眉梢,拿起扁擔就朝著那條大魚打了過去。
不偏不倚,這一扁擔正好打在了那條大魚的頭上。大魚翻了個身,一點點朝著河邊漂了過去。
老漢趕忙跑到岸邊,伸出手就用扁擔往岸邊拉。可不管怎么弄,就是夠不到。
那條大魚此時一動不動,老漢看著真著急了。“這到手的大魚豈能讓它跑了?不行!”老漢思忖后扔下扁擔、挽起褲腳就要下河撈魚。
就在他欲要下河撈魚的時候,從遠處跑過來一個道士。那道士快如閃電,一下就到了老漢的身后。
3、道士一把將他拉倒在地
他一把將老漢拉倒在地,老漢嚇了一跳,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轉過身剛要怒罵時,卻見身后站著一位道士。
老漢的火氣消去了一半,趕忙朝著道士拱手施禮。
那道士說道:“施主,那可不是魚,你可千萬不要上當!”老漢不明所以,聞言后轉身朝著那條大魚看了過去。
此時大魚一個打挺,潛入河中不見了!
“那條魚明明被我打死了,怎么它……”老漢不解地問道。
“那是障眼法,大魚就是引誘你下河捕撈,目的是要取你性命!幾日前,貧道聽聞此處有妖孽,今夜特來此處降它!”道士嚴肅地說道。
老漢聞言嚇了一跳,趕忙起身離開了岸邊。
那道士在地上盤腿而坐,口中是念念有詞。不多時,河面上刮起了大風,河中之水開始翻騰起來,一條大魚出現在大浪之中。
“你這道士為何多管閑事?”大魚居然開口說話了。
“降妖除魔乃是貧道的職責,況且你禍亂一方,貧道更不會饒你!我勸你還是早些去投生,不然貧道將你打入萬劫不復之地!”道士大聲說道。
“我因思念母親才會在此停留,禍害村民也是無奈之舉,請道長高抬貴手!”大魚忽然轉變了態度,乞求地說道。
“你母親是誰?家住哪里?我這就讓你和母親團圓,了卻你心中的掛念。不過,你與母親陰陽兩世,切莫再留戀人間。今夜你必須去投生,否則休怪貧道無情無義了!”
那條大魚自知法術不及道士,覺得道士所言有理,無奈他只得點頭應了。隨后他說出母親的姓氏,道士便請那位老漢前去找尋。
片刻后,一位年輕婦人跑了過來。這位婦人便是王老漢的兒媳婦。
大魚見了母親,哭訴地說道:“娘!我因思念母親所以才會在此停留,如若去投生,我們以后再也不能在夢中相見了!”
婦人一路跑來早已哭成了淚人,她跪倒在地朝著大魚說道:“孩子!都怪娘不好,娘害了你啊!你聽道長的話,不要再留戀陽間,快去找個好人家投生,我和你爹也就安心了!”說完此話后,那婦人大哭了起來。
大魚不住地喊著娘,如此的場面讓那位過路的老漢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貧道為你超度,你且去投生吧!”道士言罷隨即開始施法。母子二人是難舍難分,老漢在一旁是不住地嘆息。
片刻后,那條大魚翻了個身,浮在了水面上。此時,一道影子從大魚身上閃出,隨即消失不見了。
4、道士成就了一樁好事
“可憐的母子啊!不過,這倒是一樁好事,哪個當爹娘的愿意自己的孩子成為游魂呀!”老漢在一旁無奈地說道。
“此事已經了結,貧道就此告辭了!”道士言罷轉身離開了。老漢搖了搖頭挑起擔子繼續趕路。
那婦人則癱坐在地,還在不停地哭泣。
從此之后,人們再也沒有看見過那條大魚,附近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而不久后,就在附近的另外一個村子里,一個農戶家生下了一個胖小子。
據接生婆王二娘說,胖小子像極了王老漢家溺亡的那個小孫子……
那位道士果然成全了一樁好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