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在于,他深刻的指出了以生產工具為標志的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存在的根本柱石,也是歷史的第一推動力。』
說這話的大哲學家李澤厚同志,個人經濟搞得很好,僅僅靠版稅就能支撐他舒適優渥的個人生活。
哲學與經濟學家如果個人經濟搞得不好,他的理論我一般不太相信。
但凡事總有個例外,比如耳熟能詳的這哥倆:
馬克思主義經濟原理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從個體組織再到階級的刻畫拍案叫絕。這個原理支撐著中國從階級斗爭走到計劃經濟,從改革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到今天的『一帶一路』戰略與『千年計劃』雄縣經濟特區。
你是不是要罵一句MDZZ,這跟所謂的第四次生產力革命有個P關系。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營銷神書『定位』里面對前三次生產力革命的解釋。
PS:盡管特勞特老先生認為自己可以跟泰勒與德魯克比肩,認為『定位』引導了第三次生產力革命的能力深表佩服。『定位』在營銷學的價值無可比擬,但『定位』并未直接提升任何生產力,跟所謂的引導第三次生產力革命似乎略顯牽強。
第一次生產力革命
『科學管理』
“財富最大化只能是生產率最大化的結果。工人和管理者雙方最重要的目標是培訓和發掘企業中每個人的技能,以便每個人都能盡其天賦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高的勞動生產率從事適合他的等級最高的工作?!?/p>
“科學管理原理有四個基本組成要素:第一,形成一門真正的科學。第二,科學地選擇工人。第三,對工人進行教育和培養。第四,管理者與工人之間親密友好地合作。正是科學、協調、合作、最大化的產出、實現每個人的勞動生產率最大化和富裕最大化等各個要素的集成,構成了科學管理?!?/p>
泰勒的管理精髓是『只雇傭一雙手』,通過技能培訓與科學管理最大效率的提升勞動生產率。
從唯物主義史觀看二戰的勝利,可以某種角度認為是『科學管理』的勝利。
美國全面運用了『更聰明地工作』方法,使得大量體力工作者發生了從『農民』到『農民工』的生產力大幅提升轉變。
二戰期間,美國一國生產的戰爭物資比所有參戰國的總和還要多。
『科學管理』真正的價值其實是對生產關系以及上層建筑的價值重構。
就生產關系而言,生產力提升之后,體力工作者的收入大幅增加,工作強度與工作時間大幅下降,社會地位逐漸上升,『無產階級』逐漸變成了『中產階級』。
體力工作者生產力提升也徹底改變了社會的階級結構,無產階級時代社會『啞鈴型』的資本結構直接造成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對立。中產階級時代社會『橄欖型』的資本結構,社會各階層之間更和諧穩定,中產階級逐漸占據了社會的主導地位。
就上層建筑而言,體力工作者的工作強度降低之后,壽命延長?!盒蓍e』與『教育』占據了因為生產力提升而釋放出來的大量『剩余時間』。
教育帶來的最明顯的效果就是大量『農民工』因為教育的普及進化成了『知識型農民工』,不在工地搬磚,開始在電腦前搬磚了。
專業化與知識化的工種不斷涌現,破壞了原來的『資本主義社會』結構。
于是,『知識社會』誕生了。
第二次生產力革命
『管理的實踐』
德魯克老爺子你不得不服氣:『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學、組織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和滿足顧客、企業的基本功能是行銷與創新、高層管理者在企業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權化、民營化、知識工作者的興起、以知識和資訊為基礎的社會?!?/p>
在知識社會,與體力工作者的生產力是以個體為單位來研究并予以提升不同,知識工作者的知識并不能直接實現產出,需要借助『組織』這個生產單位利用其知識,才能有成果產出,『只雇傭一雙手』肯定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需求了。
于是,『以績效為核心的目標管理組織精神』以及『雇傭整個人而不是一雙手的管理原則』極大的提升了組織的生產力,不但消化了大量的『知識性農民工』知識群體,甚至創造了大量新增知識工作的需求。
就生產關系而言,對于任何一個社會任務或需求,都會存在一大群管理良好的組織在全球展開爭奪,不但產業內部的組織與組織之間相互競爭,產業與產業之間也因為需求的替代性不斷發生著競爭革命。
組織與員工之間產生了『知識定價』相對穩定的價值衡量體系,無論是學歷還是經驗,都變成了知識定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帶來組織與組織的人才競爭、員工與員工之間的知識競爭。
于是,『知識競爭社會』誕生了。
就上層建筑而言,人類自走出動物界以來,一直處于『經濟稀缺』的魔咒之中,無論是『打土豪分田地』的階級斗爭,還是『雄縣搶房團』的投機行為,本質上還是為了占有生產資料或者說占據資本價值帶來的競爭。
資本擁有多寡在今天仍然是階級區分的重要標志,但是,社會的關鍵資源正在向知識傾斜,知識精英與各個領域的專家通過知識向既得利益者征收『智商稅』的行為屢見不鮮,通過知識『從底層到上層』的通道已經打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知識而走向成功,但競爭也異常激烈,唯一不同的是知識的競爭相比其他社會資源更平等與公平。
于是,『知識競爭社會』迅速催生了下一輪生產力革命。
第三次生產力革命
『信息相對對稱性』
如果看過《公司的力量》,相信對這句話記憶猶新:
人類97%的財富,是在過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時間里創造的。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家德?。˙radford DeLong)的研究,人類在250萬年前到公元2000年的歷史中,花了99.4%的時間,即從舊石器時代到15000年前,世界人均GDP達到了90國際元(這是按照1990年國際購買力核定的一個財富度量單位);然后,又花了0.59%的時間,到1750年,世界人均GDP達到180國際元;從1750年開始,到2000年,即在0.01%的時間內,世界的人均GDP增加了36倍,達到6600國際元。
財富不是憑空出來的。也就意味著,過去250年,人類生產活動帶來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使人們的需求層次不斷提升。
按照馬斯洛的劃分,今天中國大部分『知識型農民工』已經度過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正在社會需求與尊重的需求路上狂奔。
特勞特老先生在《什么是戰略》把這個戰場描繪的很直接:最近幾十年里,商業發生了巨變,幾乎每個可選擇的產品數量都有了出人意料的增長。比如,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買小汽車就在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美國汽車商生產的型號中挑選。今天,你要在通用、福特、克萊斯勒、豐田、本田、大眾、日產、菲亞特、三菱、雷諾、鈴木、寶馬、奔馳、現代、馬自達、五十鈴、起亞、沃爾沃等約300種車型中挑選。
汽車行業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各個行業中都普遍存在,怎么在競爭中勝出并贏得訂單,是組織建立、成長、活躍的基礎。從組織端的競爭需求出發,通過定位策略區隔,占領消費者有限的『心智空間』,便是特勞特老先生的屢試不爽的法寶了。
實際操作層面,這個策略在『眾媒時代』來臨前很管用,特別是在傳統的四大媒體(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統治人們注意力的時代里,通過差異化的定位策略,覆蓋到足夠多的目標用戶群體進行強化定位宣傳就好了。
當你站在超市的貨架面前,有頭屑選海飛絲,要柔順找飄柔,定位就是一個個的柵欄,區隔了我們的心智空間,也許海飛絲不是全世界去屑最好的產品,但是誰關心呢,媒體不會告訴你、世界吉尼斯記錄也不會告訴你。這個知識可能停留在某個實驗室里,或者全球某個角落的某本雜志里,也許是某位工程師博客里。
很顯然,『知識競爭社會』組織不僅在滿足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而是想方設法的占據人們有限的心智空間?!憾ㄎ弧恢皇菂^隔了人們對品牌的認知罷了。這種以媒體為中心向外輻射信息的傳播形態,伴隨著互聯網的誕生,人類的演進方式因為連接的變化,才被徹底改變了:
“人類世界的演進,在縱向上,是基于人文由低級到高級不同社會形態更迭的序列;在橫向上,原始、孤立、相互閉塞的人發展為逐步聯系密切、逐步開放的分散的人群、發展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系、自由共享整體的過程。這種演進的基本邏輯是,革命性的技術解放了人的“連接”,解放了的人的“連接”又改變了人文,而人文的改變構建起了一個新的世界。今天,隨著網絡連接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改變世界”總已從一句斷言成了普遍共識。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連接時代、扁平時代、粉絲經濟時代、信息化時代、感性時代、娛樂時代……已根本無法詳盡概述我們今天生活的這個時代,因為當今的人類世界正在進行綜合復雜的變換,預示著人類正在走向一個全新的世界。”
互聯網為『知識競爭社會』開辟出了一個新的『信息相對對稱性』戰場,但當搜索引擎出現,才能真正算是第三次生產力革命的到來。
搜索引擎改變了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降低了整個『知識競爭社會』信息傳遞的巨大時間成本,以指數級的的效率提升了全人類的知識生產力水平,塑造了我們今天并不在意的但是每天都在使用的『信息相對對稱性』。
感謝百度,更該感謝先驅者雅虎,以及堅守搜索引擎用最短的時間提供最相對對稱性信息價值觀的谷歌。畢竟,長用戶停留時間不應該是信息分發公司的價值觀。
就生產關系而言,誕生了一批輸出『基于知識的產品與服務』的組織,借助資本的力量,這些組織猶如門口的野蠻人,通過先進的生產力行業整合,實現利益重新分配。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無論是生產制造端還是營銷銷售端,在今天『信息相對對稱性知識競爭社會』,一方面知識已經變成了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另外一方面知識的傳播速度可以看做瞬時,也就是產業的壁壘越來越低。
以前美國生產出來的東西可以有五年的黃金銷售期,然后五年后日本、韓國可以復制,當十年后中國可以生產時,往往也就是美國、日本、韓國等國該產品生命周期的結束。以中國人民的學習能力,現如今,這個周期縮短至2~3年,甚至更短。
換句話說,導致川普大爺上臺的美國的經濟問題真的不怪奧巴馬,希大姨可以考慮找一下雅虎或者谷歌的麻煩。
就上層建筑而言,現實社會之外,一個與現實社會糾纏不清卻又涇渭分明的在線虛擬的『錫安社會』誕生了。
與現實社會相對簡單的『金字塔結構』不同,錫安社會的結構復雜的多,我們姑且稱它為『矩陣金字塔結構』:
每一個實在的人類在錫安社會都有無窮多個個體映射,每個個體映射又通過多條邊鏈接另外無窮多個個體映射,形成了一個無窮多到無窮多的『矩陣結構』。
以任意的個體映射為原點,遍歷所有的邊與關聯個體映射,又可以清晰的描繪出這個局部內的類似于現實社會的『金字塔結構』。
錫安社會中,包含著現實社會所有的映射。
一樣既有個體,也有組織,當然也存在階級,甚至與現實社會相對應的『數字資產』。
有趣的是,『數字資產』的價值波動性遠非現實世界可比,今天是黃金明天是糞土,后天也許又變成黃金,甚至有時候其價值就像『薛定諤的貓』一樣令人迷惑不已。
例如你玩手游,花了1000元人民幣充值抽卡,賬號內各種高級卡片云集。但這種數字資產很難再轉化為人民幣的,所以就跟那只可憐的貓一樣,當你打開這個游戲的時候,數字資產價值就存在,當你關閉這個游戲的時候,數字資產就不存在了。
更有趣的是,『數字資產』并沒有統一的度量基準。
例如你有1000萬粉絲的數字資產,無論是直接知識變現、電商變現還是廣告變現都很容易,但如果你有100萬粉絲的數字資產,在今天的流量基礎的商業體系下,無論哪一種變現路徑都及其艱難。
錫安社會不存在沃爾瑪與社區超市之間的共生關系,絕對數量的度量在這個世界里也沒有意義。
第四次生產力革命
『信息絕對對稱性』
頭條是第四次生產力革命的導火索,也許到今天它仍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像當前搜索引擎一樣,只有回顧的時候才發現它是有劃時代意義。
但長用戶停留時間不應該是信息分發公司的價值觀。頭條肯定是先驅,是不是先烈還不好說。
后續仍然冗長,且聽下回分解。
世界很大,人類很渺小
我們從未缺乏過思想的深度
與堅守價值觀的勇氣
也想將這創業路上的美景與你同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