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和交易量的配合可以預測市場以及幫您避免風險。
價和量之間具有什么關系
價量關系的經典理論--米勒(Miller, 1977)假說認為,價格反映的是樂觀者的預期,交易量反映的是投資者的意見分岐,交易量越大,則意見分歧越大。
這個假說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 1.投資者具有意見分歧
- 2.市場具有賣空約束。
米勒假說還有兩個推論
- 第一個是,投資者意見分歧越大,股價高估越嚴重;
- 第二個是,越是難賣空,股價高估也越嚴重。
在國內市場,因為不能賣空,是否意謂著股票高估嚴重?
“米勒假說”對你的價值
- 股價有泡沫是常態。
- 因為股價反映的是樂觀者的預期。
- 越是放量,也就是交易量變大的股票,你越需要警惕泡沫的存在。
- 因為交易放量,說明投資者的意見分歧加大,股價泡沫越嚴重,風險越大。
- 注意那些賣空特別困難,比如無法賣空或流動性缺乏的市場和證券。
- 研究發現,賣空成本更高的股票,年化收益更低。
沒有充分市場化,行政方式干預越多的地方,越容易產生泡沫。
如何判斷買進、賣出的時機?
幾條類似的判斷方法
- 利好出盡是利空
- 謠言起則買,新聞起則賣。
如果一件事情還在傳聞階段,則買入,如果已經落實且發布消息了,則應該賣出,有點像大家平常說的見光死。
投資者的意見分歧程度的5個衡量指標:
- 公司收入波動。
- 股票收益波動。
- 分析師預測差異
- 被股票研究數據庫收錄的時間長短。
- 換手率(交易量除以流通股)。
其中換手率是最為穩健且簡單的度量投資者意見分歧的指標,當換手率下降之前,你可以買入,當換手率快速下降的時候,你則應該果斷賣出。
意見分歧產生的原因:投資者情緒
大量研究揭示了投資者的情緒受新聞報道的影響,新聞報道的內容、方式、次數等都會影響投資者的情緒。
預測到情緒,那就可以預測交易量,知道什么時候應該買,什么時候應該賣。
通過這一節,明白了為什么成交量放大時通常上漲來得快,因為多空分歧大,樂觀者的預期也多,借由價量關系理論,可以在實戰中好好驗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