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A類:獨立完成挑戰單,正確運用小數除法進行計算,考慮商的取值范圍。
B類:根據"要求"進行四舍五入;
C類:擴充數字系統,從"有限小數"到"無限小數",為循環小數做鋪墊。
第一板塊:自我挑戰 遭遇問題
1.一件襯衫要釘6粒紐扣,現有99粒紐扣,能釘多少件襯衫?
2.現在蘋果36.9噸,如果東風牌汽車每次只能運4.5噸,36.9噸蘋果要幾次才能運完?
3.按要求計算下列各題:
? 4.8÷2.3 (保留一位小數)? ? ? ? ? ? ?
? 1.55÷3.9 (保留二位小數)? ? ?
? 14.6÷3.4(保留整數)
并思考:第3題與第1、2題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4.請提出你感興趣的新問題。
第二板塊:聚焦問題 展開對話
師:一件襯衫要釘6粒紐扣,現有99粒紐扣,能釘多少件襯衫?結果為什么是16件?
生:因為能做16.5件衣服,而整件是16件,剩下的不夠1件,所以要舍去。
2.現在蘋果36.9噸,如果東風牌汽車每次只能運4.5噸,36.9噸蘋果要幾次才能運完?
師:考慮到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很好。那第2小題又作何解釋?
生:也是和之前一樣,我們要考慮實際情況,在運輸蘋果的過程中8次運不完,所以還需要再運一次,就加了1次。
師:是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有時需要"進一",有時需要"去尾",你們還能列舉出這樣的情況嗎?
生:運糧食,也需要用進一法。
生:做蛋糕,剩余的面粉不夠做一個,要用去尾法。
生:老師,坐客車要用進一法!
師:多一個人呢?
生:那也得增加一輛啊,不能超載!
生:買東西的時候,我拿了20元買每支3元的筆,就只能買6支,得用去尾法,剩下的錢不夠買1支。
師:是的,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師:接著下來我們一起做第3題,本題出現的問題較多,我們一起進行探討。首先你認同這位同學的做法嗎?
生:老師不應該用"="。
師:解釋一下。
生:因為并沒有算完,所以不能用直等號連接。
生:保留一位小數不是準確的商。
師:是的,最終取的近似值,而非精確值,所以應該用"≈"連接。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老師,我認為保留一位小數意思就是小數位只有一個數字,也就是咱們只需要除到小數第二位就可以。
師:那怎么來保留呢?
生:老師,"四舍五入"法!
師:能說的具體一些嗎?
生:因為要保留一位小數,所以看它的后一位,如果后一位數字比5大或者等于5,就向前一位進"1",如果小于5,那就這舍掉。
師:好,用到“四舍五入”法,也用到咱們以前學過的知識。
師:非常喜歡大家的發言!能幫忙總結一下大家的觀點嗎?
生:結果保留一位小數,也就是精確到十分位,就計算到百分位,將百分位的數用"四舍五入"法取舍,如果保留兩位小數,也就是精確到百分位,就計算到千分位,將千分位上的數用"四舍五入法"進行取舍,以此類推。
師:非常好。
師:思考,第3題與第1、2題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能否達成共識?
生:可以,我們運用了三種方法求商的近似值,"進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根據不同的要求,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
生:可以,如果除不盡我們根據要求和實際情況可以取近似值。
第三板塊:強化練習,加強鞏固。
教學反思:本節課設計的初目標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因為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并最終服務于生活。本節課選擇貼近學生的生活背景,使學生易于感受數學的魅力,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用動態的眼光專研教材,營造體驗式的學習氛圍。學生深刻體驗了數學學習的過程,并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大限度地促進了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