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說我的聲音很懶,我聽了后一陣錯愕,原來懶也可以用來形容聲音。
本來人就懶,沒想到啊,連聲音都懶,這下沒救了。
其實我不太敢聽自己的聲音,給朋友發微信語音,如果不小心按錯聽到了自己說的話,會臉紅心慌,極不情愿。
想不通自己一張英俊瀟灑的臉
怎么就配了副如此暗啞的嗓音(攤手)。
雖然平常時候說話懶,可是到了正經時候就顯得沒這么懶,正經時間包括讀書、上課,正式場合說話。剛上初一那年,由于早讀聲音突出,我被選到去當了學校廣播播音員。剛到任接到的第一次任務是周一的升旗儀式播報。由于第一次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赤裸裸的發出自己的聲音,我異常緊張,以至于簡短的幾句話被我說得錯漏百出。嚴肅的場面瞬間坍塌,哄笑聲掩蓋了廣播的聲音,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蕩好像也在笑。我恨不得找條縫鉆進去。
第二天就不準我再去廣播了。這也許是我聲音開始變懶的源頭。
但我喜歡好聽的聲音。以前聽廣播,夜深人靜,聽到一把美妙的聲音就能讓躁動的心緩慢下來,枕著聲音酣然入睡。
好聽的聲音像一縷清風,輕柔舒緩,可以撫平心頭的焦慮。
說說我最近聽到的有治愈的聲音和音樂。
娃娃魏如萱,臺灣的一個舞臺劇演員。一開始聽到這把聲音是在一個讀詩的軟件上,讀的是席慕容的一首詩《十字路口》。一開口,聲音干凈甜脆,從耳朵直通全身,猶如在寒冬里喝了一碗熱茶,舒心。那段時間這段兩分多鐘的音頻成了睡前必聽,而且反復播放,還舍不得睡。(此處應有音頻。但是就是沒有)
后來音頻聽不夠喉,讓我搜出來了她的專輯,里面有幾首歌有深得我心。專輯《在哪里》,收錄有《香格里拉》、《門》、《IF》。
這一位也是個舞臺劇演員,前段時間演的電影《驢得水》才聽到她的聲音。舞臺劇演員聲音都很獨特,有種魔性。她的《我要你》唱得讓你沉醉,爽朗溫暖,聽著她唱,就像在你耳邊輕言訴說一樣,歡心喜悅。朋友說老狼版的更好聽,我還是覺得任素汐唱到我心里去。老狼一個老男人,一聲聲的我要你,聽得多別扭。
下面這把聲音在QQ音樂里找不到,是演唱《千與千尋》的主題曲《永遠同在》的木村弓,以其說是這把聲音吸引我還不如說是這首音樂讓我著謎。當時聽到這首歌的時候,窗外飄著雨,腦海里回旋著電影里的情節,微風走過密密麻麻的雨來到窗前,拂動窗簾。多少天過去了,電影情節漸漸模糊,這首歌卻越聽越有味道。其他版本都不對,一定得聽木村弓版。
聲音每天充斥在我們周圍,有的聲音嘈雜刺耳,有的聲音喧嘩難聽,到不了我們心里,很多時候我們不想聽又不得不聽。但是每個人靜天暗的夜晚,當一天準備結束,我們可以關上門,獨自一人,打開音響,讓喜歡的聲音相隨,享受著片刻的歡喜。
愿你擁有一把能觸碰你內心的聲音,讓你柔軟而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