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烏克蘭之前,我曾經在東歐諸國中進行抉擇,最后選定到烏克蘭,體會不一樣的風情。
作為前蘇聯城市,烏克蘭境內通行兩種語言——烏克蘭語、俄語。而這次我前去的哈爾科夫市,就是典型的俄語城市。
這對之前未出國的我來說是一個挑戰,面對語言障礙,我其實心里有些打鼓。
飛機降落在機場后,我看著滿大街不認識的字符,滿頭大汗,幾乎很少有烏克蘭人會將英語,在機場竟然也無法交流。
幸好我看到了對方接機的負責人Nikita。
他是個陽光熱情的男孩子,把我們一行人送到了hostel,在一個多月的生活中,有困難時,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找Nikita。
“Nikita,Nikita……”
“Hello,what happened?”
在這里,我的主要角色是老師、社會工作者。
我作為team的成員之一,負責給不同年齡段的人們教授英語、漢語。有些孩子只會講俄語,我們只能通過游戲的方式,讓他們明白單詞的意思,同時努力試著學俄語;有時候,我們幾個人一小組,制作出專門的PPT,以英語講述中國歷史文化、地理風情等……常常發愁該怎么講課。
此外,在休息日還會有突發任務,即社會調研,發放問卷讓別人填寫。
烏克蘭的人們大多熱情,但也有冷漠者。某次上完課聚餐后已經十點,在地鐵上,遇到醉漢向我們鬧事。異國他鄉,語言不通,險些報警,周旋之下,罪犯向我們道歉。
當然,除去個人能力的提升,我還收獲了很多不能忘卻的記憶。
和大家做飯、深夜吃火鍋、開派對、去酒吧、拍攝相片、和人們歡呼、學俄語……一切都令我印象深刻。
難忘的還有烏克蘭的如畫美景,在利沃夫、敖德薩的白房子、紅房子、藍天碧海……入眼即是藝術與美的雙重體驗。
在項目結束的前幾天,我的學生們前來送別,贈送了我蜂蜜、糖、巧克力、娃娃、花環等許多禮物,每個可愛的小孩子們都特別深情地感謝我們,看著他們的笑臉和說最后一次goodbye時的眼淚,我心中萬般不舍。
到達基輔,準備返回祖國時,恰好幸運地趕上了烏克蘭的國慶節。獨立日前夕的雨中,士兵們進行了一次次彩排。被這種氣氛所感染,我的心也雀躍起來。
還有第一天就認識的Nikita,現在我還和他保持著聯系。每次看到我給他設置的微信頭像,我就會回想起這段經歷。
在這個夏天,我發揮的作用可能不算什么大作用,但我們的心意彼此相通,五湖四海的我們溝通起善意的橋梁。
我懷念著大街小巷上、向日葵般燦爛的人們,懷念熱情的問候和祝福,懷念純潔的星空和無數個浪漫的夜晚。
最后,用我僅會寫的兩句俄語結尾吧。
Спасибо。(謝謝!)
Пока!(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