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概沒有人會懷疑張愛玲是個文學天才,雖然她在有些方面出奇地笨。(用她自己的話說,她不會削蘋果,不會補襪子,不會煮飯不會洗衣服,不會看人臉色不會與人打交道,不認路,不懂晚上開了燈要拉上窗簾……。
但是讀她的《流言》,更多的時候覺得她就是一個普通女人,一個像我們一樣的小心眼,受不得委屈,喜歡漂亮衣服,貪吃零嘴的小女人。但是,當然,她又不僅僅是這樣,她有超敏銳的嗅覺聽覺和視覺,她總是能看到聽到聞到比我們多得多的周邊的事物,最重要的,也是我最喜歡的,就是張愛玲在日常生活我們司空見怪的柴米油鹽中抓住我們不注意的細節并且以此發揮出對人情世故對人生對女人對音樂對中國特性的那些特立不羈的說辭。無論她說到什么,都與別人不同。
我曾在網上看到有人編了個“張愛玲語錄”(有不同版本),讀了,覺得也算是有其特有的風格。但是,斷章取義的擇文摘字總會有讓人誤會的地方,甚至有時候以誤傳誤,最初的意思就沒有了。不過,我想即使如今的張愛玲看到了也不會在意的吧。本來文字這東西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又何必認真呢。這樣一來,我給自己也開了綠燈,準備大膽地以我之見胡亂地說幾句。
張愛玲身為女人最懂女人。她的懂,她的明白是從的根本上的。在她的作品中,她塑造的女性群體中幾乎沒有一個是幸福的,即使如果有那樣的雛形大概也會被她趕到童話里去了。為什么?因為她知道女人的確是耍小性,矯情,作偽,眼光如豆,狐媚子;的確會一邊喊著男女平等,一邊指望著靠男人養活;的確會自己有個男人作伴便瞧不起仍然單身的女人;的確會一邊鄙視男人的好色,一邊渴望男人的追逐,和男人調情;的確愛撒謊,守不住秘密,……。
張愛玲甚至還說一個壞女人往往比一個壞男人壞得更徹底,一個惡毒的女人會惡得無孔不入。但是,張愛玲又說了,女人縱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里面卻有一點“地母”的根芽。在任何文化階段中男人似乎負責著時代發展的責任,而女人代表著土地,四季循環,生老病死,飲食繁殖,女人把人類飛躍太空的靈智拴在踏實的根樁上。女人代表著一種能制止戰爭,讓社會安穩的神性。正如老子所說,女人是天地根,是人類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源泉。所以我說,(我理解),女人縱然有萬般不是,一旦內心的母性激發起來,她的包容,她忍受生育痛苦的極大勇氣,她對死亡的抗拒,足以使她比男人完美萬千倍!也許正因為這樣,女人或多或少還是被男人心甘情愿地寵著的吧。
可是既然這樣,為什么真正感覺自己幸福的女人卻很少呢?我想也許那是因為大多數女人在她們的一生中的大多數時間里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吧。張愛玲其實心里清楚,對女人看的很明白,所以她對她筆下的人物并不是厭惡,那怕就是《金鎖記》里的七巧,她也是同情的。她說,有的人也不是壞(指她筆下的人物)只是沒出息,不干凈,不愉快。這不由地讓我想起了葛薇龍,長安,梁太太,丹朱,小寒,王佳芝,白流蘇,嬌蕊,煙鸝……,真的,沒有一個能讓人完全的喜歡。
她和她的筆下的女人們屬于那個不幸的時代。她的文字帶著一種墳墓般陰冷,絕望。
張愛玲的個性缺陷是時代造就的。但她對社會的認識是真實的,也敏銳深透,非常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