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都是從周圍的人身上衍生出來的,躲不開,跑不了,也就是說,如果范圍內(nèi)只有我一個人,這將不會是個問題,我也知道,這么大年紀了,以下要說的話還說的這么理直氣壯難免有些心虛,甚至有人會說我不知羞恥,所以,以下的一切都是一種想法,我本人現(xiàn)在對房子有無限的渴望。
其實由于從小住地的不穩(wěn)定,我對一個固定的住所,沒有什么概念,這導致我對家的概念跟地址和房子無關(guān),只跟人有關(guān)。說起來我對住宿標準的確立居然是大學時候用宿舍確立起來的,這標準大概是這樣的:
獨立的衛(wèi)生間;
二十四小時不停的水電;
有沒有獨立的書桌;
直到去年一次相親,我才認真考慮了住房的問題,當時買房的心思剛起來,原始的宿舍意識正在破冰,于是認真答道:冬有暖氣,夏有空調(diào),南北通透,通風良好,水電穩(wěn)定,隨時洗澡。后來基本就沒下文了,我想,可能人家生下來就是這個水平,所以一定要尋找更美好的生活吧。
但火車車廂和酒店房間是值得贊美的,因多次在火車臥鋪車廂,伴隨著有節(jié)奏的咔嚓聲入眠,也曾做過主席的美夢,有一輛專列,桌面鋪開一張全國戰(zhàn)略地圖,一位年輕貌美的女秘書,遞過一支剛削好的鉛筆……而酒店的收拾房間服務(wù)對我這種萬年不疊被的人來說,確實是最大的福利(免費的牙膏牙刷小香皂我就不說了)。
說幾個故事吧。
第一個是史蒂芬金
先生的事兒??赡苁菄椴煌年P(guān)系,我一直不怎么喜歡史蒂芬金的小說,努力幾次后終于放棄,也許以后再順利進行,但他的一本自傳我卻看了好幾遍,印象深刻,卻說金同志在洗衣店打工,還沒有放棄自己的文學夢想,每次工作完,喝夠酒,就在嗡嗡作響的洗衣房,趴在洗衣機的蓋板上進行寫作,后來結(jié)婚了,工資根本入不敷出,等著稿費過日子,有一天小兒子生了病,正趕上房租到期,媳婦兒給他打電話,金同志堂堂八尺男兒,沒辦法,一分錢難倒了英雄漢,好歹給兒子看了病之后回家,一個信封早就在家里等他,金同志以為是催款賬單,垂頭喪氣的,打開一看,是一筆稿費。
第二個是明朝第一猛人王守仁的故事。王
先生科舉成功,結(jié)了婚,到了二十八歲,忽一日,棄文習武,三十歲就成了武林高手,本來就這么順當,結(jié)果,得罪了當朝大太監(jiān),被發(fā)配到貴州龍場當場長去了,這地方,相當于今天的亞馬遜原始叢林,王
先生低眉順眼,去貴州的路上順便跟自己的老爹告別,本以為老爹要教訓他一頓,沒想到老爹說,你做的對呀。后來王
先生到了貴州,積極開展文化教育工作,融入當?shù)厝罕姡€帶頭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不可多得的好領(lǐng)導。
第三個是我自己的故事。某一天,我朋友請我去看電影,回來的路上對《魔獸》批評個沒完,然后扯淡到未來,我連想都沒想就說,我還有什么未來,我的未來就是你的現(xiàn)在啊,有車有房,有個穩(wěn)定工作,有個穩(wěn)定媳婦兒,偶爾回去看看父母,還有啥?這就是我的未來,這就是你的現(xiàn)在。想想自己幾年后的未來是人家的現(xiàn)在,挺沮喪的,所以想想那些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簡直瞎扯,你跟人家是一條起跑線嗎?
最近看了一本書,提倡奮斗的年紀不要買房,舉例了馬化騰,馬云等巨富人群,說明該奮斗的時候要去奮斗,把買房的錢用來投資自己的事業(yè),以期獲得自己夢想的成功,幾年前看著會熱血沸騰,但是現(xiàn)在卻會想,其實這是一個概率問題,不是每一個馬化騰都會成功,那么時間過去了,資金沒有了,還剩下什么?這樣的成本,是否比買一套房子更高呢?如果當初買了房子,按照前十年這樣的漲幅,很難說創(chuàng)業(yè)掙錢多還是買房子升值多,如果我們只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財富,讓生活更好,在過去的十年內(nèi),買房子應(yīng)該是更好的一種投資手段。
我永遠都忘不了,站在帝都街頭,被二環(huán)內(nèi)一平米六萬支配的恐懼,我們就像巨浪滔天里的螻蟻,只能隨著大浪起伏,不知道下一波是福是禍,只好奮力向前向上,被風浪左右。我們哪兒有什么未來啊,你以為是一片遼闊的大草原,其實是一條高速路,房子,車子,妻子,裹挾著呼嘯而過,不同的是,有的人明白的早,走得早,過得好;有的人明白的晚,走得晚,過的就差些。那為什么我還要寫那兩個故事呢?因為我老是覺得,總得有點不一樣的東西吧?總得有些不一樣的故事吧?要不然大家都在高速路上怎么排遣時光呢,畢竟要十五億人都通過,再寬的車道都不夠用啊。
(正如我所說,這是一篇札記,腦子有點亂,算是記錄一些想法。
我到現(xiàn)在都不能理解的一個事兒就是嘲笑,我不懂為什么一個人要嘲笑另一個人,一種生活方式要看不起另一種生活方式,這是我一切問題的起源吧?你的事兒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我的事兒跟你又有什么關(guān)系?
我記得我第一次去城中村租房子,是跟一個女的,那個女的本來是我要戀愛的對象,結(jié)果沒有成功,當然這是后話,不過我想,如果我在二十五歲那年認真找一個女朋友,或許現(xiàn)在不會是這樣,會是另外一個樣子,我就是這樣,一個需要別人不斷刺激和鞭策的懶人,沒辦法改變,人家說,不待揚鞭自奮蹄,對我沒用,對我,得用皮鞭狠抽,我才往前走兩步,我相信我自己的天賦和能力,但是,我不相信我自己能管理我自己。
在正文里沒有寫后來的事兒,后來史蒂芬金作為美國第一暢銷書作家,出于對社交的恐懼,自己買了一座城堡,業(yè)余時間組織了一個樂隊,而王守仁
先生就成了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政治家,不過不能說,一說就成了廉價的勵志故事,失敗的人太多,弱智的雞湯也太多,唯一可以希望的是,大家把時間浪費在自己想浪費的方面,間或有點收獲,回頭想想,這幾年沒白活,就行了。)