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到了,在所有的負面情緒中,也許憤怒是被我們誤解最多的。我們會懼怕憤怒情緒的表達,也有各種教導,教我們如何去壓抑憤怒。
好的處理方式是,理解你的情緒,問問它向你傳遞的信號是什么意思,然后富有智慧地去解決它,那它勢必會幫助你強大起來。
要唱出我們自己的最最高音,需要敢于表達憤怒,表達自己的攻擊性,才能品嘗到活出自己的滋味。
兩種憤怒
看到這個,你肯定會問,是哪兩種憤怒呢?所謂兩種憤怒,意思是憤怒也有好的憤怒和壞的憤怒。
好的憤怒,能夠保護你自己的空間,也能促進關系朝向建設性的方向發展,而壞的憤怒,常常只能帶來破壞。
武老師先講一個故事,來幫你理解這兩種憤怒。
有一位男士,我們暫且用A代替,他有一位朋友咱們用B來表示。A覺得B是一位損友,因為B總是找各種機會占A的小便宜。
A認為自己是個大度的人,所以對B占小便宜的行為總是一笑而過,可是內心中隱隱還是覺得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們共同做一件事,B接連占了A小便宜,A大怒,覺得這個人怎么這么不知好歹。
并且言談舉止中,B還透露出一種感覺,似乎是覺得A是個不能保護自己的、讓人瞧不起的蠢貨。
B的這種智商上的趾高氣揚的態度,讓A尤其惱火,于是A設計了一個連環套,讓B不斷中計,最終遭受了一連串損失,然后A再不經意的透露說,你智商怎么這么低,怎么這么容易就被算計了。
做這些事時,A做好了兩個人關系玩完的準備,但沒想到,遭受了一連串損失的B,竟然對A表達了尊敬和歉意。從此以后,他們從損友逐漸變成了真正的好友。
這個故事讓A明白,原來表達憤怒、“報復”和“算計”,當然這里的報復算計是打著引號的,竟然也可以贏來別人的尊敬,并且,讓一個關系變得更好,而不是只會破壞關系。
后來A在表達憤怒上容易了很多,武老師覺得這是憤怒的獨特價值。
人們通常尊重的都是力量,一個沒有憤怒與力量的好人,容易獲得同情,但不容易獲得尊重。不僅如此,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在他的著作《靈魂的黑夜》中還說到:
你最好只和那些會表達憤怒的人做朋友。
他為什么這么說?武老師認為至少有兩個原因:
1.能坦然表達憤怒的人,會很快表達出他的立場和態度,這樣溝通可以更高效,而壓抑憤怒的人,他不能直接表達他的立場和態度,這會讓溝通變得復雜低效。
2.壓抑憤怒的人,并不是說他的憤怒就消失了,憤怒還會通過其他的方式展現出來。并且,壓抑憤怒的人是覺得憤怒是破壞性的,所以一旦他們表達憤怒時,常常會有破壞性的后果。
例如,太壓抑憤怒的人會使用被動攻擊,例如拖延、遺忘、莫名其妙犯錯誤等方式,從而阻礙事情的發展。
此外,武老師覺得更嚴重的是,你必須小心那些貌似一點憤怒都沒有的人,因為他們的憤怒都壓抑到了潛意識中,一旦釋放出來,就容易像火山爆發一樣。
例如他認識一些情商極高的人,他們會告訴他說,要小心嚴重壓抑加內向的人。他們太容易忍讓,可能會讓你誤以為他們好欺負,然而他們平時好欺負,已經退的不能再退了,所以一旦爆發憤怒,就會很嚴重。
所以,要學會直接表達憤怒,這樣你是在教別人尊重你、尊重關系,同時也是在教他如何尊重他和你的關系。
如果看一個家庭、公司等團體時,你會發現,那些團體中有擔當的人,多是能表達憤怒的人。
說到這里,武老師再次引用了托馬斯摩爾的話:
當人們清楚地表達出憤怒的情感時,它就能為一個人和一種關系做出很大貢獻;但當憤怒被遮掩隱藏起來時,它的影響則正好相反。
那么,要更好地表達憤怒,我們就需要理解憤怒是怎么回事。
這里武老師講了一個實名的案例,這個人就是他的咨詢師朋友胡慎之,他是一位關系心理學家,咨詢實踐經驗非常豐富。
一直以來,胡慎之常因為吃飯的事情而情緒失控,他特別不能忍受吃飯的時間被拖延。例如訂餐,如果送餐的人來晚了,他會非常憤怒,忍不住對送餐的服務員發火。
那為什么吃飯的事這么讓他憤怒呢?對此,在沒有學心理學之前,胡慎之想過很多,最后將這件事的思考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他認為因為某些重要的心理原因,男人是受不了餓的。
當他開始學心理學之后,才逐漸明白了自己失控的原因。他說:“簡單來說,就是把對經常讓我挨餓的父親的原始憤怒,轉移到了其他讓我挨餓的人身上。”
原來他小時候,他父親經常用“面壁”的方式懲罰他,命令他跪在一個板凳上,面向墻壁思過,并且一罰就是三個小時,還常在晚上吃飯前開始。
三個小時過去,飯都涼了,媽媽和奶奶求他父親讓他先吃飯,但他父親堅決不同意,還大聲吼他的媽媽和奶奶。
挨餓的滋味很不好受,胡慎之到現在都記得那種滋味,當時的他非常憤怒,但不敢表達,因為父親是那么強大。
不敢表達憤怒的小胡慎之,表現像一個好孩子,非常乖非常聽話。直到小學三年級,他才爆發了自己記憶中的第一次憤怒。
那一天中午,上最后一節課的老師拖了堂,大約拖了一個小時,而他放學之后要走10分鐘才能走到媽媽上班的地方吃飯。
在路上,他越走越氣,結果當走到媽媽那,看到媽媽為她準備的午飯時,怒氣一下子到了頂峰,舉起盛飯的盆,猛得摔在地上,然后轉身又去了學校,這頓午飯因此沒吃成。
這次憤怒只是曇花一現,他又變回那個很乖、沒有脾氣的小男孩,他記憶中的第二次強烈的憤怒,一直到大學畢業后才出現。
那時,他在防疫站工作,一次去一家飯店檢查衛生工作。那家飯店老板給他們安排了午餐,但向下布置任務時出現了疏漏。
結果等胡慎之和同事做完檢查準備就餐時,飯店的服務員卻告訴他們,沒有給他們安排午餐。
胡慎之回憶說:“聽到這個消息,我暴跳如雷,平生第一次這么憤怒,而且完全不能控制自己。我把飯店服務員、經理和老板叫來狠狠訓斥了一番。當然,我不能說是因為吃飯的事,只能拼命挑衛生的刺。”
其實,胡慎之知道飯店再立即安排一頓午餐也不難,但他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甚至上司極力相勸都不成。
這還只是開始,從此以后,他不僅變得對挨餓特別不能忍受,而且也變成了一個很有怒氣的男人。
這導致了雙重結果,一方面他覺得自己的人格力量越來越強;但另一方面,他因為憤怒而失控的情形也越來越多。
后來,他逐漸理解到他的失控,常常是把對父親讓自己挨餓的憤怒轉嫁到其他人身上去,之后,他對憤怒的控制力才越來越強。
他也試過對自己小時候無比敬畏的父親直接表達憤怒,這是一個重要的挑戰。隨著認識越來越深,他越來越能做到對第一時間惹到他的人表達憤怒,而不是遷怒于別人。
這使得他的人際關系越來越順暢,而且尊重他的朋友也越來越多,朋友們在他面前也很放松,因為他們知道胡慎之是直接表達憤怒的人,不藏著掖著,而他們對胡慎之也可以這樣。
這些事情,讓胡慎之領悟到,憤怒有好的憤怒和壞的憤怒。他說:
好的憤怒,針對的必須是導致你憤怒的那個人。你對這個人憤怒,你才能捍衛自己的空間,并且憤怒的表達才會有效果。
如果這個人惹了你,你不敢對他憤怒,你把憤怒發泄到其他人身上,那么你發瀉得再厲害都沒用,因為對象選錯了,那樣憤怒就沒有任何意義。
遷怒,這個詞我們都熟悉。武老師養過一只超級聰明的鸚鵡,他幾乎咬過所有常來他家的朋友和親人,還常咬出血,但它從來不敢咬他,因為他真的不能接受它這么做。
一次,家里來了一個它特別喜歡的好脾氣客人,吃飯時它在飯桌上走,到他碗邊,想從他的碗里叼點東西吃。
他瞪了它一眼,它后退了一步,突然有點癲狂地轉身,走到客人那吭哧咬了他一口。你看,從一只鸚鵡的身上,就能看出來,什么是遷怒。
學會直接而合理地表達憤怒,而且是對著引起你憤怒的人去表達,這是一件非常有張力的事情,你越是能做到這一點,就越會發現,你會逐漸擁有更好的關系,而不是相反。
能做到這一點的,人通常也有很大魅力,因為,流動,就是生命。
總結
1.憤怒有兩種,一種是好的,一種是壞的。好的憤怒,既能保護你自己的空間,也能促進關系朝向建設性的方向發展,而壞的憤怒常常只能帶來破壞。
2.能坦然表達憤怒的人,會很快表達出自己的立場和態度,使溝通變得很高效,而壓抑憤怒的人會讓溝通變得復雜低效。
3.壓抑憤怒的人,會讓憤怒以其他方式展現出來。并且他們覺得憤怒是破壞性的,所以一旦他們表達憤怒時,常常也會有破壞性的后果。
4.學習直接而合理地表達憤怒,而且是對這引起憤怒的人去表達,這是一件非常有張力的事情,越是能做到這一點,就越會擁有更好的關系。
思考
我有關于憤怒的體驗。我表達了憤怒,對方會包容,當對方包容了我的憤怒,那么我們的關系,就會更上一個臺階。而一層層的臺階都登上去之后,我們之間會建立高質量、深度的親密關系。
真的是一件很棒、很容易讓人沉迷的事情。憤怒是一個技能,每個人都要學會。目的是教導別人如何尊重自己,如何處理彼此間的關系。
想起了自己,曾經壓抑憤怒的一次經歷。父母離異,我感覺他們是在傷害我,尤其是提出這件事情的人。我心里,有很強的憤怒和怨恨,而且不愿意承認真相:沒有人愛我,但我不敢表達。
我選擇了壓抑,十多年過去了,這依舊是我心里的一道疤,不愿意揭開。直到學了心理學,我才嘗試重新去看見他們,修復與彼此之間的關系。幸好我已經成年了,有力量,有能力,讓彼此變得更好。
壓抑憤怒給我造成的傷害,超過了事件本身可能造成的傷害。所以不要壓抑憤怒,每個人都需要教會這個世界該如何對待自己。
表達自己的憤怒,而不是憤怒地表達。愿你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謝謝你的欣賞,觀點來自《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對于本文內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