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很自然的聊到關于女性的問題,心里頗有感慨。
自古以來,關于女權問題有過許許多多的爭議,即使到了今天這個繁榮昌盛的新時代,女性也依然承受免不了一些老舊思想的影響和限制。
前段時間看了徐巍的?像愛奢侈品一樣愛自己?
在我的記憶里,奢侈品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家里兄弟姐妹也比較多,媽媽是實實在在的農村婦女,全家的經濟來源都依靠著爸爸的微薄收入支撐。所以從小到大能吃飽肚子已經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還能奢望什么奢侈品。
直到長大成人以后,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有了自己的生活,才逐漸認識到生活里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外還有那些點綴生活的奢侈品。當然,這些奢侈品依然是我生活里消費不起的東西,只能眼觀,不能擁有。
對于奢侈品我一直覺得是一種虛榮的象征。花幾千幾萬去買一雙鞋子或者一個包包,真是腦子進水了才怪呢。那都是錢吶,什么鞋不能穿啊,什么包不能背啊,錢多燒的。
直到有一次陪大姐去轉街,土豪姐姐去看的全是清一色的奢侈品,一件貂皮大衣一萬多,一個小外套也是上千塊錢,我就納了悶兒了,有什么特別的啊,動輒上千上萬的,不就同樣的一塊布,幾針線嗎?
真正看過接觸過之后我終于明白了奢侈品的價值。每一個品牌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和意義,每一件奢侈品價格昂貴的背后都凝聚著心血,工藝和夢想。一個看似普通的衣服,從外在的美學設計,針腳走線到內在的手工工藝,無不滲透著各種細節之美,面料的選擇,襯里的材質,配飾的精巧,式樣的裁剪……一個產品不只是一個物件,更是承載了一個個的夢想。每一個奢侈品牌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孜孜不倦的追求,努力的綻放,最終譜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都說我們中國女人總是綻放期太短,十八歲之前懵懵懂懂的經歷著青春期,十八歲一過卻又迫不及待的綻放自己,還沒到三十歲就已經過了花期成了殘花敗柳。
女人從古時就接受乖乖女的思想教育,古時候有女子無才便是德,作為女人似乎相夫教子才是天職,爭天下打江山都是男人的事,女人只需要安于一隅,圍著鍋臺孩子老公才是一個賢妻良母。可是如今社會的趨勢早已逼迫著女人不得不走出家門學會獨立,如果一個女人只知道在家相夫教子,老公在外面優秀,自己卻在家生銹,不管你曾經付出了多少,最終都難逃一個被拋棄的下場。
我見過許許多多的事業女性,她們在外面是白骨精,回到家卻依然是溫柔似水的妻子,慈祥和藹的媽媽,她們勇敢堅強卻也嫻靜嬌弱。這種女人總是會收獲幸福美滿的人生,叫千人羨慕萬人嫉妒。
KK總裁在研討會上說,男人都渴望自己是白馬王子,騎著白馬拯救自己的公主,所以一個女人不管你有多優秀,要懂得女人最初的本色,那就是柔軟。家里燈泡壞了,不要急著自己去換,撒著嬌嗲嗲的呼喚老公,然后輕輕的跺腳,蘭花指點點燈泡,一個媚眼飛給老公:家里燈泡壞了,怎么辦?再脾氣壞的老公看到這樣嬌滴滴的老婆恐怕也會心甘情愿屁顛屁顛的去換燈泡吧。
每一個奢侈品都用它的獨特和價值吸引著懂得欣賞它的消費者。每個女人也是一樣,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不要因為任何人去改變自己,當然除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之外。把自己當成奢侈品一樣去經營,去呵護。便宜廉價的東西,我們總是不會花太多的心思去呵護,沒有了它的價值,也就會像丟破抹布一樣的丟棄,看一眼都覺得多余。但是若是一件奢侈品,費了很多的精力和財力,你就會加倍的珍惜,唯恐它受到損壞。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段很火的話:你的老公都從來沒有為你戒煙戒酒,你憑什么為他戒美戒色。女人不管什么時候先學會與自己相處,學會愛自己,如果一個人的時候都不能幸福快樂,再多一個人只能徒增雙份的痛苦和不快樂。擁有一個自己的愛好,擁有一份養得起自己的工作,但是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