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桓
從恩格爾系數角度來說,學生時代是人生最貧窮的時代了。大學以前,那真的是窮到掉渣,除了吃之外幾乎不怎么花錢了。
大學時代那就生活好過多了,左手iphone,右手平板,脖子上一臺單反,宿舍里一臺外星人,甚至有些開轎車往返學校。至于吃所占的生活費比例,比起高中以前是瀑布式下降。
不過,上文所說的大學生,都是非富即貴的,在大學生群體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反而在大學生群體中,屌絲特別多。
對于大學生,除了吃還能干嘛。
剛剛踏進大學校園的時候,每個新生心里都懷揣著一個夢想,就是認識更多的人,更多的朋友。在這種極度渴望友誼的心態下,一開學就接二兩三地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和組織。對師兄師姐也是畢恭畢敬,甚至是點頭哈腰。只要是師兄師姐所說的話都是正確的,只要師兄師姐所交代的事,必須一絲不茍地執行。 對于師兄師姐而言,這大一新生實在是太有趣了,太天真單純了。
于是,為了加強協會或者組織人員的交流,為大一新生認識更多的朋友提供機會,隔三岔五就去學校外面下館子吃夜宵。
協會或者組織的干部輪換,老師兄退下來,新師兄頂上去當干部,那么就得下館子慶賀一下協會或者組織換屆成功。 協會或者組織辦成了一個或大或小的活動,事成以后必須外面下館子,慶賀這次活動成功地落下了帷幕。
協會或者組織的成員生日了,那么必須下館子,大家一起熱鬧一下慶生日。壽星公在飯桌上被戲弄的熱淚盈眶,協會或組織的同學朋友呢?空手而來,吃完喝完玩完就走。 誰給錢?師兄師姐是協會或組織的干部,不用給。有時假惺惺想給,一些大一的善于溜須拍馬的見狀,馬上說大一的AA制,師兄師姐不用破費。師兄師姐點點頭,這娃可以可以,以后我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下館子的飯桌上,為了打破尷尬總的沒事找事聊天。大一的呢?一般都是向師兄師姐“請教”,期末考試難不難,有沒有考試范圍。師兄師姐一般都是胸有成竹地說,別擔心掛科,考試前一天晚上將答案刻在桌子上或者做小抄就行。“謝謝師兄師姐,你們這么說我就放心了”,大一的一個勁地點頭。 很
多大學生認為,多點與人吃飯就會增進彼此關系,認識更多的朋友。可是,這人際關系是與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掛鉤的,吃飯不過是一種手段而已,朋友不是吃出來的,是社會地位征服出來的。 現在的大學生,除了吃還能干嘛?
作者:李桓 微信公眾號【deaodi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