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隨筆:
1.與己斗,其樂無窮!
“如果我們想要主動變成一個積極思考的人,那么,可以嘗試以“學習視角”來看待事物。也就是說,把所有的經歷都當成是自己學習的事件和教材,這也是與壓力戰斗的其中一種方法。”
2.目標發現力,是對于管理者和優秀員工都非常重要的能力。
“什么是目標發現力呢?它指的是:自己為工作制定目標的能力。在職場中,有不少人一旦沒有得到上司的指令,就什么都不做,這正是因為他們缺少目標發現力。
主要有兩大原因導致這些人無法獲得目標發現力:
第一,這些人的上司往往不接受下屬的意見和想法,久而久之,這些下屬也漸漸養成了“待命”的習慣。他們覺得,反正上司也不聽自己的意見,那倒不如什么都聽上司的。
第二,過分回避失敗。這些人為了不承擔失敗的責任,因此什么都依賴于上司的指示,從而失去了主動決定工作目標的能力。
其實,對于企業來說,個人的自立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希望員工不要事事都依賴公司,而是可以自己獨立思考,決定自己的發展和工作目標,并且知道應該如何達成目標。”
3.自我管理,就是管理壓力、管理持續學習、管理主動性和目標發現力、管理自己的專業性。
要點回顧:
昨天,分享了引導職業生涯走向成功的人際溝通力。今天,分享第二模塊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它包括樂觀力、持續學習力、目標發現力以及專業構筑力。
01樂觀力
我們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于是會感受到壓力。
最開始,將“壓力”真正引入醫學界的人是病理學家漢斯·塞利。他認為壓力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發育所需要的積極壓力;另一種是不良壓力。
例如,有一些緊張感可以成為努力學習的積極動力,這就屬于積極壓力,而一些會引發胃痛、精神不穩定的外界壓力或人際關系問題,則為不良壓力。
在工作中,壓力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擁有樂觀力,可以幫助我們妥善處理壓力,并盡可能地將其轉化成積極能量。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去做呢?
壓力的處理方法1:積極地面對。
積極地面對壓力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直接消除壓力根源。如果因為人際關系不順而感受到壓力,可以選擇和對方直接談談,讓雙方重歸于好。當然,如果可以輕易解決,那就不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壓力,所以想要直接消除壓力的根源并不容易。
第二種方法是:對壓力的根源進行分析和反省,為以后做好準備。也就是說,如果無論怎么做都進展不順的話,那么可以從"失敗"的學習中,爭取下次成功。反復的失敗其實是寶貴的信息,我們可以轉換思路,讓這些失敗變成信息源,為下次的成功做好積累。
壓力的處理方法2:消極地回避。
說到消極的減壓法,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堪一用,但這些都是應對壓力的重要方法,我們可以結合積極應對法搭配使用。
消極減壓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放棄。當悔之已晚的時候,選擇放棄也是明智之舉。
第二,忘記。一般的壓力只要不去想就會變輕,所以可以暫時不去思考引發壓力的問題。
第三,轉換心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喝酒、購物、好好睡一覺、唱卡拉OK、運動等等,從而讓不快的心情和壓力得到宣泄。
壓力的處理方法3:以積極思考為目標。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成為積極思考的人,但要怎樣才能成為這樣一個人呢?其實,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樂觀的,大多數的人都是在成長的環境中養成了樂觀的氣質。
如果我們想要主動變成一個積極思考的人,那么,可以嘗試以“學習視角”來看待事物。也就是說,把所有的經歷都當成是自己學習的事件和教材,這也是與壓力戰斗的其中一種方法。
面對壓力的時候,我們需要綜合應用以上三種方法,用戰略性思維增強樂觀力。而且,我們還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進行更為全面、徹底的準備,做好工作的風險管理,盡可能確保工作順利進行,從而消除壓力的來源。
02持續學習力
持續學習力指的是,在必要時學習必要知識的習慣。有些人會誤以為這是學生才需要的能力,可是當人類進入知識社會以后,持續學習的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現代社會是高度信息化的,企業需要員工可以隨時搜集新知識和新信息,然后在這些信息和知識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地思考自己該做什么,并且加以執行。所以,持續學習力是象征這個時代的能力。
學習力對職場發展很重要,日本的一項調查顯示,81.2%的社會人士在下班后幾乎不學習,但他們并不是認為沒有學習的必要。其實,有53.7%的公司職員存在下崗的擔憂,那么他們為什么不去學習呢?
其一,很多職場人員想要學習,但是因為缺乏自主學習的經驗,所以只能漫無目的地隨大流,盲目地選擇考證或者提升學歷,而且他們缺乏行動力,所以最終很容易一事無成。
其二,缺少享受學習過程和收獲的經驗。很多人一想到學習,就想起以前在學校的痛苦經歷,覺得學習除了應付考試就一無是處了。這些人沒有享受過學習的快樂,自然就不會有學習的動力。
那么,我們到底要怎樣做才能養成學習的習慣呢?接下來,我們分享其中的3個關鍵點:
養成學習習慣的關鍵1:確定近期目標。
如果目標太長遠、太大,我們就會因為短時間內很難切實體會到學習成果而遭受挫折,所以應該確定短期目標,細化目標,并且對別人宣布,這樣就不會輕易放棄了。
養成學習習慣的關鍵2:以教為學。
學習到的知識,如果沒有經過多次復述或使用,就很容易忘掉。所以,我們可以嘗試以教為學。什么是以教為學呢?就是把學到的東西跟家人、朋友或者同事說一遍,讓對方學到東西。如此一來,我們在講述的過程中就能更好地消化知識,強化記憶和理解。
養成學習習慣的關鍵3:靈活運用。
我們要把學到的東西靈活地運用到工作中,使自己不斷收獲成功,這樣一來,嘗到了甜頭的我們就更有學習的動力,從而能夠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
03目標發現力
什么是目標發現力呢?它指的是:自己為工作制定目標的能力。在職場中,有不少人一旦沒有得到上司的指令,就什么都不做,這正是因為他們缺少目標發現力。
主要有兩大原因導致這些人無法獲得目標發現力:
第一,這些人的上司往往不接受下屬的意見和想法,久而久之,這些下屬也漸漸養成了“待命”的習慣。他們覺得,反正上司也不聽自己的意見,那倒不如什么都聽上司的。
第二,過分回避失敗。這些人為了不承擔失敗的責任,因此什么都依賴于上司的指示,從而失去了主動決定工作目標的能力。
其實,對于企業來說,個人的自立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希望員工不要事事都依賴公司,而是可以自己獨立思考,決定自己的發展和工作目標,并且知道應該如何達成目標。
那么,具體應該怎樣做才能提高自己的目標發現力呢?
提高目標發現力的技巧1:制定詳細的日程安排。
我們可以對自己的日程表進行改革,把整個日程表劃分為每30分鐘一小份,然后定下每30分鐘內需要完成的工作目標。
做好規定之后,在相應的時間內只專注一項工作,如此一來,可以幫助我們養成集中精力工作的好習慣,提高有條不紊的計劃能力,即使工作再多也不容易手忙腳亂。
提高目標發現力的技巧2:想象自己理想中的狀態。
有人曾說過,人類的發展是超不出自己的想象的。所以,無論是對于自己的職業未來還是具體項目的操作,我們都要學會事先預想工作如何展開,想象成功后贏得的喝彩。這樣一來,一步步從自己想達成的結果往回推算,自然而然就知道自己該從哪里開始,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了。
提高目標發現力的技巧3:活用上司。
上司都希望下屬是自立型的人才,所以我們要和上司維持良好的關系,學會向上管理上司。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提高目標發現力,還可以降低掌握其他能力的難度。
04專業構筑力
當我們年過30的時候,所有人都會面對一個工作難題,那就是如何構建自己的專業性。我們在第一期的分享中講過,無論是管理型人員還是技術人員,專業構筑力都是必需的。就算是擔任管理職務,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
那么,我們要如何確定自己的專業領域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4個選擇標準。
選擇標準1:盡量選擇已經積累大量經驗的領域。
比起那些毫無實戰經驗的領域,我們應該選擇那些具有實際業務經驗的領域。不過,這并不是絕對條件。有時候,因為某種原因,不能選擇有經驗的領域作為專業,也可以重新尋找其他的領域,這時的關鍵在于,我們是否可以靈活運用該專業的知識。
選擇標準2:弄清楚該專業在公司里、社會上是否存在高需求。
對此,我們需要提前考慮以下3個問題:
1、目前的公司是否存在讓該專業得以發揮的可能性?
2、目前所在的公司,今后需要哪種專業的人才?
3、這類專業人才,在公司內部是否已經足夠多了?
思考了以上三個問題之后,再換一個角度,從公司的范疇放大至全社會,再看看答案有何不同,弄清楚該專業在社會上是否也是處于高需求的狀態。
選擇標準3:選擇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一定水平的領域。
想要成為一個專家,必須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才行。因此,需要的時間也相對較長。那么,我們在選擇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避開那些需要10年,甚至是20年才能獨當一面的專業領域,盡可能地以最小的努力換取最大的成果。
選擇標準4: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
不要選擇那些不適合自己的領域。例如,自己不擅長處理數字,卻非要以成為會計專家為目標,結果就會事倍功半。
今天,分享了引導職業生涯走向成功的自我管理力。這其中包括樂觀力、持續學習力、目標發現力以及專業構筑力。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