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 劉貝貝 2018級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 17861013018
韓愈在《師說》中有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簡簡幾句就道出了老師的教學任務、師生關系等。從古至今,關于師生關系的文章、理念都不斷出現,但是近些年來師生之間的負面新聞卻層出不窮,引起社會的關注和人們的擔憂。
師生關系不斷惡化的原因可以從教師、學生以及社會三方面進行分析:
教師。首先是教師言行上的失誤,教師言行上的“出格”導致師生情緒對立;
教師自身能力的缺乏,部分教師對自己要求不高,沒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課堂中去,上課內容枯燥無味,教學方式呆板。學生在課堂中找不到與老師的共鳴,對學習乏味,甚至排斥學習。
學生。學生個性多樣化,仍有些不服從管束的學生是產生師生沖突的導火索;學生因品行障礙或行為表現偏差得不到心里需要的滿足也是導致師生沖突的催化劑。
社會。家庭結構的變化,單親家庭、家庭暴力、獨生子女的數量不斷增加,讓這些家庭的孩子出現了一些如任性驕橫的問題行為;家庭觀念的錯誤,部分家長尊師重教道德的觀念淡薄;社會對學校的管理制度的嚴格監控和學校對班級的管理制度的過高要求與實際不符。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古今對于當時代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提倡“德育”。黨的報告提示我們教育的根本對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務是育人,而不是升學率、不是論文和獎勵、也不是一些隱形的走后門、找關系等腐敗行為。“古之學者必有師”韓愈堅信,智慧的本質是“從師學習”,因為在其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啟迪心智、開發潛能,產生智慧的火花。由此可見,教師是學生智慧的啟蒙者。同時教師在培養學生德育方面也起著中堅作用,便意味著教師自身要有“德”才能傳道。可是當今社會,教師師德敗壞的事例屢見不鮮,暴打學生、強奸學生的事例令人發指。所以當今社會教師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多么重要。老師應該要尊重學生,并且培養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向學生“傳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應該是互尊互愛,互愛互尊的平等關系。現在的學生,自主意識、自尊心越來越強,以平等、尊重的態度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人的行為由相應的動機引起,而動機來源于人的需要。”因此學校及教師滿足學生的需要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行為情況,通過滿足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的行為可以建立起課堂中的良好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與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師榜樣作用和發展學生良好個性的根本保證。依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分析要通過生理、安全、人際交往、愛和尊重、認知、審美和自我實現七個方面滿足學生的需要,引導師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根據課堂內容和課下查閱資料針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我總結了如下方法:
教師方面:
1. 轉變傳統的教師角色
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師角色,樹立學生主體的正確學生觀,不僅要做學生的良師,更要做學生的益友。
2.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
熱愛學生包括熱愛所有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教師要特別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盡量避免師生之間出現對立的狀態。同時,教師處理問題和對待學生時,盡量做到公正無私,不要有所偏愛。
3.努力提高自我修養
教師的素質是影響師生關系的核心因素,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個性心理品質無不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和研究,促使自己更加智慧。同時教師還要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以其高尚的品德、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為學生提供優質和高效的服務。
4. 提高自身職業道德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要以人教人”。因此,教師要傳道育人,就應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表率。其次,教師還應虛心學習,善于交流,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
5.教學相長
“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學生身上也有許多閃光的品質和創新的思想值得教師學習。師生互學互勉,就會達到教學相長的最佳效果,教師自身的師德修養也可以得到提高。
6.教書貴在育人
近年來,我國高學歷學生道德素質下降的事例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西安大學生藥家鑫撞人事件以及駭人聽聞的馬加爵事件……讓我們不禁反思當今的教育,我們在強調給予學生更多知識的同時,是否忽略了給予他們如何做人的指導,是否輕視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師只有把德育放在首位,將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相結合,才能培養出當今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學生
1.尊重老師
尊師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尊敬老師的優秀傳統,對老師尊重是最起碼的要求。
2.提高自身修養
學習中以進取的心態,嚴謹的風格,參與活動,完成學習任務;有創新意識,對老師的教學提出建議。
國家社會:
?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之時,是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的。因此,在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推行的今天,我們仍需要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處理并利用好教師的指導,發揮好教師的角色作用,真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